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阅读_脱贫致富奔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部分阅读(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夏二郎睁着大眼睛,诧异地望着姐姐问道:“姐,你咋的啦?这是外公的书啊。你不记得啦?”

夏晓晴一惊,稳下神来转过身来,招招手示意让二郎靠近点,才小声地对二郎说道:“二郎,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保证不让其他人知道,我才说?”

夏二郎也压小声音说道:“姐,啥秘密,你快说?我保证不跟别人说。”看得出来人人喜欢听秘密。

“我昨天摔了头,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我不敢跟大姐和大哥说,怕他们骂我。我只告诉你,你可不能说出去。二郎你要帮我啊。”夏晓晴顺着话说下去,一下就激起了二郎的保护心理。

夏二郎拍拍胸脯说道:“二姐,我保证不说。你有啥不记得的,就悄悄问我。”夏晓晴高兴不已地摸了摸二郎的头,果然是个憨厚老实的好孩子,自己以后不用愁了,只要把他带上就行了。

“那二郎,趁现在没人你给我说说咱外公的事。”夏晓晴赶紧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夏二郎赶紧把他知道关于外公的事一一说来。“娘说外公最厉害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啥都晓得,爹也说外公学问最好是自己的老师。娘说这些书都是外公的宝贝,还让我们每年都要拿出来晒晒的。娘说这屋子也是外公盖的,外公还会种竹子,后面的竹子都是外公种的,别人都只能种那种矮矮的竹子,只有俺们家的竹子最高。但是我只看见过外公做的小木船,没看见过外公,只有大姐看见过。”

看来自己这个外公还是真是奇人一个,最起码都是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这个竹屋也让自己以后有了去处,这些书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二妞,你们收拾好没有。我磨好刀了,外面去砍竹子吧。”夏大郎在屋外喊着弟妹。

三个人拿着大刀往屋后的竹林走去,春天竹叶青翠茂密,一阵微风吹过,整个林子都沙沙作响,完全是一副十面埋伏的电影画面,夏晓晴完全沉醉其中。脑中突然闪过大电影之数百亿里面,黄渤在竹林里喊着:“小怡,阿城亲自来救你来了。”一阵黑线闪过,太恶搞了。

夏大郎选了一棵粗壮的竹子就开始砍起来。没几下竹子轰地一声就往旁边倒了下去。夏大郎和弟弟拉起竹子就往竹林外走去。夏晓晴跟在后面,发现许多竹子下面都冒出笋尖。

春笋可是好东西,夏晓晴赶紧大声喊道:“大哥,你们等等,快过来看这长竹笋了。”

夏大郎听见妹妹叫道,把竹子放在地上转身走回来,蹲在地上看了看长出的竹笋。“这才冒出个头,还得长两天才能吃呢。到时候叫大姐给你做去。”然后伸手牵着妹妹往外走。

夏大郎用刀砍短竹子,修出柔韧的竹篾条,然后和二郎一起坐在竹屋门廊边开始编起竹篮来。看两个孩子动作麻利、技术娴熟,应该经常编。两人按照夏晓晴的想法,没一会功夫就把五六个小巧竹篮子就编好了,然后就抱着竹篮回家里去了。

才进院子,就看见几个孩子都都围在院子里。

“大哥,看,周婶给我们家的狗,可好看了。”夏五郎牵着妞妞,远远地看见哥哥姐姐进来,就大声地喊起来。

夏晓晴看见自己家里院子里,一只刚断奶的小狗在摇摇晃晃地走着,几个弟妹在旁边看着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旁边还站着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小孩。

夏晓晴赶紧拉过二郎悄悄地问道,“那个孩子是谁啊?就是站在四郎旁边的那个。”

“姐,你咋连狗蛋都不认识了。他是周婶家的狗蛋啊,跟四郎、五郎一样大,常到我们家玩呢。”夏二郎脸皱成一团,担心自己姐姐真的摔傻了。

哦,周婶,就是早上看到的那个妇人的儿子。夏晓晴不想跟狗蛋正面接触,赶紧闪身进入里屋。进去之后发现,周婶在里屋坐着,正和自己母亲聊着天,夏大姐也在一旁做着针线。夏晓晴郁闷了,看来还是避免不了,自己只有打起精神应付了。

周婶看见二妞进屋,向她招了招手说道:“二妞,来坐婶子身边。让周婶看看。”

夏晓晴赶紧走了过去坐在她身边坐下,说道:“婶子,你啥时候来的,狗是你拿来的?”

“狗蛋他姑家那只黄狗下的崽,这次一窝下了七个,我家捉了两只过来,想着给你家一只,几个娃娃看到稀奇着咧。”周婶拉着夏晓晴的手说着。“二妞,这次可把你妈吓坏了,你以后可得听话。”

“周婶,我以后会听话的,”夏晓晴赶紧地回答道。

看到二妞一脸诚恳,周婶觉得她生了场大病也知道懂事了。和她说了几句话后,周婶也把注意力转回到夏大姐手中的绣活上了。

“大妞,你这榴生百子绣得真好,绣样颜色也漂亮,针脚也密,都赶上你娘绣的啦,比你婶子绣得好多了。凭着这手女红,以后提亲的人也要踏破门槛。这回一共绣了几个?”周婶拿着绣篮里的荷包细细看着。又对着陈氏说:“来年有人上门提亲,你可得睁大眼睛,给这俊闺女挑个好的。”

夏大姐听着羞红了脸,马上回道:“婶子,你尽笑话我,你绣的也好着呢。这次做了七个,明天给绣坊送去。婶子也该绣了不少吧。”

“你婶子我就只能绣个粗的,可比不上你的活细。是做了几个,我明天和你一起去绣坊。狗蛋他爹打了几个木盆,也要拿到集市上卖去。明早在路东头等你,可别晚了。”周婶说到明天的安排。

“我知道了,我们会准时的。”夏大姐马上答应道。

第八章赶集(一)

第二天一大早夏晓晴就被夏大姐叫了起来,姐弟几个收拾好胡乱地吃了些干饼当早饭。夏大姐提着装着绣活的包袱,夏大郎背着装着干蘑菇和竹篮的背篓,带着弟妹没过寅时便出门了。

夏家这次一共去了四个人,平时都是二郎陪着大姐一起上集市。这次因为要卖干蘑菇,夏大郎也正好不用去学院也就跟着一起去了。

出了院门远远的就看见,周婶两口子已经在路上等着了。周婶手里提着一小筐鸡蛋,周叔担着扁担,扁担两边各挑着几个木盆,看见夏家姐弟过来远远就开始挥手。

和周婶一家汇合后,大队人马往村东头走去。走到村口时夏晓晴看见,已经有许多村民提着大包小包等在那里了,看来应该是结伴去赶集吧。村民们手里拿着自家产东西去集市换钱,都是些农家里寻常可见的土产。

他们几个朝着村民走去,周婶高兴地和熟识的村民打着招呼,很快融入其中聊起家长里短来。夏家姐弟也跟着默默地站在一旁。

这时有个膀大腰圆,身材粗壮的妇人朝夏家姐弟走了过来,对着他们大声地问道:“大妞,今天咋弟弟妹妹去这么多人。你家大郎今天不上学馆啦,你爹可还等着他考状元咧。大郎你框里装的是啥好东西,让大娘看看。”说着就要去掀大郎背后背着的竹篓盖子。

夏大郎一个侧身让那妇人扑了个空。夏大郎又赶紧退后两步,才说道:“大娘,没啥好东西。就是几个竹篮子。”

夏大姐看到这个情形,也赶紧说道:“大娘,真的没啥。今大娘一个人去赶集啊,大伯不去?”

周婶也走过来,对着那妇人说道:“夏大家的,啥时候也关心起侄儿、侄女啦。你家今天拿啥好东西去赶集呢?”

“没啥,没啥。”看着村民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那妇人只好讪讪地走开了。

这是等着的队伍中有人喊道出发了,村民们纷纷跟着上路了。周叔挑着扁担和夏大郎走在最前面,夏大姐挽着周婶跟在后面,夏晓晴牵着二郎走在最后面。

“二郎,刚才那人是谁啊?”夏晓晴指了指前面走着的妇人。

夏二郎皱了皱眉头说道:“二姐,她是大伯娘呀。她家老欺负我们家,她也欺负娘。我不喜欢她。”夏二郎又招招手让夏晓晴附耳过去,“我们那只下蛋的母鸡就是她偷,那天她来我都看见了,但娘不让我告诉爹。”

过分了,这个家穷成这样都还来偷东西,居然还是亲戚。夏晓晴完全无语了,她决定以后要对此人及她全家都严加防范。

一行人走了一个时辰的山路,从黑夜走到天亮,终于在刚到辰时的时候到达东大镇。约定好在下午镇口汇合的时间后,村民们就分开了。一路走进镇子夏晓晴明显感觉到景色渐渐繁容起来。

镇子里街道宽阔,两边都是都是拥挤房屋。有用青灰色泥砖修成的瓦房,还有许多用高墙围起红门的大宅。可以看到赶集的东大街上有许多挂着酒肆饭馆招牌的铺子。因为时间还早,街道上大都是远处来赶集的农户,镇子里的人来得并不多。

夏家姐弟跟着周叔、周婶在一个巷口把东西放了下来,开始了摆摊前的准备。趁着时间还早还没有顾客的时候,夏晓晴拉着夏二郎就跑到前面的街市逛了起来。

夏晓晴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物价水平,她准备好好调查一番,免得等一下卖东西吃亏。其实昨晚几个孩子在家里已经商量过了,夏大姐作为这个家里最常购物的人,决定把干蘑菇定为十文钱一斤。因为夏大姐觉得猪肉才二十文一斤,蘑菇肯定不能比肉贵。

在夏晓晴这个现代人的观念里,蘑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比肉高多了,在市场里野生蘑菇的价格也一直高过猪肉价格。夏晓晴带着二郎一路逛过去,还时不时问问价格。她发现集市里农户们多半是卖些寻常的当季蔬菜和腌菜一类的,这个季节几乎没有人卖蘑菇一类的干货。夏季节才是蘑菇的高产期,那经过秋冬两季,就算有存货的家庭也应该吃完了。

经过一系列市场调查,夏晓晴认为自己家带来的干蘑菇应该是奇货可居,市场定位应该在中高档阶层。夏晓晴带着二郎回到自己家的摊位,摊子上摆放着几个小巧的竹篮,每个竹篮里放着一种干蘑菇。

夏晓晴把夏大郎拉到一旁,说道:“哥,我刚才去看过了,只有我们家有干蘑菇卖,我们可以把价格卖高点。这样就可以多卖点钱了。”

“大姐昨天不是说让我们卖十文钱一斤吗。大姐不会同意的,而且要是卖贵了,没人买咋办?”夏大郎想了想问道。

“大哥,你信我吧,肯定能卖掉。这个季节除了咱家都没干蘑菇卖,那些大户人家肯定愿意买。等会我和大姐去给爹娘买药去,你就卖二十文一斤,”夏晓晴顿了顿,继续说到:“一次买上一斤的,就多送一两。”

夏大郎从来没有卖过东西,更没看见过这种买一送一的卖法,有些担心。但看见妹妹坚持的眼神,也还是答应了。夏晓晴又叮嘱了几句卖东西的诀窍,这些都是她从在现代的打工经验里总结的。

夏大郎一脸惊奇的望着妹妹,“二妞,你啥时候知道这么多卖东西得事呀?你又没卖过。”

“哥,我刚才去逛的时候看见那些都是这么卖的,以前来村子里的货郎也是这样的。”夏晓晴赶紧回答道。

街上的人慢慢多起来,许多店铺也开了门。夏大姐叮嘱好两个弟弟,又让周叔、周婶多多照顾他们后,就带着妹妹去为爹娘买药去了。在这个时代,对女性的限制非常多,少女十五就及笄,夏大姐今年虚岁十三,已经到了提亲的岁数,自然是不好抛头露面,卖东西的活只有让两个弟弟干。

夏大姐带着妹妹一路来到镇上最大的药铺——济世堂。济世堂的伙计在门口看到夏大姐来了,远远就开始招呼:“夏家大娘子来了。你稍等,我去叫秦大夫。”边走还目不转睛地望着夏大姐。看来夏大姐还挺有吸引力,不是有钱人都能让伙计这么热情。

第九章赶集(二)

夏大姐带着妹妹站在柜台前等着,不一会就从内堂里走出来,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留着山羊胡须脸型寡瘦的中年男人。

夏大姐看到秦大夫走出来,走上前去福了福身子,低低地唤一声:“秦大夫。”

秦大夫看到等在外面的夏氏姐妹,脸上挂着的笑容一下收了起来,迅速地白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伙计,看着夏氏姐妹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轻视的眼神。看来这个秦大夫也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变脸速度真快。

秦大夫慢步走到诊台后坐下,端着茶碗慢条斯理地喝了两口后,才开口说道:“来了,坐吧。把上次的方子给我。”

夏大姐赶紧把方子递过去,秦大夫看了看,又顺口问道:“你爹还咳得凶吗?是晚上咳,还是白天咳得凶?”夏大姐一一回答了,秦大夫又开始问起夏母的病情,问完后大笔一挥,两份新药方就出炉了。秦大夫把药方拿给夏大姐,让她自行到柜台抓药,然后自己就进了内堂。

看着秦大夫,夏晓晴很是无语,连病人都不看就敢开方子,是不是对自己太自信了。怪不得家里父母吃了他半年药,都还是病歪歪得。夏晓晴仔细瞅了一眼夏大姐手中方子,大夫的草书确实考究,自己完全看不懂,只得放弃了。

抓药的还是刚才那伙计,那伙计看了看药方,皱着眉小声地对夏大姐说道:“大娘子,家里人参还有吗?应该剩不了多少了吧。今儿秦大夫的方子了里除了人参还加了阿胶,今天的药怕是有点贵。”

“上次买的人参家里还剩了几片,这次应该够了。今天药钱是多少?”夏大姐为难得问道。

小伙计算了算,对夏大姐说道:“两张方子大概要三百文钱。”

比平时的药贵了一百文钱,这一百文对这个如今这个状况确实是个很大的负担。夏大姐面色沉了沉,咬咬牙从荷包里拿出钱递给伙计,让他抓药。

小伙计把钱拿给掌柜后,就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夏大姐对夏晓晴说道:“二妞,你在这等着小哥儿抓药。姐姐现在去前面的绣坊,等一下回来接你。你在这儿等着姐姐,千万不要乱跑。”看着夏晓晴答应后,跟药房伙计说了一声,就留下妹妹去绣坊了。

药房伙计看夏大姐走远了,就急切地和夏晓晴攀谈起来。还好这个时代规矩比较多,伙计虽然有心打听,也不敢太直白。夏晓晴一心想弄明白父母的真实病情,也有意附和。一大一小两人聊得很是尽兴。还好时间早也没有其他客人,伙计手上的活计也一直没停下,掌柜看到两人聊得高兴到也没说什么。

“吕小哥,我爹娘到底得的是啥病,咋这么久都好不了。”夏晓晴故作一脸忧愁地问道。

吕维明一边秤着药一边说道:“你爹得的是哮病和喘病,一般人只有一种病症,你爹确是两种皆之,所以比较难以医治。”

哮病和喘病,和起来不就是哮喘吗,怎么在古代还被分为两种病,看来自己父亲的病是属于比较严重的,只不过病得再厉害也不会比自己在前世得还严重吧,当时自己可是被下过病危通知书的。看这个秦大夫也就是个贪钱的庸医,尽开些补药,吃不死人也医不好病。看来父亲的病,只有靠自己了。

夏晓晴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吃的那个偏方,方子很简单就是在药房买来一公一母两只蛤蚧,回家用火烤炙研然后磨成粉,在吃的时候调上蜂蜜或者更好点的蜂王浆,每次一小勺每日三次,最多吃个两个月就可以好全。这方子确实很有效,自己在长大后再没犯过病,介绍给别人,也都说有效果。夏晓晴很想问问这里有没有蛤蚧卖,但又想到自己身上没钱,只好作罢。

“那我娘呢,她是得的啥病?”夏晓晴继续问道。

“你娘是产后失血,又外邪瘟毒入侵,内外合邪引发气血两虚,又拖的时日过长,身体亏损较大需要慢慢调理。”吕维明边说边拿出一块阿胶,放在铁钵里用铁棍舂碎。

产后失血,外邪入侵。产后大出血,那应该就是贫血了。产妇在月子里能得的病,只要不是感染引起败血症,最多就是感冒发烧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如果是败血症,以古代这个医疗条件,早就一命呜呼了。自己母亲能坚持这么久,应该也就是个缺铁性贫血一类的。

只要是贫血那就好办了,多吃补血的食物,多吃饭气血好了,身体的抵抗力自然就增强了。靠医补不如食补,是药都有三分毒,喝多了又伤脾胃,身体怎么能好得了。再看看柜台上配的药,都是些红枣、枸杞、当归之类的补药,连夏晓晴这个外行都知道。最后看见吕维明把舂好的阿胶放入药中,夏晓晴彻底愤怒了。

自己在现代因为月经不调也经常吃阿胶,最开始都是买阿胶块回去用黄酒蒸,后来有磨粉机后药店就是用机器打成很细的粉末,店员常说阿胶本身不易消化,只有用这两种方法人体才能更好吸收。现在这么粗粗捣碎阿胶块后就放入中药里一起熬,怎么可能达到补血的效果,完全是浪费钱财。夏晓晴想去阻止伙计把阿胶放进去,却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郁闷地停下来,算了以后再来慢慢纠正。

吕维明把配好的药包好,分别捆好后递给夏晓晴。夏晓晴提着药包,站在药房门边等着夏大姐来接自己。看着药房门前走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夏晓晴觉得自己十分渺小,特别是在这个自己无知的世界。

“吕小哥,现在是哪年啊?”夏晓晴望着站在自己身边的吕维明问道。

“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个干嘛。现在是大明朝万历十六年。”吕维明回答道。

夏晓晴听到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好自己没有穿越到架空的世界。明朝万历年间,也还是挺出名的,经常都有那个年代的电视剧上演,前不久cctv-8还在演万历首辅张居正,夏晓晴现在万分后悔当时没仔细看看。

“那吕小哥,你去过县里吗?县城在哪里?”夏晓晴继续问道。

吕维明摇了摇头,说道:“我没去过县城,可我师父去过。我师父说到长安县城要坐一天的马车,可远了。还说县城可大了,有高高的城墙围着,里面的路可以过可以过四辆马车。”

长安县,那不就是现代的西安市吗。明代的西安虽然不是首都,但是经过前面几朝的发展,应该还是很繁华,自己在前世的时候,每年都要到西安分公司开会,对西安的许多地方也比较熟悉,只是不知道明朝的西安会是怎么样的,以后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这边吕维明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师父在长安县城里面的见闻,夏大姐?

阅读脱贫致富奔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