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四面墙
作者:哥们儿
内容简介:
小说《四面墙》赖以存在的蓝本,就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极端生活,他所亲历亲闻的囚徒生涯。
“上卷”的场景是看守所,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这一部分侧重于描写“心理裂变”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看守所这个特殊的视界,影射人和环境的苟合过程。
麦麦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识分子,被“讲哥们儿义气”的“江湖流毒”所害,突然被投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牢笼,面对一群获罪于强奸、抢劫、杀人、偷盗的嫌疑人,面对一幕幕陌生、残酷、压抑、乖戾变态的场景,他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震撼、历练?他又将如何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人的更大劣性在于:忍耐的美德和变通的机巧——当一种价值受到另一种价值的强奸,所有概念化的东西都被偷换或者打碎,秩序需要重新整和建立的时候,什么叫尊严,什么叫道德,什么叫友情和真理,都被重新定义,心被撕裂后要经历阵痛,阵痛之后的抉择将是血淋淋的更大更长久的痛苦,而选择妥协(这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做出的抉择),无疑会让这种痛苦降低到最小,降低到只剩下“悲、哀”两字。
“下卷”的场景则转移到“服刑地”监狱(劳改大队),这里的人物,都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罪的人,一群必须接受改造的人,这些人经历过看守所阶段的“培训”,精神上已经做好了撕杀的准备,加上有许多久经囚场的“前辈”的参与,一幕幕人间活剧更是把人性中的种种卑鄙与卑污、卑微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尽致。
正文
第一章:入门课——基础知识开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忍耐。
——作者题记
第一节命犯天罗
我相信即使时光可以倒流,生命的历史却不能改变。不论以何种心境面对,历史是需要创造它的人承担的。
5个月前的那天早晨,当我走出家门时,我尚未觉察:半年来一直在沉默的一段历史,已轮到要我承担的时辰了。
仲秋时节的朝阳,灿烂得有些无赖,我从门口搭了出租车,到刑警队去。
刑警队的老狗照旧叫得很凶,我示威地瞪它一眼,径直上了二楼。
经侦科的探长程刚几乎跟我撞个满怀,一看是我送货上门了,程刚美得大嘴咧成了破瓢:“我们正要接你去呢。”
“哪敢劳您大驾。”我进屋就坐在那张熟悉的沙发上。半年前,我第一次被请进刑警队时,坐的就是这张沙发。
程刚懂事地把整盒的“红云”推到我面前,我抻出一根给他扔回去,点上,悠然地吸了一口。好象在朋友家里。
这半年,程刚在我身上糟践了不少烟,我想,他也早该烦了吧。
刑警队这帮哥们儿的态度一直还是不错的,有点人民子弟那意思。
几天前,他们找我时,我正在南京开“二渠道”的图书大会。当时程刚的电话追到南京,我就觉得蹊跷,不过也没太在意,这半年,为了抓捕施展,他们跟我混得比初恋情人还热乎。
“麦麦,施展回来了。”我刚抽了一口烟,程刚就轻松地告诉我。
“好啊,我正想他呢。”我笑道,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施展逃跑后的半年里,他们已经把我诈得风雨不惊了,今天又弄这老套子?
“不相信?看看这个。”程刚把半尺厚的一摞笔录往我面前一推,让我看到了按在红手印下的“施展”两字,然后很快地抢了回去。我的头立刻“轰”地一下,有些耳鸣,愣着说不出话来。
“施展这小子真是脑瓜好使,可惜玩儿走火了。”
“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有些木呐地问。
“这个就不用你关心了,以后你们见了面,不就知道了?”
“能见面吗?”我往前欠了欠身子。
“那还不简单,呆会就把你们关一块去啦。”
“嘿!还有我什么事呀?”我一脸无辜,坦率得跟一学龄前儿童似的。
“耶,你白玩我们半年啦!”程刚也委屈得象个孩子。
然后,程刚换了一副脸谱儿,公事公办地在面前摊开一张笔录,先写了个“帽子”,然后问我:“麦麦,你是69年的吧。”
“对,11月12,阴历行吧。”
“户口本上的?”
“对。”
后面是我的亲属状况,以前没问过这个,我想今天应该是有些特别了。不是要扫尾就是要深挖。
“跟施展什么关系?”
“大学同学。”
“一届的?”
“他比我高一届。”
“那叫校友。”
“校友就校友,这些你们不早问过了吗?”
“麦麦,这次跟以前不同,以前那叫询问,今天这叫讯问,你还学中文的哪!告诉你啊,再跟以前那样开玩笑胡说八道可不成,这笔录是原始口供,将来打官司得靠这个垫底,你要不当回事,以后别后悔。好好说啊,啥时候送施展跑的?”
“不是跑,他说他出差,我又不知道他犯法,不然能放他走吗?怎么说咱也受过高等教育啊。”
阅读四面墙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