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海面上的文章――江河对话(中)_化石宝剑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写在海面上的文章――江河对话(中)(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不要异想天开了,你大概被干旱搞昏了头。”晶晶说:“亮亮,我在横断山的高处向下跳时听风先生说黄河在腾格里沙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真希望金沙江改道向你那边流,为你们黄河补充水份。知道吗?印度洋的季风带着大量的水份向北吹,被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所以只能从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东的地方吹进来。结果潮湿的空气撞在横断山上,产生了水平降雨和垂直降雨,使这个地方有了大量的雨水。再说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比你那里高出许多。水往低处流,真不知道人类是不是能够出第二个大禹,设法把这里太多的水引导到干旱的地方去。”

亮亮说:“不是第二个大禹,而是第三个大禹。第二个大禹是设计都江堰叫李冰的那个人。能够做这样大事情的人是流芳百世的。当然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不少人在地面上修筑过人工河流。还有人在陡直的半山腰上修筑出一条几十公里长的红旗渠呐。

你是不是听岷江说过关于都江堰的事情,那个堰子还在吗?现在的使用情况怎样?记得我们是在岷江里看见那个堰子的。设计都江堰的人真聪明,在岷江的河滩上堆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用来改变水流的方向,使得足够的水量流到农田里,把多余的水分流出去。上游来的水量再大也不会把堰里的良田淹没。

每年到了冬天的枯水季节,这里的人们要把淤积在行洪道里大大小小石头清理出去,使河道在多雨水的季节里能够有足够的排洪通道。”

“听说了。都江堰还在使用,一点也没有破坏。那个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也还好好的。”晶晶说:“我们下次再到岷江玩好吗?那一路上还有乐山大佛呢。”

黄河转弯向东后走了一段路后觉得这些地区的水源也不多,要穿过恒山、太行山、吕梁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她接受长江的建议,向南寻找愿意与自己合作的河流。

不久就吸收了岚漪河、窟河、无定河、清涧河、昕水河、和光荣的延河。因为有了延河的加入才使得黄河有勇气跳进壶口瀑布。后来一条同样强大的汾河看见黄河有这么大的勇气就毫不犹豫加入进来,顿时把黄河的河道加宽了好几倍。听到这个消息后洛河和渭河也加入进来。增强力量的黄河如果再继续向南就要穿过秦岭和伏牛山与汉水汇合从而进入长江。这是黄河所不愿意的,所以就在与渭河汇合后的潼关来了个急转弯,一路向东而去。

但是没有走出多远,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引起了亮亮的回忆。这里没有巍峨的高山,没有风景秀丽的悬崖,没有宽阔陡峻的河湾,没有葱绿的田野。有的只是万刃顽石当中的一条鸿沟,以及这条鸿沟两边废弃了的两座城市。一座叫霸王城,另一座叫汉王城。是有名的楚汉相争对峙的地方。二千二百年前的一场战争使这个地方被叫作楚河汉界。后来楚河汉界的名词被用到棋盘上,用来划定对垒双方的位置。

亮亮在黄河里多少次经过这里,每次到这个地方都觉得这里还在打仗。连山上如刀削斧劈般尖角嶙嶙的石头似乎还在愤怒地相互注视着对方,随时准备用厉刃一样的棱角击倒对方,制对方于死地。

以前亮亮在黄河里每次经过这里以后就开始觉得心情别扭。开始她感觉到流入黄河的小河流越来越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干脆与堤坝外面的河流断绝来往,外面没有水流进来,里面也不向外面流出一滴水。

黄河水面的位置比河堤外地面的位置逐渐高起来,而且越向东走高出越多,渐渐的河床也高出外面的地面好几米。虽然在河套地段已经有过同样情况,但是毕竟不是很长。而从这里一直到接近出海口黄河的河水全凭两边的堤坝夹着才能向海洋方向流淌。如果黄河堤坝万一开出一个小的口子,堤坝里面的水就会从这个小口子里冲出去,并且会很快把这个小口子冲出大决口,从而冲毁黄河外面的房舍和庄稼造成巨大的水灾。亮亮真的替黄河外面的人们担心。

当亮亮郁闷时晶晶又告诉她新的情况:“我已经以很快的速度穿过了夔门,因为每次经过这里总是怕夔门再关起来。记得几千万年前夔门只有一条小小的缝隙,或者上亿年前根本就没有缝隙,就是一座山。你看夔门两边像垂直门框一样的白盐山和赤甲山,有一千三百多公尺高。如果把白盐山和赤甲山移近,使它们并拢,合并后只有一个尖尖的山头,四周都是向下倾斜的。夔门下面的宽度不足一百公尺,而接近山顶的地方并没有宽出多少。只要从山顶上掉一块大石头下来,夔门就又要被封堵起来。”

“好呀。”亮亮说:“我们再花点力气把这扇门撞开来好了。当初这两座高山充当好汉硬是并在一起拦在长江的河道上,后来支撑不住了就裂出一条缝。水趁虚而入钻进了这条缝,并且逐步把缝扩大。记得当夔门还是一条小缝隙时我们带动强大的水流冲击夔门的情景。成团的水冲击在石壁上面发出响亮的轰鸣声,飞溅开来的水掉进江里又集聚在一起对阻挡我们的石壁发动再一次冲击。我们不停地用湍急的水流夹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对缝隙进行冲击,终于逼迫两座大山开出个大门来让我们通过。”

“是呀”晶晶说:“后来所有的山都望风而逃,为长江让出一条通道。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长江三峡。这个名字还把长江两个字放在前面。”

亮亮说:“黄河的水量没有以前大,但是河底却比以前高得多了。我是讲河底比河道外面的地面高,就是比河堤外面种庄稼的地面高。”

晶晶说:“所以叫悬河呀。那又怎么啦?”

“如果决堤外面不是就全部被淹掉了吗?如果那样,黄河里面的水也全部漏掉了。历史上黄河曾经有过许多次决堤,每一次要淹掉多少地方呀?”亮亮说:“我说这些人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宁愿年年化力气加高大堤,结果把黄河高高举在自己的头顶上,把危险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却不愿意把被淤积的河道挖深,使河道的排水能力加大。或者在黄河两边的地面上再重新开挖两条比较小的河流,一边一条。让黄河里的水到低于地面的河流中去流。就像一个正常的河流那样。就像千年流万年淌的长江那样。如果紧挨着黄河大堤的外面开挖一条河,只要在外面筑出一条堤坝就可以了,另一面就利用黄河原来的大堤。这条河要挖得深一些,不要太宽。”

晶晶说:“如果新挖的河道再淤积呢?”

“河流中河水的流动速度快,能够搬动泥沙的能力就大;流动的速度慢,能够搬动泥沙的能力就小。”亮亮说:“如果水量大就用两条河道流水。如果水量小就用水闸关掉一条河道。控制水在河道里面有一定的流速。因为下游的流速不比上游小,水中的沙土就不会再沉积。河底就不会太快地淤积起来。

还有,平底底河床比尖底河床容易淤积,因为平底河床里面的河水随着流量的减少,流速会很快下降。而尖底河床流量减少了它的水面高度下降比较快,而流动速度是不会有太大的减少。新开挖的河道要做成尖底,并且保持尖底。

如果河底淤积了也应该及时清理,保持河道的通畅是应该的,就像设计都江堰的李冰那样,规定人们每年在枯水期都要认真修理河道。修理工作的名称就叫岁修,因为年年岁岁都要修理。自从人类有文化以来,就知道什么叫水害什么叫水利,也知道怎样修理水利。不要等到今天大水来了明天才把河流的堤坝加高。”

“在黄河下游再重新开挖两条新的黄河,这样大的工程,需要多少土地呀。那也不是几个人办得了的事情。现在没有大禹也没有那个造都江堰的大官员李冰。”晶晶说:“你把事情讲得太复杂了。我说干脆把黄河高出地面的河段另外改道流向大海不就好了吗,这样多省事。我们经过的地方都比海平面高,海水不会倒灌的。你看现在的人多有办法,开挖河道已经可以不用人工去挑泥土了。”

“我把事情讲得太复杂吗?简单的办法有呀,你把黄河中上游的水源地区全部载上树种满草,不让泥土流失不就好了吗?记得一千二百年前经过蒲津桥时,站在桥头拉住浮桥铁索的八头铁牛在高高的岸上,后来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加高的河堤埋到下面去了,拴铁牛的几十根很高的铁桩也陷到下面去了。这些堆高的泥土都是黄河从中上游带下的。”平时很有耐心的亮亮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她说:“我说黄河在这里已经不能叫河了,简直就是一根大水管。最多也只能叫地沟而不能叫天河。确切地说是没有盖子的半根水管,或者说叫水槽。是只能把黄河上游、中游的水通过这里流到海洋里的水槽。是搁在地面上的水槽。而且这根水槽越来越高。

能够像长江一样有航运功能、灌溉功能、排水功能、还有什么渔业功能和新发明的旅游观光功能,那样才能够叫大江大河。新开河道的确需要许多土地,但是新河开好后原来的老河道是可以用来种庄稼或者养鱼的呀。并且新开的河道如果设计合理,土地只会用得少,因为不需要大面积的河滩。黄河下游的老百姓再也不要把这条危险的黄河举在自己的头顶上了。而且能够享受黄河带来的好处,就像长江下游的人们一样。

当然拉,能够把黄河的淤泥挖掉是最好的了。把黄河的河床挖到低于地面十几公尺,就像长江一样。可是这些淤泥是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河床已经高出地面四到六公尺,有些地方竟高于地面十几公尺。首先要挖掉高出地面的一部分。这么多的泥土,那能这么方便就挖掉了呢?

你看现在的人是多么讲究看得见的表面东西,一下子能够把堤坝造得多高多长,人人都看得见。而用成千上万倍的力气去清理河底的淤泥,把河道疏通,增加河道的排水能力,可是谁能够看到黄水下面的功劳呢。人们只会看到河面上的黄水。我知道人们现在用一种搅沙船把河底淤积的泥沙搅翻上来让水流带走。可是这有什么用呢?这些泥沙跟着流水走了几里路不是又沉到河底去了吗?设想如果用这种方法把黄河高出地面的河道和河床的淤泥搬到海里去,那么渤海湾盛得下吗?”

晶晶说:“你讲得对,我非常赞成。可是我们只不过是一颗小水珠呀,我们只能把所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当然或许那一天会有用处的。”

小西噜特发奇想说:“亮亮讲黄河的河堤年年在加高加厚,河堤是不是会堆到阿尼玛卿山那么高?因为黄河在上游就怕这座山的,在那里还绕着它走呐。如果黄河的堤坝有那么高就不怕这座山了。”

阅读化石宝剑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