转眼间,《队报》创刊一年多了,虽然没赚到钱,但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已经有目共睹,成了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在怀之林的强烈建议下,集团的编委会决定同意怀之林的卸任请求,让潘如君从执行副主编一跃成为了真正的主编。
表面上笑不露齿,潘如君心里却乐开了花。在他正式履新后的第一期报纸上,《队报》明显有了改头换面迎接新时代的意思,报头由原来的蓝色变成了绿色,潘如君还亲自捉刀写了篇评论,里面拐弯抹角,有意无意地多次提到“前任主编怀之林。”那架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潘如君转副为正了,总算从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
如果不是胆子太小,潘如君恨不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他当主编的消息,然后再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就像1949年的毛主席那样,一挥手,向劳苦大众们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从那以后,《队报》的头版也变成了潘如君的自留地。以前,按照桃谷六仙策划书上的定义,头版就应该是一条最具爆炸力的独家新闻和一副最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剩下的位置自然是给其他版面做导读。
渐渐地,萧正峰发现,头版再也不刊登新闻稿件了,取而代之的是潘如君每期一篇的时评。如果你能评到点子上也行,但萧正峰觉得,那些文章大多都是些无病呻吟,卖弄风骚的文字游戏,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又不是你自己家的报纸,你搞这些玩意干什么?”萧正峰在心中暗暗骂道。
又是一个出报的夜晚。快签片的时候,萧正峰把一篇稿子硬塞到了潘如君手里:“这是个突发新闻,我的版已经编好,没地方发了,放到头版吧。”潘如君大概浏览了一下,又递到了萧正峰的面前:“也不是什么猛料,还是放你那用吧,头版我都做好了。”
萧正峰往后退了一步,就是不伸手接,但嗓音却提高了不少:“再不猛也比你那个时评强,《队报》又不是《明报》,你也不是金庸,你那个稿子要不撤掉,要不放到二版,一版没有新闻摆到报摊上怎么吸引读者呢?”潘如君张张嘴巴,想辩解些什么,但终究没说出来。
历经九曲十八弯,萧正峰“采访部主任”的任命总算下来了。
自从和李阳大闹一次后,萧正峰已经对名利淡泊了许多。他甚至觉得,就这么当个无冕之王也挺好,想打就打,想闹就闹,谁也不能把他怎么着,还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反正他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箫正峰逐渐淡忘时,这个干部任命通知飘然而至了。
新管上任,萧正峰发誓要弄出点动静,给那帮认为他“不适合当领导”的人做出点成绩看看。萧正峰头脑很清楚,他知道,与《体育金报》和《竞赛》相比,《队报》虽然名声也不错,但在江湖上的人脉却略迅一筹。由于在新闻采访渠道上不够齐备,受众对他们的新闻权威地位尚不认同。基于对硬新闻需求的增强,萧正峰决心在记者队伍上花大力气加强建设。
如今,环顾四周,甄燕对桑卢维奇形成了垄断,《队报》要想在国家队的报道中不占下风,就需要另辟奚径。思前想后,萧正峰把目光瞄上了国家队队长范去病的超级马仔小六。
小六是个精明的东江人,早期在社会的最地层挣扎,卖过碟,赌过球,玩过期货,炒过股票,虽一事无成,但练就了一身雕虫小技。后来在一次街头斗殴中,小六解救了还不为人所知的范去病。义气十足的范去病就把小六带在身边,为他处理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
小六对外自称是范去病的表弟,但知情人都知道,其实他们只是主子和跟包的关系。范去病如今在东江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最顶盛的时候还被顶礼膜拜成城市英雄。小六跟随范去病多年。范去病日常的生活起居,吃喝嫖赌都由他一手安排。
在球迷眼中,范去病这样的球员被神秘面纱笼罩着。他虽然是明星人物,却没受过起码的教育,从业余体校出来,就开始踢球了。说到底,范去病就是一个大字不识两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空心萝卜。
职业联赛之后,以前在专业体制下的球员们一夜之间成了腰缠万贯的爆发户,这让以前还在体工大队领饭票里吃食堂的他们受宠若惊,惶惶不可终日。有钱又有挥之不尽的精力,想让他不招惹事端,都难。
他们有一份压力巨大的工作,还有数百万的薪水,他们头顶光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你还能指望他们像正常人吗?
除了给范去病当马仔,小六平日里还要给老大顶雷。只要范去病捅了马蜂窝,最后都得由小六责无旁贷地搞定。当然,事过之后,小六都会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安家费。
最近的一次,是范去病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和出租车追尾。出租车司机下车后,一看是鼎鼎大名的范去病,不怒反喜,大明星平日里可是想见都见不到的。司机翻出纸笔,想请范去病签名留念,没想到对方下车后,嘴里不但恶毒的骂着,还给了他几记直勾拳,没一会儿,司机就变成了乌眼青。
司机站起来想跑,范去病速度更快,几个起落追至身后,一脚踢中后心,可怜的司机哎呀惨叫,被范去病压在地上,挥拳又揍。瘦小枯干的司机趴在地上,头晕眼花,瞬间恍惚,仿佛身陷鬼域,到处都是怨毒的眼神和阴冷的笑声。
阅读足球记者(报战)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