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阅读_灵山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ノ腥恕u馔该鞯拇安aЬ驼饷垂殴郑坏└艨苑降牧橙急湫危渎吲统鸷蕖

火车吼叫着起动了,石块像暴雨一样袭来,咒骂声,撞击声,碎裂声伴随惊叫,响成一片,人下地狱时大抵就这番景象,还都以为在为真理而受难。

也还在那些年代里,也还在这条铁路线上,我见到一段赤裸的女人的躯体,像快刀斩鱼一样,叫车轮闸得整整齐齐。列车先是猛烈震荡,汽笛,金属和玻璃都尖叫起来,以为发生了地震。那年月也真叫奇怪,仿佛天人感应,地也发疯,震个没完。

火车又冲出了一两百公尺,方才煞住。列车员,乘警和旅客跳下车。沿线路基的枯草茎上到处挂的血肉丝,空中弥漫一股腥味,人血比鱼血更腥。路基的斜坡上躺着这段没有头颈手臂和下肢的浑圆的女人的身躯,血浆大概全迸发了,苍白得竟然没有一丝血迹,较之断残的大理石雕更多一层肌肤的润泽,这健美的年轻的女性的肉体依然残留生命和欲念的痕迹。旅客中一位老人,从远处的枯枝上抬回来一块绞烂了的衣服的碎片,盖在这躯体的腰下。司机用帽子擦着汗,拼命解释,说他怎样看见这女人走在两条铁轨当中,他鸣笛了人还不跑开,他同时拉闸,又不能拉得再猛,一车人都在车上,眼看着就撞上了,他才突然跃起,她刚跳……唉,她就是要自杀,明的找死,是个下放的女学生?是个农村妇女?还没生过孩子,这就不同说了,旅客们纷纷议论,她肯定并不想死,要不她跳开做什么?死有那么容易?死也得下狠心!她说不定在想心思?这又不是过马路,都大白天,迎面来的是火车?除非聋子,她成心不活了,活着还不如一死,说这话的人赶紧走开。我只为生存而战,不,我不为什么而战,我只守护我自己。我没有这女人的勇气,还不到绝望地境地,还迷恋这人世,还没有活够。

76

他孑然一身,游荡了许久,终于迎面遇到一位拉着拐杖穿着长袍的长者,于是上前请教:

“老人家,请问灵山在哪里?”

“你从哪里来?”老者反问。

他说他从乌伊镇来。

“乌伊镇?”老者琢磨了一会,“河那边。”

他说他正是从河那边来的,是不是走错了路?老者耸眉道:

“路并不错,错的是行路的人。”

“老人家,您说的千真万确,”可他要问的是这灵山是不是在河这边?

“说了在河那边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胜耐烦。

他说可他已经从河那边到河这边来了。

“越走越远了,”老者口气坚定。

“那么,还得再回去?”他问,不免又自言自语,“真不明白。”

“说得已经很明白了。”老者语气冰冷。

“您老人家不错,说得是很明白……”问题是他不明白。

“还有什么好不明白的?”老者从眉毛下审视他。他说他还是不明白这灵山究竟怎么去法?

老者闭目凝神。

“您老人家不是说在河那边?”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可我已经到了河这边——”

“那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耐烦打断。

“如果以乌伊镇定位?”

“那就还在河那边。”

“可我已经从乌伊镇过到河这边来了,您说的河那边是不是应该算河这边呢!”

“你不是要去灵山?”

“正是。

“那就在河那边。”

“老人家您不是在讲玄学吧?”

老者一本正经,说:

“你不是问路?”

他说是的。

“那就已经告诉你了。”

老者抬起拐杖,不再理会,沿着河岸一步一步远去了。

他独自留在河这边,乌伊镇的河那边,如今的问题是乌伊镇究竟在河哪边?他实在拿不定主意,只记起了一首数千年来的古谣谚:“有也回,无也回,莫在江边冷风吹。”

77

不明白这片反光有什么意义,不大的水面,树悠飞下来一个麻袋。大家过去一看,叫乌鸦啄得满是孔眼的麻袋里竟半口袋的花生!

妈的屄!队长骂开了。

集合!

又吹哨子。好,全体集合。他开始训话。问哪一个干的?

没一个敢吭气的。它总不会自己飞上去吧?我还当是死人肉呢!也都忍住,没一个敢笑。

不交代出来,全体停伙!

这大家都慌了,互相瞅着,可大家心里明白,除了偷谁能爬上去?眼光自然都落到他身上。这小子低头,受不住,蹲了下去,承认是他夜里偷偷搁上去的,说,他怕饿死。

用绳子了没有?队长问。

没用。

那你刚才还装什么洋蒜?就罚他妈的王八蛋一天不吃饭!队长宣布。

众人都欢呼起来。

偷儿放声哭了。

队长一瘸一瘸走了。

我还有个朋友,说他有件非常要紧的事,要同我商量。

我说行,说吧。

他说这事说来话长。

我说长话短说。

他说再简短也得从头讲起。

那你就讲吧,我说。

他问我知道不知满清的某位皇帝的御前侍卫,他对我说了这皇帝的圣名和年号,以及这位侍卫长官的姓氏大名,说他就是这当年的显贵直系七世长孙。这我完全相信,并不惊奇,他那位先人是历史的罪人或皇上的功臣,同他如今也不会有多大的牵连。

可他说不,这关系很大。文物局、博物馆、资料档案馆、政协和古董店的都来找过他,反复动员,弄得他烦恼不堪。

我问他莫非手上保存了一两件什么珍贵文物?

他说你还说少了。

价值连城?我问。

连城不连城地不知道,总归是无法估量,别说百万、千万,几个亿都不见得打得住。他说那不是一件两件,从殷商以来的青铜礼器、玉壁,到战国的宝剑,更别说历代的珍希古玩、金石字画,整整一个博物馆,早年刻印的线装的藏品目录就足足四册。这上善本图书馆里可以查到,要知道是从他七世祖起一辈辈累集,直到同治年间,二百年来的收藏!

我说这传出去当然不妙,我开始担心他的安全。

他说他安全没问题,主要是他再也不得清静,连他们家中,他们是个大家庭,他祖父、父亲、叔伯各房的亲戚都接连来找他,吵个不歇,他头都大了。

都想来瓜分?

他说没什么可瓜分的,那十几万册古籍、金银、瓷器和别的家当从太平天国到日本人到各派军阀就不知烧过抢过多少回,之后从他祖父、他父母手上又不知上交、变卖、抄家过多少次,他现在手上一件文物也没有。

那还争什么呢?我有些不解。

所以这事还得从头谈起,他说,十分苦恼的样子。你知道玉屏金匾楼吗?这打个比方,他当然说了这藏古籍珍宝的楼的名字,史书、地方志和他祖上的家谱里都有这楼名的记载,如今他南方老家文物的部门人都知道,说是太平军进城放火的时候,基本上已是一座空楼,大部分古籍风声吃紧先已运到他们家的田庄去了,至于目录上的这批珍宝,后辈家人中一直传说,都偷偷窖藏起来了。他父亲去年病故之前才告诉他,确实理在他故宅的什么地方,准确的地点父亲也不知道,只说他祖父传下的他曾祖的一本诗文手迹里有一张墨线勾画的故居庭院的全景,庭台楼阁,花园假山,错落有致,画的右上角写了四句偈语,便暗示的这批宝藏理的位置。可这本诗文集子叫红卫兵抄家时一并席卷而去,之后平反也查无下落。那四句仍语老头倒还背得,又凭记忆给他画了个故居祖宅的草图。他默记在心里,今年初去旧址实地察看过,不过如今那一片废墟已盖上了好些楼房,有机关的办公楼,也有居民的住宅。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都埋到楼底下去了,我说。

他说不,如果在楼底,盖楼挖地基早就寻出来了,特别是现在盖的楼房,那么多地下管道要安装,地基都挖得很深。他找建筑工程队了解过,他们修建时没有发现什么出土文物。他说他潜心研究过那四句偈语,加上对地形的观察分析,八九不离十,他能把这位置确定下来,差不多在两幢楼之间一块绿化了的地方。

你打算怎么办?把它挖出来?我问他。

他说这就是他要同我商量的。

我问他是不是等钱用?

他并不看着我,望着窗外雪地几棵光秃的小树。

怎么说呢?就我和我老婆的工资,养一个儿子,刚够吃饭,别想再有什么开销,可我总不能把祖宗这样卖了。他们当然会给我一笔奖金,一个零头的零头。

我说还会发一条消息,某某的七世孙某某捐献文物受奖的新闻。

他苦笑了笑,说,为分这一笔奖金那一大帮远近叔伯亲属还不得同他打破头?冲这也犯不上。他主要想这对国家倒是一笔财富。

出土文物挖的难道还少了?就富了?我反问他。

是这话,他点点头,说是他又一想,要是他那天得个急病,再不,碰上个车祸死了,就鬼都不知道了。

那把这几句倡语传给你儿子好了,我建议道。

阅读灵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