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中国第一个公开的百万富豪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赵继龙非常赞成朱子峰的建议,正好雷霆来电话,这件事情当即拍板。

赵继龙来到南安市工业发展委员会,向在场的正副主任作了汇报。

一位领导表态:“这么大的日本电器公司上来投资,英芝公司能吃得消吗?”

第二天上午,田副市长接见了吉村富郎和赵继龙。

下午赵继龙和吉村富郎一起再次来到工委。

工委一些领导还是表示担心,并表示在南安市找一家大型的国营电器公司与日方合作。

吉村富郎通过盛先生明确表示:不和国营企业合作。

吉村富郎拿出一大叠香港报纸,上面都有介绍赵继龙企业家的报道,他把报纸摆在桌面说:“我们希望与赵继龙合作!”

听到工委领导的表态,赵继龙生出一丝不安。

回到公司赵继龙找到张良和原平叫他俩立即到《南安特区报》。

张良和原平都认识《南安特区报》的陈总编辑,他们把日本高冠电器公司与英芝公司合作办厂的消息告知他并给他看了有关资料。

陈编表示连夜将这个新闻稿写好,第二天见报。

第二天,《南安特区报》报道了这个重要新闻。

赵继龙用人之大胆,许多人都要写个“服”字。

下属分厂厂长,除了张良年过花甲,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年青人。

这次任命英冠电子厂厂长,他点将又是青年人。

车间主任林海出任厂长,见过大世面的朱子峰都咋舌,所以他才建议赵总,任命香港管理方邡抓生产技术,协助林海。

赵继龙有自己用人的眼光,林海所在金威车间能生产双卡座四喇叭收录音机,做日本人的小收录机应该是小儿科。

然而,赵继龙的这个决定差点夭折。

当林海和方邡出现在日本人面前时,经理日下部通过翻译了解俩人的情况后,对香港人方邡没有异议,对林海是不屑一顾的。

中国人普遍认为“嘴巴没毛,办事不牢。”

日下部却说:“请林海把嘴唇上的胡须刮干净再来。”

翻译这句话还没译完,林海掉头就想走人!

赵继龙用力握了他的手,他才抑制了自己的冲动。

日下部走后,赵继龙说:“你知不知道,在日本留胡须的是大哥,你把胡须刮掉,大的原则坚持,小节不要计较。”

林海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入乡随俗,他们来到我们这里,就应该改变他们的看法……”

“想改变?除非豆豉发芽!”赵继龙在开导他的爱将。

“他叫日下部,我倒觉得搞笑!”林海说。

“所以,来之前我叫你多看一些介绍日本风俗习惯的书,你晚上回去好好补课。日本人的姓有一定含义,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渡口旁叫渡边。吉村、西村、冈村、木村就是地名。有些姓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的,反正上至日月星下至花鸟鱼,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是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乌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赵继龙滔滔不绝一口气把自己了解的抖落了出来。

“哇,日本人的姓名无其不有,赵总真是百晓呀。不过说那么多你还没说到日下部是什么意思?”林海问道。

“日下部出生时,正是太阳下山。”赵继龙说。

“哦,我知道了,吉村富郎就是出生在村里一家富裕家庭的男孩了。”林海是一个一点就醒的聪明人。

“日本女人的名字,讲起来也是一匹布那么长,我给你的几本书你慢慢看吧,简单说现代女性后面的字都喜欢用子。像中野良子,松下库子,酒井法子。”

一番谈话,林海已经茅塞顿开,心情轻松多了,他表示,除非不干,要干就干得最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赵总笑哈哈地说道,他相信林海会干得漂亮。

还有几天英冠电子厂就要正式开业,赵继龙给将要出席剪彩仪式的公司干部,车间管理每人发了两百元买了一套西装。

剪彩仪式就在两幢厂房之间的空地上举行,地上铺上了红地毯,田副市长和工委的领导,吉村富郎,赵继龙亲自剪彩。

其时,南安市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剪彩仪式简单隆重。

英冠电子厂送走了客人后,马上就投入了生产。

除了方邡和林海,英芝公司还从各车间抽调了一批技术骨干熟手工人,因此,英冠电子厂一开厂,几天内所有生产线出机都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日下部对林海的不信任也随之减少。他们要求林海尽快解决好工人的住宿问题。

生产顺利,日方加快了生产进程,准备扩招一千多工人,住宿显得很紧张,八卦岭工业区提供的工人住宿远远不够。

工人队伍迅速扩大,住宿问题迫在眉睫。

不用日本人提醒,林海早已未雨绸缪。

这天,林海来到与八卦岭工业区对面的自然村---坭岗村。

坭岗村座落于南安市北面的凤凰山下,是一个较穷的小村,村里有几十户人家,很多年青人早年都偷渡过了香港。

改革开放后,一些在港赚到钱的人先后回到村里,拆掉自己祖宗留下的旧屋,建起了一幢幢的新楼房,楼房建好后,自己住一层,其余六、七层都出租给那些来南安市打工的人或外来人员住宿。由于没有规划,楼与楼之间最窄的距离,不到一米,大家都称这些楼是握手楼。顾名思义就是两栋楼里的人在自己的屋子里从窗口或阳台上伸出手去,可以互相拉到对方的手,可以手握手。这可说是南安市城中村的一大特色。往好说是一大特色,往坏处说其实就是现代城市的毒瘤!

如果你没去过神州的名山,没见识过一线天是什么样子,你站在握手楼下,就完全可以体会到一线天的奇观。遇到台风光临,你仿佛还能听到虎啸的天籁之音呢!

坭岗村委的郑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林海。

一下子有一千多人来村里安营扎寨,肯定会带来兴旺,郑书记此刻已是见牙不见眼:“林厂长,我们一定全力支持,私人建的楼房供不应求,我们村里划一块地皮给你们建铁皮房,除了住宿,还可以建饭堂,今后你们的工人也不用在八卦岭工业区,蹲在路旁吃饭了。”

建筑队很快就搭好了铁皮房,饭堂。林海还别出生栽地建起了十几间“夫妻房”。上次周末夫妻草地快乐,被保安抓获,差点被当作卖*处理之事,他记忆忧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日本人在南安市的友谊大厦,租下了十五套住房。

电工班的尹基找到日下部,要求装修他们居住的房间,日下部二话没说,把所有房间的锁匙都交给了他。

英冠电子厂的生产线全是电工班按图制造好的,质量可靠。日本人对技能工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认为中国工人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白天完不成的工作,晚上加班至深夜也想方设法去完成,没有二话,他们很欣佩。日本人有句谚语,老年人怀疑许多真的东西,青年人相信许多假的东西。日下部却说:我相信自己的眼晴。所以装修房间,他们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尹基说:“日本人的钱好赚!日下部很爽快,比起国内一些孤寒(吝啬)老板好得多多声,不会左计右较。”

因为原来装修翻新房间,每间定下六千元,尹基说,六千元做不下,要加到八千元,日下部开始不同意,尹基拿出一张材料单,东说一下,西讲一下。日下部听得一头雾水,他用生硬的普通话开玩笑地说:“你的良心大大地坏。”尹基听翻译说是开玩笑,就更加坚持了。日下部也是很有趣的人,对自己不熟的业务,可以说是屎头硬,屎尾软。也许这些装修价钱和日本比起来很低廉,最后他当即做了一个ok的手势。

事后尹基说,其实六千元翻新房间已经绰绰有余了。

英冠电子厂工人的这股人流,每天上下班也非常壮观,他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像一片蓝色的海洋,潮水般地在坭岗和八卦岭工业区之间涌进涌出。

郑书记深知英冠电子厂是一个大客,他和林海商量,坭岗村还有一些边坡地,推平后可以建一些永久居住楼房,由他们出地,英芝公司出资金,建十栋大型楼房,建成后双方各拥五栋。

林海及时向赵子龙汇报了这一重要信息。

赵子龙认为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其实英芝公司正式工加临时工有近万人,每年的住房租金都是一个不少的数字。如果能拥有自己的物业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赵子龙亲自到坭岗村委和郑书记签下了协议。

国内出现了首位公开的百万富豪!

平地一声炸雷!

国内一份官方大报的记者海田这位社科院新闻研究生的这篇报道没有刊登在报纸上,它以机密文件《情况汇编》登载。

二年承包期满,赵继龙为国家创汇二千多万元。除了上交的管理费,利润,企业留成,赵继龙所得七百二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元。

《情况汇编》传到了南安市市长万浩手里,他当即批示田副市长调查:是否有此情况。

田副市长立即批示,请体改办调查后,写一份简报送到市政府。

体改办经过深入调研,将赵继龙从创业到承包的情况说明祥细写了一份报告,送上了市政府。

政府领导及税务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围绕这份报告,出现了二种观点。一种认为:赵继龙的承包合同经过民用工业公司领导召开各企业领导的会议研究后公开签字,并经市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秦宗律师公证,因此合同有效,应按规定兑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赵继龙不应该领取这一笔个人所得,理由很简单,赵继龙雇用了大批临时工,他所创造的利润应为这些临时工的剩余价值!

南安市税务局,向总局汇报了这一情况。批复下来,赵继龙要领取这笔资金,按国家税务总局的纳税标准,必须交五百多万的个人所得税。

此时,各地媒体正红红火火地宣传万元户,各级政府还在大张旗鼓地表彰万元户,突然冒出一个近千万的百万富豪,市领导感到犯难,谁也不敢拍板。

赵继龙向记者表白:我确实不敢要这笔钱。我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百分富豪。

企业正一日千里向前发展,赵继龙一心想要创办一个私营企业。

赵继龙给市长和体改办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将他承包后以个人所得用来收购他一手创办的企业作为私人企业,并以这些企业为基础,解决二千名复员工程兵的就业问题。二是放弃他承包后的全部个人所得,换取一个私人公司的营业执照,并愿负担八百至一千名复员工程兵的就业问题。

两个要求,一个目的:就是要办一个合理合法的私人企业。

尽管改革开放几年了,一九八六年,国家不允许有正式牌照的私人企业。既然他不敢拿这笔钱,资金只能留在企业的帐内,让它继续滚动增值。

《南安特区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百万元该不该拿”的报道。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争论在不断地继续,然而在大家争论的期间,英芝公司却像一架巨型的飞机冲破云雾,向着前方高速飞翔!英芝公司的资产像滚雪球般不断增大。

日本高冠电器公司与英芝公司合作尝到甜头,又带来了几家日本配套公司上来与英芝企业合作,先后成立了:英吉磁头公司,英丸接插件公司,英渡机械成型公司。

一方面英芝公司不断成立合作企业,另一方面与英芝合办的港资来料加工的小型车间,有些合同期满,有些自然倒闭。各个车间的管理,技术人员,工人相继充实到了日资企业。

倒闭的只是一些创业初期上来合作的小港商。

大港商却不断地叩响英芝公司的大门。

英芝公司始终抓住制造业,抓住引进外商这条主线。

香港巨华电视制造有限公司,香港大燕电子公司来到英芝公司洽谈合作办厂。

英芝公司一跃成为南安市十大企业之一,创汇排名南安市第一,广东第二,进入全国出口创汇150强企业的行列,英芝公司一度成为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

英芝旗下的合作企业,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四处萌芽。

阅读中国第一个公开的百万富豪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