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阅读_脱贫致富奔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什么荷包、鞋垫之类的都能做。

趁着那伙计还没推着车从仓库出来,夏晓晴赶紧让夏大姐到院门边去,“大姐,你去门边等着,我偷偷去给那伙计说去,让别人知道可能就买不了。”

这事说起来算是自己捡了个漏,反正都是要扔掉的东西,偷偷给那伙计几个钱,他肯定愿意,看来自己要好好谋划一下说辞。如果没说动伙计反而被绣坊管事发现了,可就不一定能买得了,毕竟能当管事的也不是一般人,多看两眼定能知道自己拿布头回去干啥了。到时就不是几个钱能买得了。

夏晓晴在心底算计了一番,看到那伙计又推了过来,立马又上前去帮忙去了。“小哥儿,我帮你。”

“你姐姐还没出来啊?”陈四看那孩子居然还没走,又上前来帮自己,不禁愉悦地问道。

“我姐出来了,在门边等着我呢。小哥儿,我姐让我跟你说点事,你过来。”夏晓晴故作神秘的招招手,叫那伙计低下头来。

“你姐姐叫你跟我说点事?你姐姐是谁啊?你姐姐认识我吗?要给我说啥?”难道是哪家的小娘子看上自己了,才叫妹妹来传个话。陈四越想越激动,语气也越发急切,脸上也是一片喜色。

古代的娃也太不单纯了,说句话就觉得有暧mei,太不淡定了。“我姐每月都来这儿送绣活,你肯定看过她。小哥儿,你看院门边站着的就是我姐姐。”

陈四顺着夏晓晴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长相秀美的少女站在门边,看到自己正往她那儿望去,对着自己轻轻地福了福身,浅浅一笑。陈四的脸嗖地一下红了,心也突突地跳,说话都有点结巴了,“你···你···姐让你跟我说啥?”

看来这美人计使得好,说不定连钱都可以省了,夏晓晴赶紧说明来意,“小哥儿,我姐姐刚才也看到这些布头了,就想找你要这几麻袋碎布头,我娘和婶娘都要生小娃娃了,想要点碎布头回去做几件百家衣,有了这些碎布头就不用每家去要布头了,还能给小娃娃们做几个虎头娃娃玩。小哥儿,你能给我们吗?”

听了夏晓晴的话陈四有点失望,原来不是爱慕自己啊。再转头看看站在门边的美丽少女,陈四也不想让她失望,“想要些布头,当然没问题,你们要多少,你先出去门口等着,等会儿我给你们拿出去,虽说这些布头要扔掉,但被管事看到了可不好。”

“小哥儿,这些能都给我们吗?里面好些布头都漂亮,我都想要,拿回家选些漂亮的布头出来。”夏晓晴小心翼翼地说着,生怕伙计不同意,毕竟地上的碎布头可有七八包啊,数量太大了。

“这么多你全都要,要给你们也行,但是你们怎么拿回家啊?”方正也是要扔出去的东西,送给她们姐妹做个人情也不错,说不定那小娘子以后就记住自己了。

“小哥儿,我叔叔今天赶了车来的,他有牛车就等在镇口,我们等会儿让他帮我们拉回去就行。小哥儿,你就给我们吧?”夏晓晴来到古代后说谎都说习惯了,张口就来。

陈四看了看院子,小声说道:“那好吧,等会儿你叫你叔,把车赶到在后街巷口等着,我把这些悄悄的给你们送过去,这可不能让掌柜和管事知道。”

夏晓晴赶紧道谢,又从大姐给的钱袋里拿出十个大钱,偷偷塞给那伙计,“小哥儿,这钱给你买碗茶吃吃,当是谢谢你把布头给我们。”这次收了钱,下次再找他要布头也容易一点。

陈四接了钱趁四周没人注意赶紧收怀里,满脸笑容地对夏晓晴说道:“一点布头而已,太客气了。这成,你们先去叫车去,我去给掌柜说一声,两刻钟后在巷口等。”

夏晓晴再次谢过伙计后就朝院门走去,夏晓晴看夏大姐在门边等的着急,赶紧说道:“大姐,我和伙计说好了,两刻钟后在后街巷口等,我现在去镇口叫张把式把牛车赶过来,你先去买爹娘的药和做衣服的布料吧,等会儿我们在镇口等。”说罢两人便开始各自行动起来。

夏晓晴一路小跑到了镇口,果然看见平日给自家拉笋的张把式正在镇口等活,夏晓晴迎上去把来意给他说了,准备用十五个钱雇他的车来拉点东西。张把式知道这是夏家的二姑娘,平日就是个有主意的,看看日头还早拉完这趟还能再拉一趟,收了钱也不问拉什么赶着车就跟她去了。

到了锦绣坊后街巷口,绣坊伙计已经推了车等在那里,看到夏晓晴带了牛车过来,也帮着他们把麻布袋搬上车去。拉上货张把式慢慢地赶着牛车到了镇口,把车停在镇口稍等了一阵夏大姐才买完东西赶过来,坐上车就往家里赶。

快到柳村村口的地方,夏晓晴赶紧拉着夏大姐下车,让张把式自家先赶着牛车去她家,自己和姐姐跟在后面慢慢走回去。

“二妞,我们为啥不跟着车一起回去,还要自己走回去?”夏大姐被妹妹拉下车,疑惑地问道。

因为坐在车上目标太大,要低调,要低调!“大姐,如果我们跟着车进去,肯定会被村里人看见,到时候大娘又该上门了。”

夏大姐听了果然不再多说什么,牵着妹妹慢慢地往家里走。

因为两个姐姐要买布料回来做衣服,所以夏二郎今天没跟着大姐去集市。当熟悉的牛车停在自家院子前时,夏二郎正在院子里捆着早上才捡回来的柴火。看到张把式来,夏二郎飞快地迎了过去。

张把式停下车就喊夏二郎叫弟弟们一起过来,把车上的东西搬下去,说是他家的东西。

“张叔,你怎么来了,这些是什么啊?是谁让你运来的啊?”夏二郎和张把式一起拉了一个多月的竹笋,平日夏二郎嘴巴就甜,每次和张把式一起一口一个张叔,还经常送点腌笋之类的,日子一久张把式也把夏二郎当成自家娃娃看。

“是你两个姐姐让我送来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和你姐她们是一起回来的,快到村口了她们却说让我先送过来。”张把式也觉得有些糊涂。

“叔,你赶车累了,你先歇着。我和弟弟们搬就行了。”夏二郎看张把式帮忙,连忙叫他放下自己来。

“没事儿,轻着呢。”张把式帮着夏家几个孩子,几下就把东西全搬进了院子。

搬完后,张把式喝了口水,又跟二郎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夏大姐牵着妹妹慢慢悠悠地也走了回来。

“姐,你们回来了?这些是啥啊?”夏二郎看着院子里饿一堆东西,好奇的问道。

“二郎,这些都是碎布头,你帮我把这些麻袋搬到我屋里去。”夏大姐交代着弟弟,自己也跟着开始搬。

把几麻袋布头搬进自己屋里,夏大姐看时间还早也不急着做饭,就开始翻起麻袋里面的布头来。几个弟妹第一次看着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碎布,也跟着翻弄起来。

“花花,漂···漂····。”妞妞高兴地叫起来,两手抓着碎布头就往头上扔,向仙女散花一样把布头撒了一地,撒完自己咯咯咯地笑起来,又要伸手去抓,“咯咯···咯···,还要。”

看着一地的碎布,夏大姐赶紧叫五郎把这个小捣蛋鬼抱着,免得她再捣乱。

夏大姐把炕桌移开,抱起一袋布头就往炕上倒,色彩艳丽的丝绸锦缎像彩蝶般飘散下来。妞妞看到又是一阵兴奋,在五郎怀里扭着身子就想往炕上爬。

夏晓晴也跟着夏大姐把布头按大小分类,最大的就留来做水田衣,小点的留来做荷包,最碎的可以留下来做鞋垫;都不会浪费。

接下来的几天,夏大姐就跟家里的布头拼上了,她想多做几个荷包,下次赶集时拿出去换钱,所以她每天起床就开始做女红,一直做到天黑,连陈氏也一旁帮着她配线。家里的家务基本上都被夏晓晴接手了,只不过经过前段时间的训练,夏晓晴已经完全适应了乡村生活,现在这些活完全难不倒她了。

看夏大姐一个人熬更守夜地做了几天,才绣了三个荷包,夏晓晴觉得这样下去效率太低。就给夏大姐提了个建议,把做荷包分成几个步骤,夏大郎会画画就帮忙画绣样,二郎就比着纸样用剪刀裁布,三郎、四郎专门帮忙分类布头,夏晓晴自己就帮忙配色和缝合,夏大姐专门管绣花,夏家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工厂。

这样下来夏大姐倒是轻松了不少,但几步工序中就属她绣花最慢。最后夏晓晴又建议她外包给村里的村妇专门绣花,绣一个四文钱。第二天一早,夏大姐就把周婶叫来合计了,周婶很快就通过她的名义把绣活分配给了熟识的妇人,夏大姐也分了两麻袋碎布给周婶让也她挣点零花,周婶又是感谢。

人多力量大,没过几天就收回来,二十几个绣好的荷包布面,夏大姐和夏晓晴在家用了一天时间把它们缝合好,又用了丝线打了络子配在上面。

赶集那天夏大姐和夏晓晴一起把做好的荷包拿到镇上去卖,因为这些荷包都是用锦缎做成的,绣样好配色又鲜亮,价格也比绣坊卖的荷包便宜,等于就是专柜的品质路边摊的价格,所以马上受到了镇上广大平民妇女的追捧,一下子二十多个荷包就抢购一空。晚上回到家,两人一合计除去所有的本钱,足足赚了有五百多文钱,家里还剩了几袋碎布头,都做成荷包能赚更多。夏大姐看着赚的钱,眼睛都笑眯了。

第二十一章往事

来了古代这个家里这么久,夏晓晴终于知道这个家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南北夹杂了。夏父夏仕齐是陕西本地人,从小习惯吃面食。夏母陈氏却是九岁的时候跟着父母由四川搬迁自此,陈氏虽然在柳村生活了二十年多年,却还是喜爱吃米饭多些。

陈氏父亲陈维清祖上出身四川的氏族大家,只是到了他父亲那一辈,陈氏家族才开始没落了。陈维清是陈家旁支的二房庶子,姨娘是父亲的表妹,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而陈维清从小也是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喜爱,可好景不长,在陈维清十五岁时,父亲突然得了急病过世,也没留下个遗嘱啥的,大房也一直视他们母子为眼中钉,老爷的丧失才办完,大房拿了银子请陈家族长主持分家,结果可想而知,二房两母子只分到少少的银子,就被扫地出门了。还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母子靠分得的那笔钱,在外面买了房子,生活倒也过得去。

陈维清自幼聪慧,又爱好学习,十四岁就过了童试成了秀才,分家后又考了举人,只是经历了大家族的阴暗,也不愿意步入黑暗的官场,便没有继续再考,只愿做个世外之人。陈维清和夫人易氏感情深厚,两人结婚多年没有生养,陈维清也不愿意纳妾,终于在陈维清四十岁时,易氏才生下一女,一家三口过得和和美美。只是在女儿九岁的时候,族里几次三番要过继大哥的庶子给陈维清,陈维清苦不堪扰一气之下,便贱卖了家产带着家人到了长安县投靠远房姑母,后来家产也用得差不多了,陈维清经过亲戚介绍到了柳村学馆当私塾先生,后来一家人用最后剩的钱在柳村买了地建了房安下家来。

夏仕齐当时也在学馆读书,勤奋刻苦,深得陈维清喜爱。夏仕齐经常到陈家来借书看,还经常帮家里干些杂活。陈氏本是巴蜀女子长得秀美娇小,夏仕齐一见倾心,每天打着借书的旗号,没少在陈家瞎晃悠。等陈氏一及笄,夏仕齐就让母亲上门提亲。陈维清看夏仕齐长得一表人才,人品淳厚,便就同意了。

陈氏嫁入夏家最开始还是过的不错,两人基本属于自由恋爱,感情还是很好滴,除了大嫂王氏不时找点小麻烦,其他都很好。但是过门一年多,陈氏就跟她母亲一样,一直没有生育,婆婆就开始抱怨,更是和大儿媳一起背着夏仕齐欺负陈氏,陈氏性子本来就软弱,更是骂不还嘴打不还手,直到到现在陈氏看到大嫂都怕。好不容易成亲第三年陈氏才生下大女儿,婆婆更是不喜,后来夏大姐一岁时,夏母生病过世,夏仕齐也不忍陈氏再受大嫂欺负,就同意了分家。刚好那时陈维清身体不好,夏仕齐为了陈氏尽孝,也就不顾名声就带着陈氏投奔了岳父。

以上这些大都是陈氏告诉夏晓晴的,再加上她自己的一点改编加工。随着家里伙食变好,基本上每周都有汤水滋补,陈氏的身体也好了很多,每天不再是昏昏沉沉,精神也好了起来,每天躺在床上就开始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和家里的辛酸往事,夏晓晴就每天听陈氏讲故事,活生生的豪门恩仇录外加西厢私会记,夏晓晴听得是津津有味,就差再上盘瓜子边嗑边听了。

自从夏大姐忙于绣花事业开始,家里的杂事基本上都是由夏晓晴做主了,夏晓晴在厨房的地位也陡然上升,由打杂小妹变成了行政总厨。既然接手了这么重要的位置,就要把它干好,所以夏晓晴为了改善伙食没少下工夫。

什么大骨猪肚汤、大骨猪肝汤都属于基本配置,每周必有。夏晓晴心心念念的猪大肠,也终于趁夏大姐不注意,被她偷偷买了回来。

在前世夏晓晴十分喜欢吃猪大肠,什么红烧肥肠、干煸肥肠啊,基本上在外面吃饭都要点,辞职后在家里自己也经常做。只不过以前从超市里买回来的猪大肠,都是已那种经洗得干干净净又汆过水的半成品。现在到了古代,肉店里卖的都是那种没有处理过泛着臭气的新鲜大肠,而古代又没有塑胶手套,夏晓晴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敢动手清洗。夏晓晴一直在想自己被恶心成这样,等会儿做好了不知道还能吃得下不。

夏晓晴把新鲜大肠翻了个面,把里面的脏东西用水冲干净,又用到刀刮去里面的油脂,在木盆里加了食盐和醋还有一小勺面粉,用洗猪肚的方法,开始搓洗大肠,洗好后又用淘米水清洗了两遍,再用开水汆烫好,终于变成跟超市里卖的大肠差不多样子的半成品。

夏晓晴本来打算做个干煸肥肠的,因为没有辣椒,只好放弃了。最后夏晓晴动用了秘密武器夏氏十三香,勉强做了个山寨版红烧肥肠,把一家人吃得面带油光,连家里的狗小黑都跟着沾了光。第二天夏晓晴用剩下的油汤,做了没有肥肠的肥肠手擀面,再次惊艳一片。

夏家自从有了卖笋的收入,基本上暂时是衣食不愁了,想吃点肉之类的也容易了,但是夏家也和其他乡下家庭一样,就算有钱也不会多买,更不会每天都吃。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没有油水的日子实在是痛苦,所以夏晓晴没少带着几个弟弟上山下河,到处去倒腾吃的。

夏晓晴发现夏二郎真是个聪明的娃,头脑灵活一点就透,不好好培养长大了基本上也属于偷鸡摸狗无所不能那一类型的。夏晓晴没事就带着他往竹屋里跑,争取把他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性人才。在现代夏晓晴就是个独生女,看到别人家有弟弟妹妹就羡慕,现在到了古代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弟妹,终于可以一尝所愿了。

夏二郎自从卖笋事件以后,完全把二姐视为自己的最高指挥官,二姐说的话都是对的。二姐自从病好过后就开始爱看的奇怪东西,把竹子用火烤弯成椭圆形,再把竹子两端用绳子捆上,椭圆形的大洞四周用细网缠好,细网是用家里的麻绳编成的,编成头小脚大。

夏二郎用了两天把夏晓晴要的东西做好,夏晓晴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居然跟自己在前世看见的捞网差不多,只是由铁圈变成了竹圈。夏晓晴用线把蚯蚓拴在木片上绑在竹圈里,等准备工作做好,夏晓晴就带着二郎下河网鱼去了。

第二十二章改善伙食

古代的鱼确实淳朴,夏晓晴把捞网放下溪水里没多久,就网上来四五条野生鲫鱼和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鲤鱼,还有无数无数条小鱼儿。可把姐弟两高兴坏了,五斤重的大鲤鱼在集市上要卖到一钱银子呢,比猪肉可值钱多了。夏晓晴瞬间想到抓鱼去卖,想想又觉得不太现实,谁能保证每次赶集前就能抓到鱼呢,抓了鱼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夏晓晴叫夏二郎用木盆把大鱼装,剩下的小鱼儿全都放生了,小鱼儿肉少刺儿多本来就没啥搞头,还是等长大点再来抓。其实看到那些放生的小鱼苗,夏晓晴在想最好是能找个池塘把鱼苗养起来,养上几个月就可以上集市卖鱼了。

夏晓晴想起父亲的一个老领导唐爷爷,家就住在夏晓晴家那栋楼的顶楼,退休后闲着没事儿就在天台上靠着围墙修了一个半高的小鱼池,里面放了假山,种了荷花,还养了些小鱼儿,想着小鱼儿是买来给孙女捞着玩的,就只在市场上买了些生命力旺盛的鲫鱼苗,结果没想到过了几个月那些小鱼儿居然都长成了大鱼,最后连那小池子都快容不下了,唐爷爷除了自家抓来吃以外还送了不少给邻居家,那段时间夏晓晴家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连唐爷爷的那个小鱼池都能养得活,在自己家附近挖个小池塘养养鱼应该也没啥问题。看来得找个时间在家附近转悠一下,看哪儿合适挖池塘。挖了池子,在从小溪里捉点小鱼儿回来养着,养大了就能保证家里每周都有鱼吃了。

网到的几条鱼,晚上就被夏晓晴做成了全鱼大餐。夏晓晴派二郎去邻村王大家买了豆腐,用鲤鱼鱼头熬成乳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剩下鲤鱼鱼身被夏晓晴片成鱼片配上家里的酸笋做成了酸笋鱼,其实夏晓晴原本打算做成酸菜鱼的,无奈没有酸菜就只好用酸笋代替了,还好原理差不多,味道也大同小异,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问道已经很好了。捉回来的鲫鱼夏晓晴拿出了两条来红烧,又拿了两条撒了夏氏十三香做成了烤鱼。

自从到了古代,夏晓晴才知道乡下家庭把食用油看得多珍贵,平时家里的菜多是用水煮方式,有时候炒菜都只放小小的半勺,炒肉的时候也几乎不放油,小小一罐油都能吃一个多月。夏晓晴在前世从来没操心过炒菜用多少油,家里做菜只有多放就没有少放过,方正在超市买食用油也很方便,价格也不贵用完再去买就行。夏晓晴才开始掌厨时,还是按照自己在前世的做菜方法,因为浪费油没少被夏大姐批评,后来才慢慢改过来。所以这次的全鱼大餐,除了红烧鱼,其他几道菜夏晓晴就基本上没放过油,全是原汁原味。

全家对于二妞的做菜水平都感到不可思议,短短一个多月就可以独自上灶了,做出来的吃食居然比夏大姐这个常年下厨的人做的都还要好吃,而且经常还做些以前家里从没吃过的东西出来。每次夏大姐也常常怀疑,但夏晓晴都推说是在送笋的时候,福满楼的大厨交她做的,还有就是在竹屋里看书学的,久而久之家里人也就习惯了。

夏晓晴专门留了一条鲫鱼,准备第二天给妞妞做鱼肉粥吃。妞妞已经快两岁了,不仅长得瘦瘦小小,还不太会走路,说话也不太利落。在夏晓晴印象中,在前世有个同事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还会好些唱儿歌,有一次周末加班带到公司来,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让全办公室的人都高兴不已。虽然不知道到是不是后世的孩子都要聪明些,但是妞妞一看就知道明显有点营养不良。

阅读脱贫致富奔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