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环境
那时后,大锅饭刚打破,人们努力寻找填饱肚子的东西,谈不上给我们创造读书的家庭环境。
那时候,帮家里人喂猪、喂鸡、打扫屋子是主业,是的,忙完家里的,还有地里的活,主要是帮妈妈把地里的杂草铲除掉。当然,那时唯一的希望是太阳早点落山,月亮最好不要出来,因为月亮出来后,还得趁着月亮锄草。[.zhuixiaoshuo]
那时,家里的人一个大字不识,当然那,谈不上藏书或是给孩子买本书。那时接触的第一本书,便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春分吹,天气暖┅┅或是啊、哦、饿┅┅”。
谈不上文学,也没见识到文学的影子,即使有,教书的是我们村里的陈二狗的媳妇,据说小学还没有毕业,所以,直到现在,我的“啊、哦、饿┅┅”还是读不准确,当然谈不上拼读不认识的汉子了。主要是先记住汉子,再记拼音,这一个给我将来的考大学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基本上,语文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的汉语拼音,一般情况答对了都是猜的(就像是答英语试卷),以至于高中老师经常骂我们小学一年级还没毕业,当然了,有时候,不,是经常,经常情况是高中老师不认识填拼音的这些词(当然了,他和我们的教育环境差不多,读“啊哦饿”的时候,没有正规的老师,长此以往,老师就这样传了下来,什么都干不成的可以教书),还大骂我们:“连个字典都不会查吗”。
这就是即将成为“童生”的环境,这里的童生,主要是孩童,没有七老八十的,不过十五六的还是有的。
八零后读书人的秩序
就是你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教育就开始了。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胎教,如果是九零后,那还得从你是一个单细胞动物的时候说起,如若你有感知,你就会感知到今天听到“二泉映月”和“命运交响曲”的时候,似曾相识。
从刚生下来,你就要学会怎么称呼眼前的这两个陌生的人,一个叫爸爸,一个叫妈妈,于是,他成了你最熟悉的人。
我到现在非常讨厌那些年轻的父母亲教孩子学怎么称呼“爸爸”、“妈妈”。但的确应该称呼自己的爷爷奶奶为爸爸妈妈的,因为爷爷奶奶给了父母亲们应该给而没有给的父爱和母爱。
那么,你一出世就面临这样的强迫教导,就是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是甚至有点讨厌的人唤作“爸爸、妈妈”。当这两个人厚颜无耻地非要叫你回答:“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也许你将会第一次撒谎,回答:“都喜欢”。
这就是你来到这个世上,接受的第一件读书人必备的素养:“要学会虚伪,学会撒谎”。
当你刚学会蹒跚走路的时候,你就要被迫关到叫做:“幼儿园”的地方。当我看到电视上曝光的一位幼儿园阿姨用针扎小朋友的手或者腿的时候,我终于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连玩都不喜欢,都喜欢到读书馆做好孩子。
以前,我们西部的八零后没有上幼儿园的优待,所以一直恨悔自己学前教育不足,但现在我毕业当了老师了,深刻体会到如若不是我家里穷直到八岁才上小学,我可能早就从幼儿园逃出来了,因为那时候上学是自己的事,父母亲是不会逼我去上学的,而是如若不是每次考试都考前十名的话,我可能就会被迫退学,何况是自己逃出来。
幼儿园现在可不是随便进进出出的,等级非常严密,不到三岁,你说不能当“童生”的,当然现在的幼儿园是上不起的,那些都是城里孩子的专利,我们农村孩子只能是放羊,等待上小学的机会,因为那时幼儿园是我们农村孩子向往的孩子成长的乐园。
幼儿园有学前班、小班、中班、大班,所以,在这里你至少要待上三到四年,成长到六岁或七岁的时候,才能正式上小学,没有幼儿园毕业证,你是不能上小学的,至少你不能上城里的小学,这就说你不能享受稍微优质的教育资源,因为城里的老师大概都是初中毕业,而乡下只有陈二狗的媳妇,才小学三年级文凭,还小学没毕业呢!
城里的孩子和乡里的孩子的竞争就从现在开始了,他们一般都要沦为读书人,那么,这场比赛的不公平性谁都看得到,但在以后考高中或考大学的时候,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答同一份卷子,舆论称:“高考面前人人平等”。
当然单就这点公平掩盖下的不公平还不算什么,因为还有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九年的时间里,要自动退出的人还很多,记得那时,坚持下来的唯有我和陈二狗的兄弟三狗。你想,我们一个村子至少也有二三百户人家吧?至少也有七八十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八零后吧,可残留下来的就我们两个(这个竞争环境是特别残酷地)。
我们两个的求学道路太曲折了,所以到现在,当我们俩当上老师后,我们有雄厚的教育素材,以引导现在的这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可是这些孩子就会误认为我们是在讲六零年的故事。
同样,就像我们不喜欢听六十年代的故事一样,他们也不喜欢听八十年代的故事。
上过幼儿园后,你就具备了上小学的权利,也就是说你具备了上小学的年龄。这个我觉得比古代的童生要苛刻,因为古代没有控制你的一生,你七老八十都可以当童生,而现代的读书人的秩序是要控制你的一生,就是说,从你学会说话、走路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必须要生活在读书人给你设置的读书人的秩序里,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让读书人瞧不起。
从上小学的那天开始,你就要交出你一生九年是时间,当然是不留级啦。现在是你不说情,人家不可能留级你,但在我们那个时候,还继承着古代童生的制度,就是说你如果一年级老是考不上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在一年级留上好几年,当然没有古代人那么傻,不会七老八十还在一年级念书,当你十四五岁如若还在一年级的话(我上学的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叫“闫根娃”的,就在一年级留了七年,那时记得他八岁上的学,十五六岁的时候还在一年级,老师都称呼他:“闫校长”),你就很快遭到退学的邀请,当然家长为了保护老子的面子,一般情况是不会让你在一年级待上四五年的。
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这九年时间,有极少数是只花费了九年的时间。那是我是刻苦的了,也用了十年时间,比如说和我现在同事的陈三狗,就大概用了至少十四五年的时间,这是可以计算的,一年级由于年龄小,大概多用了一年的时间,考初中,多用了两年的时间,这还不算啥,就是考高中,那时他比我大六岁,考上的比我晚一年,好像在初三大概补习了三年,这样就要花上十四五年的时间。
人生几何,有多少个十四五年呀,有几个花季雨季,我知道,我的花季雨季没有过花也没有过雨,陈三狗的也没有,那时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考上高中。
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是起早贪黑,没有尝试过童年的乐趣,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说是恐惧,一点没有夸张的意思。
还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要永别陈二狗的媳妇,到更远的地方上三年级啦,因为一二年级的时候,太小,长途跋涉,实在不行,主要是要经过火车路还有大河,太危险。于是我们村子每户好像是一块钱怎么的就聘请了陈二狗的媳妇,给我们当老师。那么两年时间过去后,就相当于上了个幼儿园,幼儿园毕业就到三年级了,越级。
上三年级后,新学校、新环境,很陌生,很害怕。
害怕的理由是这里有一个据说是考大学没考上的有神经病的落榜大学生,是这个学校文凭最高的老师,我很幸运,他成了我的班主任。虽然是落榜大学生,就像过去没考上秀才的秀才,虽不是秀才,但人家就叫落第秀才,半个秀才了,不可轻视。
这半个秀才还要比秀才威武(我瞎猜的,那时候,我们那个地方还没秀才,也就是说我还没有见过“大学生”是什么样子)。
我的命运就是苦,偏偏这落第秀才就是我的班主任,那时小学三年,可以说是没有一天昂起头过的日子。那时最大的希望是大河流大水,把我们挡在学校的另一边,这样就有不去学校挨打的充足理由啦。
怎么能说去学校就是挨打呢?只说一件事,你就会明白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测风云。
首先是我们早上去的时候必须挨的打,那就是早上去了学习小组长监督我们要背的课文,我从小记忆力还是比较好的,但人家检查的结果是只要错一个字,或者说是误读,一个字一棍。这个几乎无一幸免,只是好学生要比差学生挨打挨得少一点而已。
接下来就是检查作业,作业是一个字要抄上一百遍,少一个字,一棍。当然你学习足够好,可以抄上五十遍,少抄五十遍,但这个待遇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后怕。
我小学三年时间,是我最难忘的一段时间,以至于现在做梦,老是梦见我在小学因为一个字背错了或考试没考及格而被惊醒。
这就是童生生涯留给我的最深的印痕。
小学是六年的时间,当然一般情况是绝对不可以越级的,所以你至少现在已在学校里呆了十年时间,如果顺利,你三岁上幼儿园,十二三就可以从小学毕业了,当然你要每年都能升级。
需要说明一下,现在好像没有留级的现象,就是九年级以前。这就是说可以保证你小学最多只待上十二三年的时间,可以不必考虑你的成绩是否及格,所以现在的小学老师都不需要考级,而需要政绩。
那么这样的素质教育实施以来,给我们这些中学教师带来了极大麻烦,说是初三的学生了,两位数的乘法都不会算,数学百分之八十都考二十分以下;英语虽说是小学配发了课本,但没有英语老师,所以英语到初中之后才要学习abcd之内的,所以一般情况都要考二十分以内;能突破二十分的唯有语文了,所以语文变成了现代童生施展才华的最好的唯一的阵地。
现在不是说中文系毕业的多如牛毛吗?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西部八零后学习数学英语的基本战况,那就是我们为何只能考个师院当老师唯一的最好的答案了。
透露一下其中能考上师院的秘诀,那就是我们这些顽强的勇士们发扬奋发图强的自学精神,刻苦的拿下了我们唯一能有办法自学的数学,因为语文虽说是好,但熏陶我们的文化环境毕竟只能有几本语文课本,语文学得好的同仁们都知道,这学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那么,我们农村的孩子就不具备这样的读书环境。所以,在英语英盲,语文不专,唯有数学好的情况下,考大学(“语数外”是考大学的具有决定性的三因素,直到现在也许还是这样的),最高限度只能考个师院了,那个时候或者说是现在,我们这里的几个师院(以前叫师专)都是取分最低的。当老师吗?要求没有其他专业的高。
当把你素质教育十五六年后,也就是你升到了九年级后,那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来了,要么你去打工,要么你上完职校去打工。
阅读八零后光辉普照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