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早,陆志敏和赵三虎换了一身行头,打马继续南行。
到了山坡角下,果真见到一条小河,俩人牵着马顺流而上,钻林子爬岗子,折腾了半天才寻着一条毛路,继续向纵深一座山峰而去。
大青山方圆几百公里,山峦叠起,沟壑纵横。数十个山包山峰均有名有姓,主峰大青山高耸入云,地势险要可以登高远望四下,是华中地区的名山,千百年来人们据此将这一带称为大青山。此地是南下广东的必经之地,大凡武江出发的,无论马车还是汽车,都得在群峰野水之间转悠两天,才能呼吸道南海刮来的湿润气息,顺利地进入粤北地区。
自打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大青山的匪患就愈演愈烈,历代历朝派兵进剿成效甚微。日本人来了,遍地杀戮,生灵涂炭,大青山不再是世外桃源,吆五喝六酒醉天下。各路土匪悄悄地变换着混法,有的继续攥紧拳头打家劫舍,有的下山干了汉奸,有的揭竿而起,加入到抗日行列中。这一次却持陆家卡车的人,一时半会还难得区分是不是这三种情况之一。领头叫史,是一介书生,二十四五岁,日军攻打杭州时率领十几个大学生跟随国军打战,兵败后流落到大青山落草为寇。副头领绰号“白一飞”,是一个大青山里地地道道的土匪,在大当家的经不住日军多次威逼劝降,率众下山参加伪军时,自己与大当家的割发断义,领了七八个弟兄留住在大青山里。在白一飞看来,持枪扰民的伪军与绿林好汉有着根本的区别,好歹自己是上敬苍天下扶众弟兄的主儿,岂能与外敌在一个坑里拉屎撒尿呢。有一次,为了伏击十几个胆大妄为的日军巡逻兵,两伙人阴差阳错地汇一起,携手狠狠地教训小日本,双方算是难兄难弟了,按水浒梁山排名定座的规矩,拧成一股绳开始占山为王。白一飞山里生山里长,熟知江湖门道,多次向史提议,怎么也得立一个响亮的门号,好摇旗呐喊集聚力量。史自知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始终没有同意,只要打日本人,无名无姓又何妨啊。国难当头,同仇敌忾,史带领的人多是流亡的学生,不知不觉地与白一飞的手下混成一堆,身上逐渐匪里匪气的,大家抱成一团,以“猫头岭”自居,已经闹得附近乡镇人人皆知,人数越聚越多,已经有六七十人。
陆志敏和赵三虎牵着马走到山豁口处,碰上了猫头岭安排在此等候的五六个流动哨。陆志敏看了一眼手表,时至中午,心里判定距离猫头岭不会太远了,同意对方的要求,让黑布蒙上双眼紧跟着走。赵三虎曾经尝试与猫头岭的人搭一搭腔,看能不能掏出一点消息,可对方几乎是哑巴了,没有多说一个字。
大约四十分钟后,一行人来到一处山坳。
“报告,赎车的人带到。”
“嘿,真他妈的快啊,踩着点来,挺准时的。”一个洪亮浑厚的声音。
“给他们解开!”一个文绉绉的声音。
陆志敏没有马上睁开眼,双手揉了揉眼眶,才缓缓地挑开眼帘。这是一个天然的山坳草坪,四周是爬满蔓藤的巨大怪石,北面是巍峨的大山,两侧苍松翠绿。过季枯黄小草,支撑着一片嫩绿,前方三十米处端放着一张四方桌,一弱一壮两汉子隔桌正襟危坐,弱的是史,那壮的就是白一飞。两侧呈扇形排成两列的是二十多精干的年轻人,身着各异,有褪色的军装、地方上的民服、黑色江湖行头;手里的武器是杂了些,汉阳造、三八大盖、猎枪和短枪乱七八糟的。看这阵势,陆志敏知道是地方了,他两手交替揉着酸麻的手腕,瞥了一眼赵三虎,然后步伐稳重地向那一张四方桌走去。
阅读生死代价:中蒋日伪特工逐鹿华中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