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_重上九霄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隆儿跟在秦宁、王士宣的屁股后头往外走了几步。又拔脚溜了回来,他一步就蹿到红木书案那里摸出了一锭银子,顺手觅进了袖口。回身抽走秦宸手里的药方子,高兴的说道:“我去给爷抓药。”

秦宸可不觉得那满纸的牛黄、蒲黄、雄黄,黄连、黄芪的能治好自己的心火。不过他也懒得往回叫隆儿。歪靠在床榻上,懒懒的问赵国基:“说吧,你有什么计划没有?”

赵国基收拾着条案上的文房四宝,信口问道:“计划?什么计划?”

秦宸直起了身子,一本正经的说道:“挽狂澜于即到,救万民于水火啊!你不做些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不踏着千万颗大好头颅,一步步迈上那华丽的宝座。又怎么对得起你穿越人士的尊贵身份呢?”

赵国基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我是一心求道的。不过要是你想替人家收拾烂摊子,我倒不拦你!”

就像赵国基知道秦宸最爱用一本正经的态度说出最不着调的话一样,秦宸也明白赵国基是永远也做不了一心向道的苦修士的。不过他更在意烂摊子的问题,忍不住问道:“此话怎讲?”

赵国基微眯了下眼睛,卖关子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烂摊子。你想先听那个?”

听他说得郑重,秦宸到泛起了嘀咕。说起来他在秦家也就这个样子了,再坏又能坏到哪去?倒是这里的修真值得注意。至尊荣耀赫赫皇权,修真们或许不会在意这些,却也不会把这泼天的富贵轻易许人。违抗天命改变历史,说起来就是上嘴皮子搭下嘴皮子的事情,可其中的艰辛凶险,岂是几个修真能担待的起的?没有大利益,大诱惑他们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朝堂之上,普天之下,恐怕已经没有别人的话语权了。

秦宸看看若无其事的赵国基。推算了一下倚天门人知道了赵家兄弟存在的后果。一个本应高贵的姓氏、几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来自九霄之上的支持,干戈恐怕是躲不过去的!秦宸突然觉得事情有些意思,他轻笑了一声,温和的问道:“你想先惹那个?”

赵国基看着他眉开眼笑的样子有些无语,笑骂了一句:“不知死的家伙!”接着叹了口气又说:“敖破的提议我也想过。我不想受到束缚,不想在那个冲不出去的黄圈圈里过日子。却又希望自己的兄弟们能出人头地,凌驾于万人之上。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志向,可我还是好好的研究了一下时事。”

这个世界一直在照搬地球的历史,有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大运河,玄武门之变也没落下。却在五代十国的时候被人动了手脚。

一个叫柴守礼的不良老男人生的孩子比原版的品质更有保证。除了老三柴荣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以外,老四柴华、老五柴贵也是精明强干,不显山不露水的人物。结果赵匡胤陈桥一兵变,后周就打成了一锅粥。

这里的南唐没有受到后周的侵袭压迫,中宗李和文献太子李弘冀都多活了几年。李弘冀替他的长子留下一批忠心的属下,一块牢固的基业。

名叫李仲的青年在李煜即位前就掌握了静海、镇海、江阴、宁国四地的军权,以淮扬之地为踏板收服了江北旧地。

没有人知道李煜在下诏书,册封李仲为诸道兵马元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当捷报一封封的从北方传来,也没有人问过他的心情。只是在他三十九岁那年的正月长子仲寓病逝后,他大醉三日下诏禅位于李仲。三个月后,二十六岁的李仲在汴梁即位,改年号为太平。

步入中年的李仲失去了年青时的锐气,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朝堂争斗之中。他的臣子们的成分很复杂,派系更加混乱。

所谓党内有派,千奇百怪。

首先文官和武将就是天生的仇敌。

武将们帮助李仲统一了天下,拥有赫赫武功。可是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天下纷乱了二百年。兵连祸结的日子,不只是百姓的生命利益受到了迫害。那些靠兵刃铁血收取功名利禄的武人,名誉也丧失殆尽。从民间到朝堂都弥漫着一股气息,一股积累百余年的怨气,化作了防备、敌视和排挤。武官们虽然想低调做人,可是埋在骨子里的好勇斗狠却在文人不屑的目光下,化作了怒气!

李仲并没有继承李家的文采风流,他更喜欢和粗蛮的武人相处。对自视甚高的文官集团总带着一种淡淡的疏远。可是他却没办法靠着那些马上的兄弟治理国家,使用倚重文官是必然的选择。纸醉金迷轻歌慢吟的金陵,对少年时代的李仲来说就是一场噩梦。这种不愉快的经历给李仲和他的文臣之间竖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

其次就是地域的问题。新唐皇朝的臣子们来自五湖四海。

最得宠的是李仲年少的时候在镇海江阴的部属。鲁国公、宁国公他们提起往事,最爱回忆的是跟着李仲,斩阵夺旗杀敌无数时的英勇,战后小憩时,抵足而眠的亲昵。

腰杆最硬的是南唐的勋旧老臣。当徐家的子弟扯着脖子,念叨起烈祖李。提起他还叫徐知诰时候的往事,就算是李仲也得恭恭敬敬的站起来,洗耳恭听。

人数最多的却是来自各地的降臣。那个纷乱的时代,最多的就是国家和官员。这些官员们虽然整天把气节挂在嘴边,可是真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玉碎的却没有几个。十个国家的瓦片聚在一起,汴梁城禁中的大庆殿都显得满当当的拥挤的厉害。

最后是皇子皇孙,皇亲国戚。李仲的几个叔叔纠结起南唐旧臣,常拿李煜的位份说事。动不动的就想为曾经的南唐国主加上新唐太上皇的尊号。

李仲的的儿子虽然不是很多,也早早的立了太子。可是架不住太子不争气,压制不住弟兄们。几个年长的皇子各展所长长袖善舞,弄得外戚朝臣们也是六神无主。

秦宸虽然保留着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可这些瓜瓜蔓蔓的事情确实是第一次听说。他张着嘴,眨巴了半天眼睛,才想起来问:“那秦家算什么?对了,我还有一个皇子表弟呢?!”

赵国基没好气的说:“算什么?墙头草呗!论官职。你大伯是武将,你爹却是文官。说出身,秦家在烈祖的时候就已经发迹了,可是你大伯年轻的时候却在镇海军做过偏将。最要命的是你们家老太太,她和普宁郡王家的老太爷是表兄妹。不管是元后还是现在的皇后见了她都要叫表姨的!要不是求个太平安稳,她放着新唐国第一命妇不做,跑乡下来做什么?”

秦宸忍不住想笑,他一直以为秦家住在城外是因为祖父秦冶喜欢这里的缘故,没想到后边还有这么一堆的事情。他问:“这算什么?这么乱七八糟的,这皇帝也没说修理一下?这么弱的人,倚天门的人怎么就挑上他了?”

赵国基冷笑着说道:“你以为倚天门的人能强到那里去?他们图省事,尽然想让这个社会从宋初直接跳到明朝去。一跃四百年也不怕跌死他们!”

秦宸骇笑,他想起便宜老爹穿的空绣孔雀官服,忍不住说道:“也难怪他们。宋朝最多的就是一个冗字。不说别的,就什么安民靖难功世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席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不知道以为这得有七八个人呢。结果就一个臣张俊!左朝散郎礼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谁知道他是管啥的。。。”

秦宸正说得高兴,却见赵国基一脸的心思。忍不住关切的问道:“你怎么了?在担心什么?”

赵国基掩饰的笑了一下,右手却不住的玩弄着手里的毛笔。他状是无意的问道:“你以前是不理会这些东西的!现在这里的官制用的是明朝的!你怎么会熟悉宋代的官职的?”

秦宸能够感觉到在若无其事的外表下边,赵国基的紧张和郑重。他不由的也严肃了起来,怔了半天才困惑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吐嘴就说了!”

赵国基话问出口就有些后悔。秦宸从来没瞒过他什么。他却因为一句话就疑神疑鬼的,想想自己都觉得汗颜。再看秦宸一脸的困惑疑虑,赵国基忙笑着说道:“不知道就算了。还是说这里的事情吧!”

秦宸有些晕眩,惶恐的问道:“还有什么事情?这里的麻烦够多了!”

赵国基叹了口气,苦笑着说:“真正的麻烦我还没讲呢!”

阅读重上九霄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