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美国葡萄酒
三支1994年份鹰鸣酒(screamingeagle)。2000年洛杉矶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15万美元,即单支3,833美元。
最贵的被打破的葡萄酒
1787年份玛戈酒庄红酒,保险赔偿22.5万美元。
慈善拍卖会上售价最高的葡萄酒
1992年份皇家鹰鸣赤霞珠(imperialofscreamingeaglecab)。2000年纳帕谷(napavalley)葡萄酒拍卖会上售出,售价50万美元。
买主是思科公司的执行官贝利(chasebailey)。单就数字而言,这是目前单瓶葡萄酒的最高售价。但是由于该酒是在慈善拍卖会上售出,很大一部分售价实属慈善捐赠性质。
4.世界著名的品牌啤酒
嘉士伯:丹麦啤酒。世界销量前列,知名度较高,在各地有工厂。但口味较大众化,登不了大雅之堂,喜欢赞助足球赛,在广东有工厂。香港电影里的劳动人民比较爱喝。
喜力:荷兰啤酒,其老板是荷兰首富。口味较苦,广泛被知识分子所选择,从其广告风格及据所赞助的网球赛便可品出其口味。强调孤身奋斗,是独身奋斗人士的首选。不知还记不记得卫星电视中文台所播的一个喜力的广告:黑白片,一名欧洲移民踏上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件事,就象找到他的史弟,然后一起去啤酒馆喝喜力啤酒。
贝克:德国啤酒,口味实在,就象德国人,成功人士的首选。
百威:美国啤酒。美国拳击赛不折不扣的赞助商。酒味清香,因其橡木酒桶所至。美国乡村文化爱好者的首选。
虎牌:新加坡啤酒。东南亚知名度较高。搞垮巴林银行的利森首选。味道一般,名气大于味道。感觉上是摇滚歌厅喝得较多。牛b人士的选择。喜欢赞助兄球赛等需要激情的比赛。
朝日:日本啤酒。味道清淡,跟日本人一样没有内涵,爱国者别喝。
麒麟:日本啤酒,同上,就跟日本清酒一样,能把嘴里淡出个鸟来,没有味道。
健力士黑啤:爱尔兰出产。啤酒中的精品,我的至爱。味道独特,出差人士的首选,老外办事前的催情剂。有一股浓浓的生殖器的味道,非常感性(性感)。
科罗娜:墨西哥酿酒集团。世界第一品牌。美国人的首选,酒巴爱好者的最爱。味道就象她的名字一样动人。喝了科罗娜,你才知道什么是啤酒。
台湾统一狮子座:带有龙眼味的啤酒。
泰国狮牌:这是一种我见过的最独特的啤酒,味苦,够劲,没有黑啤的骚劲,又比普通啤酒有味,绝对是酒友们的最佳选择。
老挝的老牌啤酒:在印度支那名气很大。和东南亚国家的啤酒一样,是东南亚爱好者及享乐人士的首选之一。
5.法国葡萄酒的神话
法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先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国神话,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使那些更爱喝二锅头而不是葡萄酒的人也不敢对葡萄酒说三道四。
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为什么喝二锅头就庸俗,喝葡萄酒就高雅,除非围绕葡萄酒已形成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神话。假若法国人天生就爱喝二锅头,那如今的世界极有可能以二锅头作为浪漫高雅的生活标志。
葡萄酒就是葡萄酒,本来与高雅和浪漫不沾边。但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人就成功地把法国生活方式塑造成了全球标准,于是,属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一切东西全都变得高雅和浪漫起来。蜗牛本来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动物,一旦它进入法国大餐的菜谱,连最讲究的时髦女人都趋之若鹜了。这甚至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使那些更爱喝二锅头而不是葡萄酒的人也不敢对葡萄酒说三道四,因为法国葡萄酒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检验标准了。
法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先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国神话,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在中国大城市的商场货架上,法国葡萄酒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喝法国葡萄酒的男女也成倍增加。并不是说中国人的味觉突然改变了,而是他们已接受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国定义,迫使自己的味觉去接受法国葡萄酒。“初饮葡萄酒的中国人看上去可能相当不雅观。”美国《新闻周刊》3月5日的一篇文章写道,“为了去除外国葡萄酒的真正味道,有些人往往在波尔多葡萄酒中加入冰块稀释再饮用,更有甚者会兑上可乐一起饮用。”
为何在波尔多葡萄酒中加入冰块或可乐,就“相当不雅观”?或许中国人在其中加入冰块或可乐,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它的味道。总之,即便中国人在这种饮品中没有获得生理快感,但获得了一种相对于自己喝二锅头的同胞的心理优越感。为获得这种心理优越感,那些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宁愿放弃自己的味觉需要,也要饮用法国葡萄酒。
6.中国人与洋酒的趣谈
据说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一家大餐馆开张,在报上登了一则悬赏下联的征联启事。上联启事里没有讲明,只说挂在餐馆门口,请应对者自己去看。这个启事,颇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但这些人来到餐馆门口,却怎么也找不到上联。问餐馆老板,老板则一口咬定上联已经挂出来了。有人找来了有才子之称的郭沫若。郭一到门口,就指着右边橱窗里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对众人说:“上联就是三星白兰地”。紧接着脱口念出一道川菜名:“五月黄梅天”。天衣无缝对上了下联。
那些找不到上联的人,恐怕还不仅仅是才思不如郭沫若。当时,洋酒在中国虽不能说是风毛麟角,但也确实是稀罕之物。很少见过外国酒的人,怎么能够把这瓶酒与上联联系起来呢郭沫若当然不一样,在海外留学多年,不会不知道这种国外有名的酒。也许还喝过不少瓶三星白兰地。
在洋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不少人都知道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路易十三。再也不会有人把洋酒看成稀奇的东西。交际场合,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喝洋酒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去年春天到香港,一位法国酒经销商让别克先生,向我谈到他对法国酒在中国销售的看法,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销售量越来越大,忧的是中国人的那种喝法,简直是对法国酒的糟踏。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禁火冒三丈。中国花去那么多用资源和血汗换来的外汇,进口洋酒。让洋酒制造商和让别克之流,赚走了中国人大把的钱。这个混蛋让别克,不但不感激,反而说中国人糟踏洋酒,简直比当年八国联军还要坏!但过后冷静下来,细细一想,让别克讲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外国人喝酒,和中国人不一样。不同的场合,喝不同的酒,不同的喝法。吃饭之前,要喝一小杯带酸味的开胃酒,以引起大吃大喝的胃口。吃饭时喝的,是佐餐酒。佐餐酒还有吃白肉(鸡肉海鲜等)喝白酒,吃红肉(牛排烤肉之类)喝红酒的讲究。开胃酒和佐餐酒,都是酒精度数不高的果酒。像葡萄酒、杜松子酒、朗姆酒(用甘蔗糖蜜酿制)等等。高度酒威士忌和白兰地,是饭后或不吃饭时喝的。喝威士忌白兰地,不用下酒的东西,只喝酒。
威士忌是用谷物酿造的烈性酒,在西方很盛行。甚至有金钱、美女、威士忌,是征服世界三大法宝的说法。但中国喜欢这种“法宝”的人不多。个中原因,很可能是望文生义。连西方威士都忌怕的酒,中国人不能不提防着点。可见外国名词中文译音的用字选择,颇为重要。
威士忌要加冰块和苏打水喝,这样喝起来才不会那么烈,口感比较平和。苏打使酒产生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喝下去,冰凉的酒气从鼻腔里冲出来。与喝饱了冰镇啤酒后打嗝的感觉有些近似。但嗝出的气体,比啤酒嗝香得多,特别舒服。
白兰地的中文译名,一听就逗人喜爱。中国人喝洋酒大都是白兰地,恐怕与名字有很大的关系。白兰地是一种特制的葡萄酒。把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液,再蒸馏两次,使酒精含量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储存在橡木桶里,过一段时间,就成了白兰地。储存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据说够得上xo等级的,要储存十五年。售价上万元一瓶的路易十三,储存时间在五十年以上。
白兰地与威士忌的喝法相反。喝时不但不能加冰,还要微微加温。很多人把白兰地加冰喝,是错误地借用了威士忌的喝法。喝白兰地,要用一种特殊规格的高脚玻璃杯。每次倒到杯里的酒,只能有一盎司左右。简便的检验办法,是把盛了酒的高脚杯倾倒,酒齐杯子下口而不溢出为恰好。用左手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酒杯高脚,双手紧捧酒杯,慢慢来回晃动。利用手掌的温度,把酒均匀加热。酒温达到人的体表温度时,酒香四溢。把鼻尖靠近杯口,浓烈的酒香直沁心睥。然后,浅浅喝上约零点三盎司左右的一口。千万不要急于下咽,把酒含在嘴里,让舌头与口腔充分感受酒的味道。同时,把口腔里的空气,向鼻腔里挤压。鼻子从口腔里感受来的酒香,比从杯子里闻到的气味,更香更醇更浓。最后,才把酒徐徐下咽。
喝白兰地的乐趣,主要是欣赏酒的颜色,闻酒的香气,品酒的味道。而不在于追求酒精刺激的兴奋。和喝高度白酒,宗旨不一样。吃饭时喝白兰地,菜味与酒味混杂,很难领略到白兰地的微妙。正像有些音量不高,但音色特别优美丰富的乐器,只适宜独奏。如果与其它乐器合奏,它美妙的音色就会被其它乐器的声响掩盖一样。
至于那种一口一大杯,甚至抓着酒瓶往嘴里倒的喝法,嘴巴仅仅起了通道的作用。几百上千元一瓶的白兰地,与两三元一斤的劣质白酒,在嘴里流淌的感觉,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至于要大醉一场,那弄点酒精注射静脉,也完全可以达到目的。
7.酒为什么越陈越好
“百年陈酒十里香”,是说经过陈放多年的酒老熟香味浓郁甜味甘醇,饮时才能清口甘爽回味悠长。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二只青铜酒壶。其中一只酒壶里面的酒是翡翠绿色,酒色清澈透明,如同现在的竹叶青酒;另一只壶里的酒呈黛绿色。如此甘醇奇香的陈酒是无与伦比的。
为什么陈放的酒比新酿造的酒味道芳香呢?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了解酒的酿造。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懂得制酒了。果类和果汁暴露在大气中,微生物使果汁中的糖转化成酒精和其他物质。原始人偶然喝了这种经过发酵的果汁,味道芳香可口,便开始有意识的使果汁发酵,这就是最早的制酒了。据考证,远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就会酿造果酒了。
我国的酒是世界驰名的。名酒多以高粱、小麦、豌豆为原料,其中的淀粉用麦芽或麸曲作糖化剂,再经发酵,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成了酒精。不过这种酒里酒精含量很低,经过蒸馏,便得到了含量较高的白酒了。
酒精与我们喝的白酒可大不相同。纯净的酒精水溶液几乎是没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独特的香、味、色。这是因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还含有糖类、甘油、氨基酸、有机酯和多种维生素等。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所以用水果也能酿酒。红得发紫的葡萄,金黄悦目的桔子,青中泛红的苹果,岭南佳果荔枝都可以酿出美酒。
不论是果酒还是白酒,能散发芳香气味的功臣是乙酸乙酯。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而酒中的醛、酸不仅没有香味,还有刺激喉咙的作用。所以新酿造的酒喝起来生、苦、涩不那么适口,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自然窖藏陈酿过程才能消除杂味,散发浓郁的酒香。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酿酒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使酒陈化的经验。他们把新制的酒放在坛里密封好,长期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发生化学变化,酒里的醛便不断的氧化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从而使酒质醇香,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酒的陈化。但这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时间很长,有的名酒的陈化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或许你会认为,酒越陈越好吧?这话并不全对。使酒陈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乙酸乙酯增多。如果酒坛不经密封或密封条件不好,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不仅酒精会跑掉,而且还会变酸变馊,则酸败成醋了。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着醋酸菌,酒与空气接触时,醋酸菌便乘机而进入酒中,在醋酸菌的作用下,酒精则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变成醋酸。尤其是啤酒、果酒更容易酸败成醋。
烧酒如茅台酒、西凤酒、汾酒等情况则不同。因为烧酒中酒精的含量为50%左右,这种浓度的酒精具有杀菌作用,醋酸菌无法在烧酒中生存和繁殖,酒精因此不会变成醋酸了。
所以,我们说酒越陈越好是有条件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酒的陈化时间。如利用辐射方法照射新酒,15天后品尝,酒的浓香、甘醇、回味等方面都有提高,杂味有所减少。经化学分析表明,乙酸乙酯的含量大大提高,散发浓郁的酒香可与自然陈化相比美。辐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酒的贮存期,是新酒陈化的一种科学方法。最近,科学工作者,应用电子综合技术制成的新酒陈化设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非常适用于优质酒、果酒陈酿;各种新制酒在其中滞留八到十分钟即可获得半年到一年的陈酿效果。从而节省大量库房、容器和大量资金,为制酒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阅读聊酒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