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人间变故_道门清虚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章 人间变故(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ps:还是拜求支持,这也是我首次日更万字,以往也就是九千字左右,求大家支持。

清虚在暗室内闭关悟道在,整理自己的道经,整座青峰山也是一片宁静,就是猰貐跳脱飞扬的性子,在经历了几次师兄弟打压之后,也是静下心来体悟真言去了,不再乱蹦乱跳。却不知道这个外面夏朝已然闹得沸沸扬扬,有些大厦将倾的意思,无数修道之士在那里兴风作浪。soudu.org

清虚离开邰地,在玉虚宫中听道十来年,与一众同门论道十来年,之后闭关。此时距离清虚闭关都有三百多年之久了,夏朝风雨飘摇就要走到他的终点,此时夏朝的君主乃是一个叫做孔甲的家伙,这个家伙不思认真治理国家,反而好方鬼神,事,对于鬼神之事相信不疑,对于女色就更是喜好,更是好大喜功,经常乘坐龙舟四处游玩,将前世积累的国库消耗一孔,国力日渐衰败。

且经常无端征召方国部落的头领,要求他们进献美女,一两次也就罢了,次次如此这些部落头人可就不会干了。稍有不从就要斩杀别人,作威作福,丝毫不知整个大夏已然岌岌可危。要知道夏朝的绝大部分土地是由这些方国地方来管理的,一时间叛乱不停。这样的形势也没有将孔甲这个家伙给吓住,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这个家伙相信相信方士之语,对于长生之事极其热衷,各种方士都被他请入宫廷,奉为上宾,反而一些有道真仙不在请托范围之内。

自从大禹铸就九鼎以来镇压人族气运,并把九鼎气运连接到一国之主的身上,一国之主哪怕只是一名普通人,敬天礼地不做出轨的事情,那是鬼神不侵,若是哪个国主自坏纲常,那就是有人族气运加身也是护不得他,更会因为他的胡作非为会将整个人族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朝廷动荡不安,地方不宁静,战火纷飞就是后果。现在孔甲就是胡作非为,整个人族都被他带入了不好的境地。

他招入宫廷的方士,有些只是希望借助九鼎气运开始散落的时机,抓住时间吸收一些皇家紫气,提升修为,这部分乃是大部分,但是有一部分那就是逮住机会胡作非为,更是对孔甲说,要想修仙成功并能够长生,需要各种物品,孔甲也不想想,立马就下令搜集这些奇珍异宝,弄得民不聊生,战乱四起。

幸好孔甲不知道节制,且人族气运尚在,只在位了八年就死去了,传下王位给皋,皋到没有胡作非为,一切还算平静,但是只在位了十一年就走了,随后夏朝的国柄传给了发这个人,他在位时间更短,只有区区四年光阴,根本不能够有效的梳理国家,就又去世了,国家因为王位更迭,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就是九鼎也是锁不住人族气运,一些左道修士开始了一轮兴风作浪。

发死后,将大位传给了履癸,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夏桀。夏桀是他的谥号,一个国王被冠以桀的谥号,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凶残的家伙。谥号是一个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桀乃是凶猛凶暴的意思。一帮子大臣给这么一个谥号,可想他有多么不得人心。虽说那个时候已经是商汤开始统治,但是大臣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他就得了这么个凶残的谥号。

且夏桀这个人活的时间还是很长久的,居然在位了五十二年之久,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的古训诚不欺我,现实的例子就在这里啊。而且要不是商汤的军队追击他,将他俘虏放逐他乡,饿死了这位君王,他还能活的更长久。

夏桀在位的时候,因为孔甲的胡作非为,再加上前两任君王皋和发都没有来得及建立功勋,就去世了,因此这个时候夏朝治下的诸侯已经不来都城朝觐了,有人依此来劝说夏桀,夏桀不以为意,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依然我行我素,更从各地搜罗美女藏进,其中有一个叫妹喜的尤受宠爱。

其实这个妹喜也是进献而来的,夏桀即位后,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夏朝的兵锋,不得已之下就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妺喜。夏桀十分宠爱妺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

更有夏桀还建造了一个酒池,可以航船于其上,有不少人因为醉酒不慎掉入这个酒池,而被淹死。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伊尹最后到了商汤那里,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朝,成为了洪荒之上新的政权。

夏桀的一系列作为更是不得民心士气,他还将自己譬喻为太阳,认为太阳不消亡,他的统治就不会终结。倒是手底下有一个叫做商汤的国王十分善于治理地方,将他的地方发展的非常好,他实行仁政,励精图治,使商国人口日益增多,粮食充足,国势强大起来。国强兵状不是开玩笑的。

夏桀也不是没有脑子的,自然知道商汤的威胁,就设计将商汤囚禁了起来,不想商汤也是个能人的主儿,居然用计脱困而出,出去后就翻脸,立马起兵抗击夏桀的残暴统治,不想一帮子人云集而从,之后就是一帆风顺,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之下,一鼓作气打下了夏桀的都城。而后更是不停追击,直接就将夏桀给俘虏里,最后将其流放,一代帝王就此陨落。

(实际上,我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严重怀疑这是某人编撰的,之后历史上还有类似的情节,所以我有理由怀疑,这是编撰的,而且没有道德水准的还是一个人编撰的。你还能有些创新意识啊?你看后世商朝末年也是如此,商纣囚禁了周文王,之后也是将之放出,这不是放虎归山吗,前朝教训不够深刻吗?王朝倒塌,流落他乡饿死,我看一刀了事最好)。

好了回归正题,商汤建立之后,开国君王一般都能够励精图治,有人将他称之为商武王(熟悉吧,后面朝代也有武王灭商),汤建立商朝后,终结了四百七十年之久的夏朝统治。商汤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商汤建立了商朝之后,吸取前朝教训,对于一些修道者也不再重用,只是任用一些有功用于社稷的修真者,这下子阐教再次苦逼,截教彻底压倒阐教,无数的精通治国方略的截教修士,一下子就将朝堂塞满了,阐教之人都只能去荒郊野外传教了,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元始天尊宁愿欠下西方教的因果,不顾脸面,不惜亲自下凡尘将截教强力弟子打杀,也要将截教打落泥土的根源。

更何况截教修士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少投身两边阵营,既有夏朝,也有商朝,阐教嫡传弟子就那么几个,其余的都是小鱼小虾,哪里能够两边押注,一直在夏朝一边,夏朝覆灭阐教的传教基础自然也就没有了。有人说这些个修士不是可以能掐会算吗?但是这是朝代更迭,一些强力弟子都是封闭山门,在山中苦修自身,没来得及管,后世周代商,乃是多位圣人关注的,早就协商完毕了,周朝的气运也是圣人金口玉言定下了,哪里会有翻盘的余地?那些个小修士能够在这般王朝更新换代之后存活下来,就是天大的造化了。

毕竟夏朝之时,无论如何阐教还有传教的根基,这下子朝堂之上不能立身,根基失去了,也就不在乎脸面因果了。当然这是霸道的想法,只允许你兴盛,见不得别人好。实际上截教覆灭还是有外部因素的,西方教也想大兴,老君也是不满截教一家独大的事态,只能怨截教太过强势,一点儿余地都是不留。

老君原先是拿着扁担的,意思是担平两位师弟的教派,让之能够和谐共生,一通发展,不想截教修士押对了宝,商朝建立之后自然对于截教修士更加倚重,阐教之中对于人间事物最熟悉的清虚现在正在闭关悟道,根本没有闲心去了解这些东西,也就无从谈起了。其余的阐教之人,道行倒是不错,但是王朝新立,人道气运正是恢宏的时候,哪里能够推算什么?不被煌煌气运杀死就是不错了。

老君的扁担没有担平这两教,截教大兴,阐教无法传教,自然引起了元始天尊的不满,若是不传教,他的阐述天道变化的道理跟谁去说?向天道立下的誓愿,衍化天道哪一天能够实现?

两位混元大罗金仙自然要将两教拉回同一起跑线,不想西方教起了幺蛾子,封神之战就变得极为的大了,超出了朝代更迭的范畴,最后直到无可收拾,截教被整个灭教,西方教投机成功,代替阐教兴盛。而后来老君将扁担改为了手杖形式,就是因为截教覆灭,道家只有阐教一家,只有扶持阐教对抗西方教。他也弄出一些散手,收下了一些记名弟子,在人间行道,更是传给一个叫做尹喜的一部道书,这个家伙立了蜀山派,而后在人间倒是风光一时。

商汤丝毫不知他的命令引发了圣人的怒火,最后更是闹出了天大的风波,但是要承认这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至少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结束了战乱,将发展纳入正轨。就是原先清虚在邰那里传教的人族,也是因为夏朝战乱,在邰地过不下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豳(

in),就是平日里供奉清虚的庙宇也是一同迁移了过去,因为清虚留下了神念在那里,那里的人们祈祷很是灵验,因此那里的人们根本不会放弃清虚的供奉,更何况清虚曾经交给他们那么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这个时候他们修建了城池。

阅读道门清虚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