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智元_唐门恩怨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唐智元(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唐智元,原来是省城大户人家的四少爷,不过是姨太太生的,最小的三哥也比他大十岁。姨太太是老太太的陪嫁丫鬟,对老太太很是言从计听。多年没有生养的老太太见唐智元长的眉清目秀,疼爱的不行,经常抱过去玩耍。书也念的好,考上了童生,被选为秀才,家里也没有人另眼看待他。

不到二十,娶了小户人家的女子。结婚后,夫妻倒也恩爱,隔年生了个公子,不到满月就夭折了,却一直再也没有子嗣。

二十三岁参加乡试,不想就落榜了。回家就开始苦读,彻底变了个人,整天呆坐在书房里,灰头灰脑的,不知道吃不知道喝的。太太叫他回房,也不应声。到后来,在书房支了副铺盖,彻底不去太太的睡房了。下人们都在嘀咕,四少爷怕是念书念的走火入魔了.

四少奶奶也是个有教养的人,可是心里苦,整天在人后摸眼泪。老太太瞧见了,就和老爷商量,过继了大少爷家的老三,改了个名字叫唐易,说是冲喜。

唐易那年都四岁了,忽然有人教育他说,以后要改口叫爹是大伯,却叫四叔是爹,很是不高兴,不过后来也就习惯了。

说也奇怪,唐易过继不到一年,四少奶奶就生了个男孩。唐智元也慢慢好了起来。本想过年再参加乡试。谁知道就流年不利了,先是科举取消了,接着开始闹革命党。省城边上有个凤凰山,山上一帮土匪,趁机作乱,绑了唐智元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家里凑了四万块大洋,赎回来的却是一具尸体,老太太当场就疯了。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唐智元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一商量,就把老爷子的偌大的个产业给分了。唐智元和二哥三哥,每人一份。两个姐姐,捎带着都在唐氏商铺做大掌柜的姐夫,共分了一份。大哥,唐仁元,带着疯老太太,老姨太太,也就是唐智元的母亲,和跟随唐家几十年的几个老下人搬到乡下的庄园,带走一半的家产。

二哥三哥,也都是读书人,后来随老爷子跑东跑西,见多识广,看局势变的乱糟糟的,就变卖了家产,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南洋,只剩下老四唐智元自己住在老宅里。

科举没了,老爷也去了,哥哥们下乡的下乡,走的走。唐智元睁着眼想个几个晚上,把太太和两个孩子,以及金银细软,也都一股脑送到乡下大哥那,遣散了下人,锁了门,说是要出去走走,散散心。

没了主人的老宅,不用说,小偷小摸经常光顾。没过几年,就破败了,墙也塌了,门窗也烂了,昔日辉煌的唐宅,成了老鼠蝙蝠的窝。省城的人每每谈论起唐门一族,不免摇头叹息。

唐智元这一散心就是三年,音信茫茫。包括乡下的唐仁元也不知道这个倒霉的四弟是死是活。

忽然有一天,有传言说凤凰山上的土匪让人给剿了。然后有一天,有人看到唐智元带了几个兵不兵匪不匪的人在省谘议局也就是前几年的巡抚衙门附近溜达。当时正是辛亥革命时期,官府也乱哄哄的,没有人去管他。

又过了几个月,巡抚衙门前挂起了五色旗,唐智元把老婆和八岁的唐易,三岁的唐桥接到凤凰山上居住,很少有人看他下山。没人知道他是官兵还是土匪,后来大家看他没有下山祸害人,也就默认为官兵了。

后来的几年年,兵荒马乱的。省府前面的旗子换来换去的,都说是民国政府,可是人马总是在变换。倒是凤凰山上的唐智元,活的很自在。虽然也时不时地和各路人马打来打去的,但是靠着山高路险,成了一个拥有一千多人的山寨。唐易和唐桥,没有办法下山念书,就请了几个先生上山,教他们四书五经,还专门请了个日本留学回来的先生,教他们现代科学。

阅读唐门恩怨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