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故事知多少――
就是在步行街上漫步且还有成片成群的“野乌子”(蝉)栖息在树枝上、有韵律的节拍在你耳旁热衷地鸣叫:
“就是-他爱死-他爱死-她热死-拉。”
辰光熬到傍晚时分,正是对对情侣粉墨登场时,更是加快了“野乌子”(蝉)的工作频率?此起彼伏地呼叫着,她们更像是恋人们的贴身丫环嗯?就是贴着你紧跟着你哪、鸣叫的节奏不会拉下半拍的,此情此景好有一比:
像是重要新闻发布会上的同声翻译哪?不管双双走在绿荫下的哪一段、头顶上就是听得到她们的鸣叫声,也从不患得患失的叫着跟着?更像是一贴情感催化剂、完全能猜出情侣们心思、作为传递信息的传声筒是最贴切不过了。
这生物就是心灵相通的呀?“野乌子”就是能这样,越是高温越是尽心尽责地呼叫着、工作着并快乐着;无论恋人们,在它站岗的树底下兜了多少圈,正是月亮走它也走一直走到天尽头啊…它们也是任劳任怨的来,它们可没有双休日\年休假的,那正是要加班加点的休假日呀?它们更是不会与谁计较那啥――工时地,真情怀在自然界才能真正享受到的吧!
尽管其它地盘中的蝉儿、按公务员作息时间是早九晚五哟!到傍晚已收工陆续地隐退下了班。恰恰是这条路上的“野乌子”竟是那样地忠诚,“小小公务员”竟也是不计时段的加班加点呢、竟跟随着月亮走它也走啊,正是树动‘玉影’移呀,且称之为月光下的“白领野乌子”吧!画面中的月朦胧鸟朦胧,正是入了真实场景中去了呢?想想也是,情人路的美誉正是有了好出处呢。林中“野乌子”竟能恰如其分地\表现着情侣们当时的火热心情。
好一幅自然和谐沁人心脾的美丽画卷呀!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会看到一幅幅温润画面----恋人们就在这样惬意的氛围下双双数着“电线杆”,不知不觉就兜完了一圈一圈,一个夜晚兜上几十个圈子、数上百根“电线杆”,跑上十多里路是一点也不希奇的来!那茂盛枝叶上的贴身跟随的“野乌子”,也算得上是贴身丫环吧.这样人鸟共处的场景\在那个时光是经常映入眼帘的啊;想想那一片湛蓝的天空中、鸟儿栖息在树丫上欢快鸣叫着,正是文明乐园\是人与自然和谐,人鸟同欢,啊呀,美哉!
此情此景想起了隋唐那首诗句:“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的诗意来。
那辰光的年轻恋人,下了班能与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压马路、数电线干”就是最开心最浪漫的事了。虽说是句俗话,但真得是当年那条马思南路上的一道景色?如果年轻人想和谁换个早班,说晚上去“压马路”可是个相当不错理由哦?那时连上图书馆坐位子也要早先排队的;看看现时谈恋爱上的咖啡馆、歌舞厅、保龄球馆,在那时,要有那种消费观念的人,简直就是奢侈消费啊!所以,恋人们在这儿情人路上兜马路时的悠悠情调,决不会比再过去几条横马路的外滩“情人墙”逊色的?
当时的年轻人就在这样幽雅、宁静、惬意的自然环境下抒发情感、憧憬着未来;也不知道多少有情人,最终能被上帝请入婚姻的殿堂?这种被眷顾的运气不是每对恋人都能享有的啊!谁要是能和自己相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家长们会说那是本家修行修到了家?因为,那时的物质生活与现时真得不能同日而语的!就算是当年的情景再现,现时的年轻人,只当是电视剧里情景故事来体会的呀……
新婚房的老式公寓,就坐落在幽静绵绵的长乐路上,一条宽敞的弄堂里。虽然是靠着马路边的,进了弄堂里边还是一片静谧的。住在这里的人家,一个门牌号里进出的人、差不多全是自己家里人,里面住着是同族中的几房儿孙们;从前,像这样的大户人家,就是要多生几个儿子,(姑娘是肯定要出嫁的)。可以四代同堂,那情景就像巴金老先生的“家”中描述的一样:一个楼层住房媳妇儿孙,若正得着空闲,每家出局一人,现成的一桌牌搭子噢,正是其乐融融也;或是说不准,哪一房的姑嫂妯娌,骨牌在手里推着洗着,嘴巴便是流淌的河、山海经在她们的口水中编排着,流淌中不经意间说漏了嘴,表兄表妹妯娌连襟的高低长短、信口雌黄地能演绎一出好戏来呢?风流韵事经过她们的口舌加工编出来便是,莫须有地可以编档节目来、且是连续剧呀。
经典曲目便出口成章了呢…呵呵,听听,麻将搭子、牌桌上也要结点口德才对呀,这档节目暂缓阁着、且说到下篇紧要之处再横生枝节续编吧……
这附近的老式公寓中,仍有这样的家庭模式保留着,始终包裹着旧式大家庭的氛围?虽然居住的房子各家还是有保存一套的,但与之当年老祖宗立基业显风光时比,那是整整一幢房子啊,现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谁能想象到,就在这幢老式的公寓里发生的故事,竟从这里开始曲折地漫不经心地、从上世纪跨到了下个世纪,整整经历了二个世纪的光景啊!
铜家和黄家看似门当户对的跨世纪情缘,直持续到两千年上海市中心大动迁起始、经历了潮潮落落直至消亡。旧传统、旧观念的消亡是任何力量也是抓不住的;新观念、新思想的滚滚热浪、更是也无法阻挡的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吧。
三十年前,就是那个快要被爱情遗忘的年代;恰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道的年代。为了儿女的婚姻,父母在亲戚朋友、或同学同事那儿早早地托上了门路?那个时候稍有点身份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当然是不会自己主动去找对象相亲的,哪能好意思呢。女孩子家矜持点越显得是珍贵些吧,身为父母也为子女挑选门当户对人家,当真是费尽心思呢?所谓龙要配凤,才称得上门户相当呀?既要门户相当,又要孩子们有意思的,也真得蛮有点难度来。说的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机缘巧合让铜黄两家就此攀了姻亲。终是冤家,或是亲家,自有后来人去评定吧。
有道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眼前,在这幢老公寓中发生的情缘故事,正是上世纪,上海中产阶级家庭的兴旺与没落的写照?历史的滚滚尘埃,已将这栋老公寓,荡涤得斑斑驳驳且暗淡生厌?她失去了往日里的考究和喧哗,只留下祖辈们,给后代子孙所用陈旧房子上的印记,且房子已被后辈们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房间?
还真是应验了:“富不过三代”的这句老话呢。略带沉闷的音乐,从陈旧的窗户里飘荡了出来。似有行者在低头轻声和着声、凄婉的音乐走着调随风飘荡:
古老故事知多少
悲欢离合离人泪
离别情恨有谁知
多少往事多少愁
智者早有警世名言:
“外面的人想走进去,里面的人想冲出来?”
主人公音音姑娘应该就是那个等在外面想要进去的人了。......
$$$$$$$$$$$$$$$$$$$$$$$$$$$$$$$$$$
不出意外,中午更新.
阅读金猴与银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