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刚破晓,大地熹微。晨阳从莲花小镇对面的十里画廊的罗髻山后面发出淡淡的红光。黑沉沉的群山与天空的亮白界线分明,好一幅重墨的中国画。逶迤的山群形成一条黑色的巨龙卧在苍茫的大地上,它上空的光色在流动,瞬间幻变。
十里画廊的山麓下,村庄与田野在悄悄苏醒过来。随着渐强的阳光毫不吝惜地洒给大地,浓浓的雾气姗姗退去。原野如掀开纱巾的少女,呈现它原本的美丽容颜。
小镇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开始了一天的生机。街道的店铺传出各种杂声,但并不太喧哗。菜市场里的蔬菜、猪肉档忙碌起来。饭店里的伙计在准备各种早餐。
太阳完全跳上了十里画廊的山巅,它的光芒是那么明艳、温暖、迷人。太阳光照谢下的北哥河苏醒了。勤劳的洗衣妇把清清的河水搅碎成金子,伴随“哗啦哗啦”的洗衣声在河里荡漾,荡漾……洗衣妇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小镇里的大事,她们的声音让晨风吹远了,消散了。就如小镇的大事让渐逝的日子冲淡了,飘逝了一样。
莲花,这个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的小镇,她是粤西北边陲的某县管辖下的一个普通小镇。因为地处偏僻,远离都市,所以便在如今突飞猛进的经济大时代里落后了。也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至于沾染上都市的喧嚣和污染,依然保然着那份恒久不变的安详、静美,如水一样清灵秀气。
因为莲花的特殊地理位置,她与邻近的南边镇、小渔镇相比,也缺乏一些生机与繁荣。她只有一条破旧的老街,表面光滑的水泥层给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掉,碎石子裸露,坑坑洼洼。街道两旁林立的是一些单位的楼宇和个体店铺,新旧连接交错。隐藏在楼宇和店铺后面的民居楼舍挨挨挤挤,一大片都是没有规划的凌乱与密匝。听说小镇东北边那片甘蔗林就要开发了,正在规划中,镇委领导们在商议大计。人们盼望着看到一个生机蓬勃的新莲都,希望她能日益繁荣。
2
太阳从十里画廊的上空发出强烈的光和热,树上的噪蝉就沉默不住了,“知了――知了――”的声音不时传来。杜鹃终于让闹钟吵醒了,急忙起床。昨晚,杜鹃因为几道深奥的几何题弄到深夜一点多才睡。她做题有种喜好挑战的习惯:先做难度的,留着容易的在后头。昨天晚上,几道最难的证明题弄得她绞尽脑汁,花了很长时间去假设冥想,好不容易才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在哪儿作辅助线,赶紧完成。然后,一鼓作气把几道容易的小题做完,便倒床大睡。一觉醒来,太阳已经晒到屁股。
阿妈正在厨房准备早餐。阿妈对女儿又爱又心痛,总叫她上完晚课后要早点回家。杜鹃就是不听,因为她的同学李岚岚、冯紫云、余杏子、陈尚天、陈田、欧细都是要学到差不多十二点才离校。杜鹃跟他们一起去上学,也必须跟他们一起回来才够义气。况且,初三级的同学人人都是拼命似的用功,自己也懒不起来。
杜鹃梳洗完毕,换上蓝白相间的校裙。然后大口大口地吃完早餐。跟阿妈打过招呼后便飞快地回学校。她穿过细匝的长街向学校走去。学校坐落在小镇南面的电视塔山脚下。杜鹃回到校园时,值日的同学已经在打扫卫生,有的在浇灌花木。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在练球。国旗在飘扬,鲜红夺目。九里香的香气溢满校园,美人蕉在阳光下更娇艳动人。玉兰树和紫荆树下的草儿长得翠绿绒密。
初三(1)班的同学几乎回来了,他们已经在书山题海里熬着。
杜鹃去上学后,顺风婶(杜鹃阿妈)在家里忙这忙那,直到把家无理妥当后才吃早餐。然后从容不迫地回到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没有人这么早回来。其实,单位里也没有什么事可干,工资一年比一年少。现在的粮食不缺,国家允许私人承包粮食门市部。顺风婶所在的镇粮所日趋名存实亡。这几年就分批下岗了许多职工,他们都得到一笔可观的一次性付款。眼看着这单位岌岌可危,年轻力壮的职工恨不得爽快卷钱走人。如今来单位上班的只剩下三个人了。一个是矮墩子胖佬所长,南边镇人,说的不是叽里呱啦的南丰话,就是十分标准的广州话。这两种语言几乎每个南边人都会,是他们的语言特长。所长跟莲花人沟通时讲广州话。但是他能听懂莲花话。另一个是老实可靠的瘪瘦中年人,人称“旺财叔”,所长让他掌管了单位的财务。他总是公私分明,就是贪也是小贪,要不然他早就胀得肿起来了。还有一个就是顺风婶。她跟丈夫杜顺风从年轻时就在粮所里工作,在这里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养女儿杜鹃。夫妻俩都是勤勤恳恳的老实人。两年前,丈夫得了肝癌,发现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便撒下妻女归西了。单位为了照顾顺风婶寡妇孤女两人,让她继续在这里上班,管的是后勤工作。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插上电炉烧来水,然后打扫卫生,抹抹桌椅,有空夹放好报纸等。每一项工作她都用心去干,用行动回报领导和职工对她的关心照顾。
顺风婶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她可以早上和中午回去干一阵子,然后在下午下班前回去看看所长有什么话吩咐就完了。但是顺风婶从不一干完活就溜回家,虽然家就在办公楼对面的宿舍楼。她干完活儿总会在办公室坐坐,聊聊天,看看报纸。看看待会儿还有哪些活儿。她这样也能打发一个人的时间。自从丈夫去世后,她有一段时间得了抑郁症,整天躲在家中流泪,幸亏了所长夫人――大笑姑婆开导她,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她才慢慢的走出伤境。顺风婶现在确实开朗起来了,身体也呈现出中年妇女的臃肿体态了。而且有女儿在,她也坚强起来。
3
光阴在悄悄溜走,许多人和事都变化着,成长着或衰亡掉。唯一不变的只是大山的沉默、严封。十里画廊山峰依然如故地镇坐千年,守望着灵秀的大地。小镇迈着细小的步子,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小镇的迁入人口多了,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小镇还是乡村,摩托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出行和运输方便快捷。赶集日,细长的街道摆满货物,蔬菜、水果、杂粮、钟表、农具、维修、衣物等应有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做蔬菜水果生意的多是操南边口音的。挑了两个箩筐做买卖的是附近村子的农妇,她们天天风雨不改挑着辛勤耕种出来的蔬菜上镇出售,用微薄的收入补家用。做钟表生意的是操着普通话走江湖的外省人。其他的生意人多是本镇和邻镇。
小镇的赶集日,从中午一直到傍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天中午放学时,街上已经塞得水泄不通,学生们的自行车铃声叫成一片,吵闹的街市就更喧噪不安。杜鹃最讨厌就是这个时候。要是上下雨天,还会溅起黑油油的淤浆。她恨不得能长双翅膀从街道上空飞过。
杜鹃和几个同学在街上左抹右拐穿行着。忽然在一个“一元一件”的档口处,让那辆运货大车堵住了去路。车子霸道地塞在街中央,放大喇叭在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杜鹃和她的同学不得不绕从一家店铺门口过。杜鹃的裙子差点儿把店里伸摆出来的那摞鸡蛋扫倒,幸亏李岚岚反应快立即把一只脚伸出来挡住,杜鹃也慌忙弯腰扶住,才化险为夷。几个女同学吓得花容失色,惊慌失措大喊:“哎呀!”把正在给客人找零钱的老板娘惊动了。老板娘破口大骂,命令她们不要往这边走。大家都心有余季,“哦哦”地拍着心口。走出闹街了,她们一齐笑哈哈,好象为刚才幸免的祸事庆贺一样。少女天真烂漫的笑声淹没在沸腾的街市中。
杜鹃回到家中,阿妈正在厨房里忙午餐。杜鹃抢过阿妈手中的活儿,把阿妈逼出厨房。杜鹃是那么聪明乖巧!如果没有这个女儿,阿妈将失去一切幸福。杜鹃也深知阿妈的心事,她知道只有自己的存在,才使阿妈每天过得踏实有味。阿爸离去后,杜鹃很会抑制内心的痛苦。如果自己都哀伤极了,阿妈会快乐吗?她强迫自己尽快走出悲伤,表现出乖巧快活的一面给妈妈看。
阿爸刚去世的那阵子,杜鹃内心确实极度灰暗。她曾常常躲上楼顶偷偷地哭,心里呼唤着阿爸。十里画廊山巅上的太阳喷薄而出,把振奋的光芒投给每一位在困顿中挣扎的人,给人以力量,以光明,以辉煌。杜鹃看着这鼓舞人心的太阳,默默地为自己打气,下决心努力读书,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担负起这个家,让阿妈幸福。这是对阿妈的最大回报。这样想着她便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阿妈在厅里闲着,心里想着女儿临近中考了,学习又忙又累,得加多点营养。这就得掂量着家里的开支,一边得多花点钱买些有营养的食物,一边又尽量积攒多点钱让女儿以后做学费和生活费。
“阿妈,吃饭咯。”杜鹃甜美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她把弄好的炒肉片和番茄鸡蛋汤端上餐桌。在阿妈眼里女儿无论干什么都麻利敏捷,从不拖拉磨蹭。女儿的乖巧伶俐和懂事让阿妈的苦啊,累啊,愁啊在不知不觉中消减。
“阿妈,这汤水好喝又营养,多喝点吧!”杜鹃帮阿妈舀上汤水。
“你也多喝点。你现在学习幸苦要多吃点。”
“现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对尖子生施加压力。又要补课啦,上晚课啦,作业练习一大堆,还隔三差五地考模拟试,都快压死初三级的同学了。天气又那么酷热,真是火上烧油,许多同学出现身体不适。我才不在乎呢,分数考得不高,大不了去上中专。学校大肆宣传入读高中。我才不上高中呢。我都十七岁了,还念几年高中再上完大学到头来二十三四岁仍然身无分文,还要家里养着,多不划算啊。”
杜鹃一边说一边拿眼睛瞟瞟阿妈。其实,她心里酸溜溜的。她在撒谎,她一向爱学习,人又聪慧,学习对她来说根本没有压力,又怎么不想上高中,将来念名牌大学。不说上大学,就连考研她都想。只不过阿爸去世以后,她的这些天真的想法就全泡消了。她现在唯一想早点出来工作,为阿妈减轻负担,并希望回到阿妈身边照顾她。如果自己真去上大学考研什么的,就会有很长时间不能在阿妈身边,将来也不会回小镇工作。阿妈只得孤身一人,多寂寞,要是有个病呀痛呀谁来照料呢。
阿妈听了女儿的话,感到很欣慰。她说:“就是呀,上高中读大学还要捱上六年、七年呢,到时你都成老姑娘了,不用嫁人啦。”
阿妈说完,两人都哈哈嘻嘻地笑了。
阿妈接着说:“何况上高中大学的费用那么高,我们家哪来这么多钱。上完中专,早点出来工作,将来还有大把的日子叹世界呢。女孩子嘛,有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不错了,念最多的书也只图有个终身饭碗。”
阿妈这话就不对了,杜鹃不是这样想。她压根就不服,为什么非要把男的女的分得这么清,男的就一定都比女的能干吗?当今社会不少女强人女才子,她们不也在社会各个领域里作出卓越的贡献,叱咤风云吗?不也一样受人尊敬崇拜吗?但是,杜鹃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与阿妈辩论这样的问题等于对牛弹琴。她深知阿妈这代人的思想,要是对她说什么新思想,岂不是要颠覆一直以来的传统思想,那就是造反,不得了了。
尔后,母女俩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起报考什么专业。谈论着什么专业毕业后容易找工作,什么专业将来最有发展前景,什么职业最适合女人家一辈子都能干好的。阿妈的想法绝对是最保险的,她说最好是报考医学或师专方面的学校。这两种职业都很光荣,很受人尊敬。医生能救死扶伤,教师能教书育人。
“而且这两种工作是永久性的职业。”阿妈这么说。
杜鹃心里却道:“是人类永恒的事业。”
阿妈继续加以多余的解释:“世上只要有人就会有人生病,只要有人就会有人生小孩子,小孩就要上学。”
这话目的是为了说服杜鹃。
杜鹃一听便扑哧一声笑了,她接着说:“是呀,这两种工作只要世上有人就不愁啊。”
后来,杜鹃的报考志愿就锁定在考医学还是考师专两项了。经过再三思考与讨论,甚至发生小小的争吵,最终杜鹃决定了报考师专。其理由有五个,一是将来工作的学校环境比医院里要干净,健康。其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其三,师专一毕业就会安排工作。其四,将来教师的待遇会不断的提高。其五,毕业后会按生源地分配工作,杜鹃就一定能回小镇回阿妈身边。这是最关键的理由。
4
几天后,学校里安排考生填写志愿了。班主任陈老师――一个高瘦、精力充沛的中年男人,他已费尽唇舌,苦煞心思地向班上的尖子生宣传入读高中的好处。大约不到十个家境优越的双职工子女报考,还有春风饭店老板的儿子陈尚天。他们当中就有人非高中不读的,就算差点考不上也得买高价学位。比如副镇长的儿子陈田和杜鹃的同桌李岚岚。
杜鹃和李岚岚两人同桌已三载,感情笃厚,情如姐妹。李岚岚的父亲是电信局局长,母亲是电信局的职工,哥哥在一家经济效益十分好的电站上班。她家什么都不缺,单缺个大学生。李岚岚同情杜鹃的处境,但却爱莫能助。以前她们以为两人总会在一起,一起上初中,一起上高中,甚至一起上大学。日子如白驹过隙,如今分别将至。李岚岚她爸还在县城购置了一套价值不菲的房子,暑假就要迁往县城,以后两人就更少有机会见面了。这几天,杜鹃的心情很沉重,李岚岚同样难过极了。平日里同桌俩一下课就叽叽喳喳的快活,这下却沉默不语,让好奇的男生丈二和尚摸不着脑。
陈老师单独找过杜鹃谈话,希望她能报考高中,但同时他又能够体谅杜鹃的难处。所以,当陈老师找到杜鹃时只是和她谈些上高中的好处,谈到教育发展的前景,将来的社会必须有大学文化素质才能适合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所作为。可见,上大学的前途是多么辉煌灿烂,是每个想在社会行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所选择的途径。杜鹃听陈老师说这些并不碍什么,她报的是师专,将来她是教师,能了解到国家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让她选择这个专业更自豪。
后来,杜鹃再三思虑,决定报考幼师专业。这样一向爱好文艺的她将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教师。
每位考生的志愿填写工作已经定下来了。中考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学校里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复习阶段的工作,做习题,考模拟试,评讲,成绩排名。中考的气氛也不亚于高考,同样是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对于这群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来说这是第一桩人生大事,儿戏不得。他们一向天真灿烂的脸孔都变得沉着忧郁起来。顽皮的小猴子成了只驯服的小熊,有的甚至像头瘟猪。其他年级也在紧张地进行期末复习。校园里一下子失去了欢声笑语,毫无生气,倒是初三级的教室里充满了热腾腾的学习气息。
下午最后一节课了。天气依然炎热,阳光斜射进教室,壁上的风扇在嗡嗡转个不停。数学老师发下一份习题卷,看到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老师便回办公室喝口茶。
杜鹃认真地思考一道题,她眉头紧锁,眼睛盯着题目。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拿着笔似要写什么,却又无从下手,心情很焦急。前面的同学扭过头来问杜鹃做出来没有,她只摇摇头。
“来,先吃个李子再做吧。”李岚岚拿出一袋子麒麟李,抓了个塞进杜鹃嘴里。旁边的同学见着馋得流口水。于是,一袋子李子就给同学抢去了一大半。杜鹃“嘘”了一声,示意不要再扩大影响范围。李岚岚马上收好李子。但是吃李子的同学嘴里发出响亮的“啧啧”声,引来其他同学恶巴巴的眼光,他们专心致志的程度已经受到削减。
李岚岚一边吃李子,一边得意地夸道:“这果子真好吃,叫人越吃越爱吃。这优质的麒麟李啊,在街上是很难买到,一收成就包装好运送到珠三角去了。我这是人家送我爸的。”
李岚岚总爱提高自己,爱攀比。这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女孩很幸福,叫人羡慕死了,又妒忌死了。
“别嗦啦,小心数学佬来了听到。”杜鹃正说着,吓了一跳,连忙把吃着的李子往课桌底下扔。数学老师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还好,这个矮墩墩的男人一向脾气很好,他只是走到杜鹃桌边看看她把试题做得怎样。还算满意,就又悄悄地教室巡视。杜鹃终于松了口气,她与李岚岚相互看了一眼。两人做出一种带笑的特殊表情,表示没事。
阅读容我醉时眠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