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小姨快救救我,妈妈要打我!”
小米放好水盆,看了看躲到她身后的陶陶,奇怪地问:
“怎么不找你姥爷求救?”
陶陶瘪嘴儿:“不管用。”
小米失笑,好像是的哈,姐姐要管孩子谁也甭拦着,为这事以前没少遭她老婆婆不乐意。
“你犯啥事儿了?”
“二胖被我打哭了,跑去找妈妈告状……”
陶陶还没说完,她妈就面色不善地进来了,一眼见陶陶躲在小米身后,更来气了上来伸手就想揪住陶陶:
“我平常跟你怎么说的,又跑去跟人打架,我不打你一顿你是长不了记性了!谁也别管。”
当然那个谁是冲小米说的。
小米看她姐撸胳膊挽袖子的架势看来真要揍陶陶,哪能让陶陶吃这眼前亏,忙上前拦住她姐,拖住她姐一支胳膊向外边拉边劝:
“姐,姐,你别怪陶陶,她这不是先受了那小胖子的欺负了吗,不给他点颜色以后不定吃什么亏呢,将来长大了心里容易留下阴影,所以咱可不能随便……”
边说边使劲儿向外拉她姐,小米从上大学就开始锻炼身体从未间断,又正当年,比教书匠陶明月有劲多了。
三下两下陶明月被她妹子胡噜到了院子里,把个陶明月气得,打不得骂不得,大庭广众的,一跺脚:
“你们就惯着她吧!”扭身走了。
小米知她姐好面子,故意往外拉她,傍晚人们都从农田里回来了,不时从她家大门口经过,她姐只能暂时作罢。
一通闹腾也没机会扯到小米下岗的事上来,小米算是暂时逃过一劫。
陶陶也不敢回家了,怕她妈找后帐。
第二天一早,还是小米去她家给她拿的书包送上了学。把个陶陶吓得说晚上还过来住,让她小姨下午等她放学去学校接她,不敢回家了。
早上喂完了猪,小米正和老爸从玉米囤子里往外搬玉米棒子,打算搓下玉米粒来加工成玉米面喂猪。
正忙活呢,从大门口进来几个人,有男有女的,问这是不是老陶家?
站囤子下面的陶大勇问什么事?
几个人一听找对了地方,一下子把陶大勇围住套上了近乎,这个说是陶大勇的远方侄子的舅舅,那个说是什么什么姑什么什么姨的什么什么人,把老爷子弄了个晕头转向颇有点儿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意思。
小米高坐在玉米囤子上见了,忙喊道:
“等会儿,等会儿,一个一个地说,到底什么事?”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向下一指一位被挤在圈外的胖大婶:“你先说。”
被点名的中年妇女仰着头满脸堆笑:
“那啥,大侄女啊,这不嘛,我们几个都是河东村的,听说你收猪,我们家里都有猪要卖,实在赔不起了,给钱就卖!”
小米纳闷,自己啥时候成猪贩子了?
不过自己哪有能耐养那么多猪啊,再说往哪儿放啊?
内中有个机灵点儿的,一见小米面露难色,忙道:
“我们那猪都是从大猪场买的,才一年多点儿,我们也不求能卖个肥猪价,能卖个淘汰母猪价就行。剩下的玉米面也给你,你看咋样?”
小米听他这么说还真有点动心,不过,现实条件摆那儿呢,往哪儿放啊,总不能放院子里到处乱窜吧!
其中有个年纪大些的大叔似乎也想到这点,主动给小米出主意:
“大侄女,你要是真心想买我们的猪怕没地方养我给你出个主意,先看看猪,看中了定下来。回来沿你们家西院墙就着墙用预制板或者钢筋搭一趟猪圈,上面用石棉瓦盖上,用不了几个钱,有个三五天就能搞妥。”
小米有点活心儿,不过:
“说得轻巧,这个时候上那儿招干活的瓦匠去。”
还是那大叔:
“不行我们帮你找,我还可以帮你几天忙。”
嘿,人家为了娶媳妇盖新房,他们为了卖猪帮人家盖猪圈,服务够到位的。
不过小米心里清楚,前提是自己得买人家猪。
想了想从三米多高的玉米囤子上出溜下来,对众人说:
“先进屋留个地址和电话,明天最迟后天一准儿给你们信儿。”
送走众人后,小米一边搓玉米棒子一边同老爸核计,先给老爸打强心针,仔细分析了未来半年到一两年的猪市行情,又给老爸算了经济帐,然后征求老爸的意见:
“爸,你看咱们趁现在行情低多买些猪养怎样?”
陶老爸一向习惯于等吃等喝不管事,以前听老婆的,小米不在家听大女儿陶明月的,现在小米在家便对这小女儿言听计从。
再说,打从小米上学工作就没让家里操过心,尤其是上大学,居然没花家里一分钱,毕业一年后还给家里盖了三间房!别说村里就是镇上谁家也没出过这样的孩子。
工作这些年家里该置办的都给置办齐全了,给他也是夏添衣裳冬添棉,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捡他爱吃的没吃过没见过的不少买,她自己却省吃俭用攒了不少钱。
总之,在陶老爸的心里,他老闺女就是会挣钱会过日子的代名词。正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行倒是行,就是咱手里的钱得算计着来,现在买猪花不了多少,不过,用钱的日子在后头呢。再有,现在这讲究的什么科学养猪,爸也不懂,干些杂活计还行,具体怎么养还得你自己拿主意研究怎么弄,具体怎么干爸听你的。”
如今小米在家陶大勇也觉着日子过得有点儿滋味了,生活有人早晚精心照顾,家里的地也不多,养些猪也不错。
小米见?
阅读又见炊烟起 完结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