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在西墙边的鸡舍不小,可以容纳十几只鸡,前面还用篱笆围了起来,白天可以放它们出来在篱笆里活动,晚上再赶进鸡棚里。靠着两边院墙,移栽了几株果树,这都是夏晓晴强力要求的,果树又不需要人管,又能长果子,比栽其他树划算多了,以后争取连水果都自给自足就好了。
第二十八章完工
靠近厨房的浴室,在门口外墙处盘了灶,准备以后专门用来煮猪食和烧洗澡水,浴室里面窗台前用土砌半高的台子,台子上放了一块长方形的大石板,石板当头也用石条垒了起来,还留了落水的圆洞用去了竹节的竹管与水沟相连,这个洗手槽是夏晓晴仿照着前世得洗手台设计的,以后洗自己穿的主腰、亵衣一类的就可以不用躲躲藏藏了,虽说现代人把内衣晾在阳台窗台都是寻常事,但在古代这些却都是见不得人的。
洗手槽旁边还与墙外土灶相对的地方,也修了一口小的灶眼,柴火直接在屋外面烧,又修了烟道直接把烟排出去,浴室里也可以烧水,以后冬天就可以多洗一会儿也不怕水冷掉。不烧水用来烧鹅卵石,让家里人蒸个桑拿也方便。洗澡用的大木桶,还没有买回来,只不过才盘好的灶也还没有干透,不能烧水,浴室的墙壁也要多干几天才行。
前院看修好的猪舍和茅厕,正如夏晓晴画的一样,茅厕挖了小槽用石板斜着砌了,直通出去与猪圈旁的蓄粪坑相连,茅厕里放着装满水的小水缸,水缸上搭着半边木板,木板上面放着葫芦瓢。新修的茅厕,每次解完手用水一冲就干净了,还没有臭味,也不怕像以前一样把身上的东西掉进去。茅厕盖好的这几天,每个用过的人都说好,都觉得设计科学方便卫生,也准备回去把自家的茅厕改造一番。
新修院子门口修了个不大的瓦檐,下面装上了一扇对开的木门,因为赶得急木门还没有刷上漆,周叔答应等隔两天再过来帮忙刷上。木门的一边,夏晓晴让周叔挖了一个小圆孔,圆孔后面用木板做了栓子,充当现代防盗门上的猫眼用。夏晓晴还叫二郎趁去镇上采购时买回来一个大铜铃,准备以后穿上绳子挂在门里当门铃用,不然这么大个院子,以后怎么能听见敲门声,虽然小黑的叫声也可以充当门铃,但难保它也有不在家出去玩的时候。
最后一天,短工们早早完了工,就跟着周叔纷纷离开了,只剩下夏王氏和三个儿子留在夏家准备等着吃晚饭。
夏晓晴前天就让周叔给雇来的短工打了招呼,让他们完工后直接去周叔家领钱,第二天再到家里来吃饭,也让他们保密不要让大娘几个知道了。这两天夏大娘的几个儿子来得晚也不干活,还把自己当成主人不时对雇来的人呼呼喝喝,每到吃饭的时候就同短工们抢桌上的饭菜吃。相处了几天,大家都讨厌他们。自然也不会对他们说起发钱的事。
看到短工们做完事没领钱就离开,夏王氏也不急,她想着明天那些工人中午还要来吃饭的,反正到时小叔家肯定会付工钱的。
这天晚上,因为没有工人在家里吃饭,夏晓晴就叫夏大姐把晚上那顿肉省下来,明天中午家里还要请客,能省则省,而且因为盖院子这几天家里每顿都吃了肉的,虽然每人每次只吃得到一两块肉,却也比以前好多了。
饭菜上桌后,夏大娘一看没有荤菜就开始摔筷子,三个儿子也开始抱怨干了重活没有肉吃。夏晓晴早就知道他们会找茬,早就单做了饭菜伺候了爹娘先吃,又给家里几个孩子打了招呼,所以当夏大娘他们抱怨的时候,几个姐弟都埋头苦吃,不理他们。当夏大娘发现找茬没有人理会时,桌上的菜已经少了一大半了。夏大娘没办法也赶紧吃起来,吃完带着几个儿子气鼓鼓的走了,连饭菜都忘了打包,把夏晓晴姐弟高兴坏了。
夏王氏和几个儿子走后不久,周二魁就带着妻子到夏家来了,他们准备来把账目报给夏家听,也把剩下的钱还回去。
夏大姐看周叔周婶过来,知道他们是为了钱银的事过来,就没有通知父亲出来,反而带着大郎、二妞坐下来,“周叔周婶,你们来得真凑巧,大娘他们才刚回去。”
“哈哈,我就是等在门前,看到他们离开才过来的。”周婶一脸得意的说道。
“大妞,之前买盖院子的材料用了一千三百二十七文钱,这次五个人五天工钱一共用了六百文钱,这两样一共就是一千九百二十七文,这里是今天付了工钱后剩下的钱,你数数看。”周二魁把剩下的钱放在八仙桌上,示意夏大姐收着。
“周叔,不用数了。肯定没错。”夏大姐把钱袋接过去,把系带打开来,又从里面拿出来一半钱来,放到桌上推到周叔面前,“周叔,这是给你的辛苦钱,你收下。这几天多亏你忙前忙后,不然不会这么快就修整好屋子。”
“大妞,不用给你周叔钱,他帮你家不是应该的吗。要不是你爹娘帮忙,我们家怎么会有今天,我可是吧你娘当成亲姐姐的,都是自家人,还要啥钱啊。你把钱收回去,你家也不容易。”周婶一把把钱推回去,坚持不要,周叔也执意不收。
“周婶,你们收下吧,这几天多亏你们来帮忙,不然这屋子还不知道弄成啥样呢。你也说我们是自家人,哪能让自家人吃亏啊,你放心,上次我家卖笋赚了不少钱,这才修的院子,家里要用的钱都留着呢。之前我们也在家合计了,修个院子大概差不多要用三两银子,才给了这么多,这次修下来还剩了一千多文钱,多亏周叔帮我们省钱,你就拿着吧。”对坏人要坚决打击,对好人要坚决维护,家里爹娘身体不好,以后要靠周叔周婶的地方还多着呢,夏晓晴把钱塞到周婶收里。“周婶,你手下吧,我家还想让你忙着买猪仔和鸡仔,你不收下我们以后可不敢找你帮忙了。”
周顾氏看几个孩子都一脸坚持,也就收下了,准备以后多给几只鸡给他家,就当是买鸡的钱,“好,既然你们这么说,我就收下了,等过了明天我就带你们去买牲畜去。”
看到周叔周婶收下钱,夏家姐弟也安心了。夏晓晴又叫周叔周婶明天早点过来吃午饭,说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周叔周婶都说明天会早点过来帮,又说了些家常两人才告辞离开。
第二十九章请客
周叔周婶两人后,夏大姐就和妹妹忙开了,要准备明天的饭菜。因为按乡下的规矩,建好新屋都是要请四方亲朋来暖房的,虽然夏家只是加盖了些屋子,却也不能免俗,毕竟乡下娱乐方法有限,就只好找各种名头聚在一起乐呵一下。
其实夏家在村子里人缘挺好,只是家里大人长期病着,夏大姐又要照顾爹娘和几个弟妹,也没办法和小姐妹走动,上门的人才渐渐少了起来。这段时间家里经济又逐渐好起来,夏仕齐和陈氏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就想趁着这次暖房,把村里亲戚朋友聚过来高兴一下,一来是给家里多增点喜气,二来夏大姐也到了快定亲的时候了,他们想趁这次请客,打听一下有无合适的人选,所以夏家两个大人一合计,就格外重视起来,也就交代夏大姐要办得热闹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现在夏秀才家都大女儿在操持,如果夏大姐把这次宴客办好了,也就算露脸了,肯定能博得一个会持家的好名声。
夏大姐为了明天请客,一早就派二郎去了镇上的集市采买。夏二郎经过上次的生意,现在已经是十分老练了,夏大姐也很放心他去采购。夏二郎先去镇上的糖饼店,买了两斤桂花糕和两斤荷花饼,又到杂货铺买了一大包瓜子、话梅等零嘴,又到茶叶铺买了待客用的茶叶和果仁,又买了夏晓晴交代他买的八根猪大骨和三副猪下水,最后才赁了牛车去酒铺买了两大坛宴客的白酒装上才回家。
说是请客,其实也就是些家常素菜为主,在加上一两道荤菜就可以了,主食也不是米饭,而是面条和白面馒头、杂面烙饼一类的,但是这都算乡下有钱人家的饭菜了,村子里一般家庭请客都还吃不上。
请客要用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需要在外面买,只等明天早上去采新鲜的回来就行。上午时夏大姐就跟邻村的张屠夫订下了一大腿猪肉,让他明天一早就送过来。下午的时候夏晓晴也带着二郎去溪边抓了好几条鱼回来,用渔网兜住放到后院的鱼池里去了,准备明天一早在抓来用。为了让菜色看着丰盛些,夏晓晴还去周婶家买回来三十个鸡蛋,准备明天做菜用。
夏大姐把木甑放在装了水的大铁锅里,又把早就浸泡好的糯米、红枣拿了出来,先在甑底铺上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了七层。铺完后盖上打湿的白布又盖上锅盖。在灶里添了柴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开湿布洒上清水,一个时辰反复洒了三次水,最后再把灶里的火堆掏松让之变成文火焖蒸,就等它在灶上慢慢蒸透了。
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夏大姐做甑糕,没想几百年前的古代就有了甑糕这种食物了,夏晓晴在前世时在西安鼓楼附近的夜市里就吃过甑糕,而且还有各种口味供人选择,当时自己选择的是玫瑰酱甑糕,吃起来软糯香甜,自己一口气吃了好几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留口水,只是不知道大姐做的甑糕是不是和现代的味道一样。
夏大姐忙着做甑糕,夏晓晴也没闲着,她把二郎买回来的猪大骨洗净,放到铁锅里熬上高汤,又把猪肚和猪大肠收拾干净。夏晓晴准备用猪肚、猪肝加上干笋、干萱草、干木耳一起熬成一大锅三鲜汤,明天就可以直接拿来当成手擀面的汤头。
本来猪大肠,夏晓晴是不准备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一来她怕别人接受不了,二来也怕人人都会做了导致猪下水涨价,但看看家里准备的荤菜确实太少,夏晓晴还是决定贡献出来,提前做好就成。只是她也给夏大姐打了招呼,不准让让别人知道自己放了什么调料。剩下的六个猪腰被夏晓晴留下了,准备单独做给家人吃。
夏大姐把甑糕蒸上后,就开始和面做馒头,夏晓晴忙完手里的事也开始帮大姐做馒头。还好家里有三个灶眼,把时间错开还能凑合着用用,还好家里又修了一口灶,以后请客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一早,夏家姐弟早早就起床忙活起来,夏大姐和夏晓晴管厨房,大郎专管布置院子和招呼客人,二郎专管泡茶和上干果点心,三郎和四郎管下地采菜和跑腿,五郎带着妞妞听爹娘吩咐。周婶和周叔在家吃过早饭后也早早地过来帮忙了,还挑来了家里的碗筷和桌椅,周叔又帮他们去其他邻居家拿来了借的碗筷桌椅。
邻村张屠夫家的小儿子过来送肉的时候,四郎也把地里的菜摘回来了,三郎去邻村把订好两大盘的豆腐拿了回来。
因为前一晚已经做好了白面馒头和杂面烙饼,所以就今天就轻松了许多,主食只需要再把面条擀好就行,这个擀面的工作就交给了力气大的周婶。
夏晓晴从把从周婶家买来的鸡蛋,取出二十个全部磕入大盆中,用筷子调散,然后加入食盐温水调匀,再放上几颗花椒去腥、少许胡椒粉提味,然后分成小碗放入蒸笼里蒸。夏晓晴又从买回来的猪腿上割下一大块肉,剔去了猪皮,用刀细细剁碎成肥瘦均匀的臊子,又用自家做的甜面酱,加上姜末、葱末放到锅里一起炒成炸酱,准备等锅里的鸡蛋羹蒸好后,把炸酱放上去做成肉末蒸蛋。
昨天抓来的鱼也被夏大姐收拾干净了,也准备沿用了夏晓晴一贯的做法,鱼头拿来做鱼头豆腐汤,鱼身加上自家腌的酸笋做成酸笋鱼,这样一鱼两吃,就有了两道荤菜,加上昨晚做好的红烧肥肠,还肉末蒸蛋和把剩下的猪腿拿来炒肉,这样算起来就有了五道荤菜,在加上几道素菜,就已经是非常丰盛了。
夏晓晴已经完全取代夏大姐成为灶上的大厨,只不过对于面食一类的东西,夏晓晴还是不太会做,每次和面都要用很长时间,而且会把面粉弄得到处都是,夏大姐一般都不让她浪费粮食,所以一直也没有进步。
第三十章请客(二)
周婶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擀好了两大簸箕的面条,累得满脸是大汗淋漓。夏大姐觉得应该差不多够了,就出去拿了个小杌子进来,放在厨房里间,又拉过周婶把她往里间送,推到小杌子上面坐下,然后说道:“周婶,这面擀得也差不多够了,你先进去坐下休息会儿,歇口气,看把你累的。等一下还有得忙呢,也不差这一会儿。”
“等会儿客人该来了,还是不歇了。”说罢周婶坚持要起身,不愿意休息。
看周婶起身,夏晓晴赶紧拿碗从锅里舀了一碗三鲜汤,递到周婶手里,夏大姐也帮着抽了双筷子给周婶。
“周婶,你就听我姐的话吧。休息一会儿,再喝口热汤,你也帮我们试试味道如何。”夏晓晴说道。
周婶看没办法推辞,就把碗接下了,坐在小杌子上慢慢喝了起来。只见碗里装着淌着油点的乳白色汤头,汤里漂着萱草、木耳、笋条等熬软的干菜,汤里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周婶低头喝了一口,便觉得是满口留香,有肉香、有骨头的香味,也有干菜的香味。又把筷子伸进去一捞,几块白白的肉条就挂在了筷子上,送进嘴里一尝,软软糯糯,入口即化,周婶不禁多吃了两口。“二妞,你家做的这是啥汤啊,味道真好。还有里面这白白的是啥肉啊?”
“周婶,这是三鲜汤,是用猪大骨用小火熬上两三个时辰熬成的,里面还放了猪肚、猪肝、萱草、木耳、笋干等东西一起熬,味道可好了。那个白白的就是猪肚。”夏晓晴指了指碗里的猪肚说道。
“这是猪肚,怎么一点臭味都没有,以前我家也做过,味道可没这么好。那骨头要熬这么久,那得用多少柴啊。”味道是不错,就是太费工夫了。“对了,上次我家兴儿说在学馆吃了大郎的汤,说可好吃了,回来缠着我也要我做给他吃。之前家里也忙,就给忘了,想来就是这个吧。”
“就是这种大骨汤,只是没放这么多材料,上次里面放的是蘑菇和猪肝,味道也一样好,兴哥哥喜欢吃等会儿就多吃点。”夏晓晴看周婶很快就把一碗喝完了,有赶紧舀了些给她。“周婶,多喝点,这对身体可好了。这还是镇上济世堂的伙计告诉我家的,说用小火慢慢熬,把大骨里面的营养全部溶到汤里,这样吃了对我爹娘的身体好,我家这段时间一直吃着,你看我爹娘身体不是好多了吗,而且那伙计还说小孩子喝了能比别人长得高,说要经常做了和。他好教了我们怎么洗猪肚,下次你过来,我交你洗,以后你家也可以经常吃。”
“看来这汤是好东西,我是觉得你爹娘最近身体是好多了,你娘脸上比以前丰润多了。好,改天我也来学学,学会了也做给他们吃去。”连医馆的伙计都说吃了好,为了家里几个孩子也得经常买来吃,周婶在心里想到。
“娘,你在吃啥啊?”周家兴站在厨房外,伸着头巴着门框向里面望,闻着厨房里的香味觉得口水都快滴下来了。
“你这孩子,哪儿有好吃的就往哪儿钻,刚才还在说你呢,进来吧。”周婶看着二儿子站在门口,便伸手招他进来,把自己手上吃了一半的汤递给他。“吃吧,这可是好东西,就是你之前天天念叨的肉汤。你两个弟弟去哪儿了?”
周家兴看着碗里的大半碗肉汤,眼睛都笑弯了,“弟弟他们在外面院子里玩呢。娘,那我吃了啊。”
周家兴夸张的表情,把大家都逗笑了。真是个单纯的孩子,有点好吃的就这么高兴,夏晓晴想着又给他添了一大瓢热汤。
厨房里三个灶都被占用着,靠门的大铁锅上放着几层大木蒸笼,最下面一层蒸着八九碗鸡蛋羹,第二层蒸着昨晚做好的甑糕和杂面烙饼,第三层蒸着昨晚就做好的白面馒头,最上面一层放着用碗分装好的红烧肥肠。还好有大蒸笼,可以当成保温桶用,昨晚做好的东西都可以接着蒸蛋的热气保温。第二个铁锅专门用做炒菜用,现在锅里正烧着鱼头豆腐汤。最靠里的灶上原来用来烧水的方形铁桶被用来温着三鲜汤。各种香气在厨房里萦绕,一片忙碌景象。
夏大姐和妹妹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家里几个男孩也在院子里忙着。大郎、二郎和周叔一起把从邻居家借来的桌椅板凳一一安置好,又用木盆装了水挨个搽干净。周叔又在外面去捡了几块大石头,在院子里垒了一个建议的灶,专门用来烧开水用。三郎和四郎也把借来几筐的餐具,都抬到了新修的浴室里,两人又打了热水拿了布巾一个个清洗干净。
快到中午了,客人逐渐多了起来。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夏大郎看到有客人来,才把父亲扶到堂屋坐着,和周叔一起陪着客人喝茶,自己才到院子门口迎接后面来的客人。
慢慢地客人多起来,男人们就坐在外面喝茶,一些女眷也进了夏家的厨房帮忙,夏晓晴和大姐也轻松多了。
夏大山一家快中午了才慢腾腾地出门,夏大山一个人走在最前面,不时回头让妻儿走快点。“娃他娘,你们还是快着点吧,都快到中午了,村子里的人看了该说闲话了。早就叫你们出门过去弟弟家帮忙,你就不肯还不准我先去,一直磨磨蹭蹭到现在,到时候亲戚说起来看你怎么说。弟弟家就只有几个孩子,怎么能忙得过来。”
“怕啥,就说我们家人闹肚子就成。又不是我家请客,这么早去干嘛,你也知道你弟弟家就只有几个孩子做事,还叫我去。请客厨房里有这么多事要做,我们去早了,不就全部都丢在我头上了,你又不进厨房帮忙。我才不干呢。”夏王氏撇撇嘴,满不在乎得说道。又伸出指头戳丈夫额头生气的说道:“你就是个傻的,你弟弟比你过的好多了,一天就想着他,怎么不想想我一天辛辛苦苦操持这个家,你才能过上现在的日子。”
第三十一章请客(三)
夏大山本来就怕老婆,看妻子如此生气,更是不敢抱怨了,求饶道:“好了,好了,别戳,被人看见了。”
夏王氏看丈夫一脸小心翼翼,更觉得他没出息,对着几个儿子说道:“儿啊,以后可不能像你爹这性子,看这没出息的样。”
几个儿子长期看自己母亲教训父亲,也没当回儿事,都纷纷回答知道了。
夏家这次宴客,一共准备了八桌酒席。院子里摆了六张桌子,五张摆上了碗筷,准备给一般的客人用,剩下的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泡好的茶水、多余的碗筷和酒坛。堂屋里面摆了一桌当主桌,专给亲友和在村子里有身份的客人坐。陈氏的卧室里也在炕上用两个炕桌拼成了长桌,准备用来给亲近的女眷坐。在东厢房夏家姐妹的卧室的炕上也准备了一桌,专门给客人里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坐。
虽然只请八桌酒,但夏晓晴还是按照现代的规矩,多备了一桌留在旁边,万一超出预算人来多了没东西吃可就难看了。在前世家里请客差点啥,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在这古代乡下买点肉不容易,几个村子才一个屠夫,要吃肉都得上他家去买,他每天还只杀一头猪,一只猪去了骨头总共没多少,晚了还买不到,家里请客买肉都得提前预定。
夏晓晴站在厨房里往外面看,发现院子里的五桌已?
阅读脱贫致富奔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