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恶董卓倒行逆施发矫诏联合讨董袁绍一到渤海上任,刘谦立刻派贾诩前去祝贺。想玩坐山观虎斗?想都不要想!董卓的这点小伎俩早就刘谦早就看透了,不是怕了袁绍,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建设嘛,发展才是硬道理啊!更何况袁绍家是世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也不是个好惹得对手啊,毕竟现在最强的且共同的敌人是董卓。如果两虎相争两败俱伤最后让董卓给收拾了,那才冤枉呢!
于是贾诩带上礼物走了趟渤海,一番慷慨陈词把袁绍唬得一愣一愣的。晓以大义、晓以利害,将董卓的险恶用心分析得透透的,同时袁绍手下也颇多能人异士,也纷纷附和贾诩,提议双方结盟共抗董贼,不能使董卓老贼的奸计得逞!袁绍本来就知道董卓没那么好心,多半是想使这就和刘谦斗个两败俱伤,现在手下之人又纷纷劝说,哪有不从的道理。于是贾诩的任务顺利完成,带着比带去送给袁绍的礼物更多的多的多礼物回到了信都,搞的刘谦感叹不已:这世家子弟就是出手阔绰啊,哪像自己那么小家子气,怎么说自己也是个挂名的皇族宗亲哪!抠门!太抠门了!
董卓收到密报,刘谦和袁绍相敬如宾,好的跟度蜜月似的,一点都没有要干仗的样子,气得吹胡子瞪眼,吓得李儒战战兢兢,生怕老丈人将怒火全烧在自己身上,那自己可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除了这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隐患,董卓倒是过的有滋有味。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曼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连董卓侍妾怀中抱着的婴儿也都被封为列侯。
董卓手下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是,要想独揽朝政,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对此,董卓在玩弄权术的过程中,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用拉拢、诱惑、排挤等手段打击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势力和集团。董卓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三人在朝中拉帮结派,沆瀣一气,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当朝大文学家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拢和征召。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后来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政府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我将诛杀你们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布置亲己势力外,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这样,董卓通过层层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满他的官员稍有动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
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董太后,以致董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了何太后。
这时的刘谦,正在信都大展拳脚。陈宫和贾诩每日忙于内政,主持各种改革实验工作,想方设法发展生产;魏延、张辽等忙于强军练兵;吕布日夜操练骁骑营,经过这段时间战马的收集补充,骁骑营已经扩充到二千骑;高顺的陷阵营也初见成效,经过刘谦的特批,对高顺的提出的所有要求有条件满足的一概满足,集中所有的铁匠为陷阵营每一个战士打造最为精良的武器,集中所有的工匠为他们制作最先进的装备!
这天,刘谦正在校场观看练兵,一名亲卫来报:“衮州曹大人传檄到此,请大人过目!”刘谦接过一看,檄文上说:“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奉诏?奉谁的诏?刘谦知道这个诏是曹操自己炮制出来的,此时的曹操已是今非昔比了。杀了吕伯奢全家后,曹操发现陈宫离开了自己,知道他是怪自己心狠手辣而又疑心甚重,心中鄙夷自己不仁,当下也不在意,连夜赶到陈留,寻见父亲,前因后果一说,便散尽家资,招募义兵。后又得巨富卫弘仗义疏财。曹操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没有多长时间,众乡勇纷纷来投。期间又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都任命他们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曹操声势大振,便起了矫诏联合各镇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心思。
虽然知道诏书是假的,可是这却是个消灭董卓的好机会。不知道吕布不在身边了,董贼还有谁来助他去守虎牢关!刘谦于是赶忙命人召集贾诩、陈宫及众武将太守府议事。
吕布首先就按捺不住:“大人,吾与董贼不共戴天,如若讨董,我愿为先锋!”
魏延急忙站出道:“延也愿为先锋!”
倒是张辽和高顺曾经是吕布的手下,虽然也想请战,却碍于颜面,没有站出来。
陈宫对曹操的为人实在是不感冒,于是也站在一边默默无语。
贾诩不紧不慢的道:“董贼势大,又挟有天子,不是哪一个诸侯可以与之抗衡的。要不然曹操也不会发檄至此了。依我看,董贼倒行逆施,如今有人牵头,必定从者甚多,但是人心难测,何况董贼在各地安插亲信,我料众人必不能齐心。我们可以先响应,然后静观其变。
“文和所言甚是,此战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可能满盘皆输!如果这样的话,天下之大,将没有我等立足之地!还是先谨慎的看看情况。我这就发檄响应。义兄可代我留守信都,以保我无后顾之忧。其余诸将,各去准备,随时准备出发!”
“是,主公!”
阅读三国创世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