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链接:d=4651132&extra=page%3d1
这里面有图片,不过要登陆后才能打开。
威廉明娜wilhelmina
全长1161m,全宽241m,全高337m。从名字判断应是威廉明娜级旗舰的首舰。自帝国历476年开始建造的威廉明娜级充分表现了高登巴姆王朝的风格,深受帝国大贵族和传统武人的喜爱。从外形上看是标准战舰的巨型版,成本也是标准战舰的三倍(两者在一块儿就像老爹和儿子),舰首配备30cm口径中子光束炮20门(这点存疑,按标准战舰的设计来推理,下方4个炮门应是大口径轨道炮),全身覆盖重甲,给人以移动要塞般的压迫感。相对的,虽然装备了四台大型推进器(每台都可提供一艘巡洋舰级的推力),重炮重甲的装备还是极大限制了机动性,面对同盟军舰载机群的缠斗会感到相当头疼。本级旗舰的生产线和旧舰还被改造生产为帝国军航空母舰和雷击艇母舰。
本舰配属于米克贝尔加元帅,帝国历484年至487年间担任帝国军总旗舰。米克贝尔加元帅退役后,本舰成为菲尔格尔男爵座舰参与了利普休塔特叛乱。在贵族联合军惨败之时,菲尔格尔男爵遭参谋舒马赫上校射杀,而威廉明娜则行驶到费沙后被拆解出售。
柏林berlin
全长1161m,全宽241m,全高337m。威廉明娜级旗舰的大贵族改装型,纯以夸示贵族荣耀为目的而建造。因为设计上是以确保大贵族的人身安全为优先考量,使得本舰成为防御至上理念的极端体现。除了威廉明娜级固有的重型装甲舰身之外,本舰两侧还各连接了一艘盾舰(由于是贵族个人出资设计和建造,因此没有统一形式的名称,帝国军兵工厂也不生产这种非制式舰艇),这种盾舰全长1314m,全宽74m,全高192m,侧面配置了少量副炮,具备标准战舰级的动力和装甲,极大增强了本舰侧舷的防御(遮住肚脐露了腚,你咋不在顶部和底部也加盾舰呢?)。同时也拜盾舰所赐,本舰的侧舷副炮因射界被挡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而被拆除,而额外增加的质量和体积也使威廉明娜级机动性和回转性差的问题更为加重。
本舰的荒谬之处在于原本宝贵的舰内空间竟被大贵族私人占用,布朗胥百克公爵不但拥有数百平米的个人居住空间,还有贵宾室、舞厅等娱乐设施。而维持这些设施的运转占用了大量能源,致使主炮出力降低至标准战舰级甚至是巡洋舰级的水准。
本舰是布朗胥百克公爵的私人旗舰,在帝国内乱中担任贵族联合军的总旗舰,战败后遭帝国军虏获并被除籍。
奥斯特马克ostmark
全长1161m,全宽241m,全高337m。威廉明娜级旗舰的大贵族改装型,是一直和布朗胥百克公爵互别苗头的立典海姆侯爵效仿柏林而建造的私人旗舰。总体风格和性能与柏林相去不远,只是两者的盾舰稍有不同。奥斯特马克的盾舰全长1135m,全宽75m,全高180m,侧面副炮数比柏林的盾舰多一些。
本舰是立典海姆侯爵的私人旗舰,在奇霍伊萨星域会战中遭到帝国军吉尔菲艾斯舰队的奇袭,本舰抛弃两边的盾舰急速逃往格尔米逊要塞,要塞陷落后被帝国军虏获并被除籍。
人狼beiowolf
全长988m,全宽242m,全高248m。人狼级改造旗舰的首舰,该级在帝国舰艇发展史中,属于传统旗舰和以伯伦希尔为代表的新一代旗舰之间过渡型号。
本级舰体是以标准战舰为基础,再融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加以改造。本舰舰首呈流线形,下部的颚装突出部配有6门中子光束炮以及和光束炮同轴的轨道加农炮,这种设计有牺牲火力增强防御的考量。舰体下部集约配置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阵列,同时舰载机格纳库也设置在此。帝国舰艇设计人员发现,推进轴与重心轴分离更有利于提高机动性,所以本舰的推进器是配属在舰体两舷,而非传统战舰那样直接安装在舰体尾端,这些改进在今后的旗舰设计中得以发展。
本舰于帝国历487年配属给“疾风之狼”米达麦亚中将,在各大重要战役中充分发挥了其高速作战的性能。
托利斯坦tristan
全长979m,全宽242m,全高235m。人狼级改造旗舰的第二号舰,和人狼同时期开发的新型旗舰。和人狼不同,托利斯坦的推进器较小,而且主炮是隐藏式,以致于同盟军方误以为该舰是极端防御型旗舰。事实上本舰也装备了大口径中子光束炮,而轨道加农炮、荷电粒子光束炮等副炮也有同盟旗舰的水准。
本舰于帝国历487年配属给“金银妖瞳”罗严塔尔中将,参加了帝国军各大重要战役。新帝国历2年8月开始担任新领土治安军旗舰,在第二次兰提马里欧星域会战中遭部下格利鲁帕尔兹反戈,面对接踵而来的实弹攻击躲避不及而受到重创。罗严塔尔伤重而死后,本舰系留海尼森军用宇宙港,除籍。
伯伦希尔brunhild
全长1007m,全宽264m,全高273m,乘员1171名。主要武装:
25cm口径中子光束炮16门
12cm口径轨道炮8门
6cm口径荷电粒子光束炮8门
导弹发射管和镭射机枪数不明
舰载艇:瓦尔基里36艘
帝国军最先进的试作型旗舰级战舰,性能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帝国旗舰。伯伦希尔的主体结构由纺垂形的上部舰体和台座型的下部舰体两部分构成。上部舰体前半部的容积主要由主炮和其能源发生器占据。不同于帝国战舰常见的大口径长炮身舰首同一平面集中配置,这种配置形式会因炮身间的热干涉而影响射速,单位面积能容纳的炮门数也有限,伯伦希尔的主炮则是以隐藏式炮塔的形式在倾斜的上层甲板上阶梯状配置,射速得以提高。虽说按口径划分只能算中口径主炮,但由于采用了新设计的光束发生器,出力可与大口径主炮匹敌。而且各炮塔自由度很高,可分别寻的瞄准射击,所有主炮集中炮击时威力巨大。
上部舰体的中央部表层是舰桥,这里集中了大量指挥管制设备,因为伯伦希尔是试验性质的旗舰,这项功能被加强到了极致――最多可统帅十万艘规模的舰队!(事实上并无必要)舰桥部后方是超高速推进器的主机,反应炉的一部分辅助设备暴露在舰外,这一点防御上的漏洞颇受人指责。事实上本舰的防御装甲是前所未有的坚固,如果不是要塞主炮级光束炮的话是难以贯穿的,况且反应炉主体仍设置在舰内深处,所以接近战时仍能提供充分的防御力。反应炉之后是呈左右对称的四台推进器,总推力可达传统大型战舰的三倍,在战斗时能发挥出不逊于巡洋舰的机动性能。(逆天,真是逆天……)
下部舰体的前端是传感器阵列,这里集中配置了光学传感器、重力波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以及ftl超光速通信天线,这些设备在侦察、通讯和导航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下部舰体的后部是舰载艇格纳库,最多可搭载36架瓦尔基里、4艘联络艇、2架空天飞机。最下端则是逃生艇的格纳库,配有4艘定员数为250的大型逃生艇及另外8艘较小的,当然此类救生艇在全舰各处也有配置。
伯伦希尔最赖以成名的便是其坚不可摧的防御。全身采用银白色涂装可有效反射光束类武器的攻击,曾在列古尼扎行星上空遭遇战中受到同盟战舰20cm口径中子光束炮的近距离射击却毫发无伤。再加上纺锤型的舰身和超强装甲,甚至可以弹开威力较小的实弹攻击。
由于是追求性能的试作舰,伯伦希尔的配置无所不用其极,带来的后果就是成本高昂,可生产性极差,并未确认有同型舰。
本舰于帝国历480年奥丁第18船厂竣工,因大多数帝国军将领都习惯乘坐传统型旗舰,所以对这艘风格迥异的新型旗舰并不感兴趣(我不信)。直到486年才由皇帝佛利特里希四世将该舰下赐给因第三次提亚马特会战的武勋而晋升上将的莱茵哈特;冯;缪杰尔,此后作为莱茵哈特舰队旗舰和新帝国军总旗舰活跃在战场上。
巴巴罗沙barbarossa
全长986m,全宽257m,全高231m。两军之中唯一采用红色涂装的旗舰,伯伦希尔的量产试作型(至于是否为伯伦希尔级的第二号舰这点并无定论),设计上沿袭了伯伦希尔的优点但并未采用极端配置,所以实用性和可生产性得以提高。舰体的形状介于伯伦希尔和人狼级之间,舰首正面及侧面配有强力主炮群(此处存疑,从未见过能将中子光束炮配置在侧舷的),瓦尔基里的搭载量也达到了轻型航母的水平,由此推测本舰应较为擅长速攻近身作战。
本舰于帝国历487年配属给吉尔菲艾斯一级上将,在亚姆立札星域会战和奇霍伊萨星域会战中建立奇功。吉尔菲艾斯被刺杀之后,本舰永久驻留于奥丁宇宙港二号泊位。
帕西法尔parzival
全长991m,全宽296m,全高243m。罗严克拉姆王朝建成的第一艘旗舰,基于流线形的舰体,白瓷色的涂装等特征,个人认为这比巴巴罗沙更像是伯伦希尔级的第二号舰。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对于本舰暂不做评论,详细资料等今年9月帕西法尔的盒蛋发售后再做补充。
本舰于新帝国历元年配属给缪拉一级上将,以替换在巴米利恩星域会战中被击沉的伦贝克。本舰参加了马尔;亚迪特星域会战、回廊之战和希瓦星域会战等重大战役,由于缪拉经常担任后卫的角色,所以本舰与敌军交战的机会并不多。
王虎konigstiger
全长815m,全宽152m,全高222m。王虎不但外形上是一艘大号高速战舰,从性能上讲也是高速战舰的升级版。舰首16门大口径长炮身中子光束炮,火力强射程远;经过强化的舰尾推进器,其加速性能在旗舰中首屈一指。凭借以上优势,王虎和它的黑色枪骑兵舰队总能在战场上发起势不可挡的正面攻势。但是过分强调加速力也会造成灵活度不足的缺点,若在加速过程中受到攻击,这类舰艇将很难规避敌军炮火。
本舰配属于帝国头号猛将毕典费尔特中将,参加过亚姆立札星域会战、兰提马里欧星域会战、回廊之战等诸多大规模战役并成为同盟军的梦魇。
克瓦希尔(kvasir)
全长722m,全宽198m,全高181m。和威廉明娜、王虎一样是标准级舰艇的大型版,虽然比标准巡洋舰大了一圈,但在旗舰群中还只能算一个小个子。本舰的配置比较极端,除推进器、武备区域、舰桥周围装备重装甲,其余部分均着轻甲。这使得本舰的总质量只有同体积战舰的80%,再辅以大出力推进器,可发挥凌驾于巡洋舰的机动性和高速战舰的加速力。出色的机动力也可轻易规避速度较慢的实弹攻击,却有被敌方大出力光束炮直击击沉的危险。
本舰配属于梅克林格中将,平定贵族联合军叛乱之后,由于梅克林格更多时候是担任幕僚总监或舰队参谋,所以本舰上前线的机会不多。
佛尔塞提forseti
全长938m,全宽210m,全高215m。佛尔塞提级旗舰的首舰,该级旗舰的设计目标是建造出一种超过高速战舰的加速力及坚固防御并重的战舰。推进器采用像高速战舰般的集中配置法并覆盖重甲保护,以此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相对来说,这一级的攻击力并不突出。
本舰的设计注重单舰行动及统帅小规模舰队方面的能力(这不是分舰队旗舰么……),布置在舰体各处的传感器都经过优化,且舰内增设大量导航电脑,对目的位置坐标定位能力很强,瓦普跳跃的用时比其它战舰更短,在星路图完备的边境星域执行任务最为合适。虽然舰首只配备12门中口径主炮火力并不强大,但依靠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协助使主炮的射击精度出类拔萃,在亚姆立札会战中曾有12光秒之外准确命中同盟战舰的记录。
本舰于帝国历488年利普修塔特之乱时配属于克斯拉中将,同年10月克斯拉转任帝都防御司令官兼宪兵总监,本舰也随之成为帝都防御舰队旗舰,所以多数时间都系留在奥丁军港中。(要我说,该舰去作武装商船或是海盗船更有前途)
史基尔尼尔skirnir
全长945m,全宽210m,全高223m。佛尔塞提级旗舰的第二号舰,舰首配备的8门30cm口径中子光束炮和舰尾集中配置的四台大型推进器,形成本级旗舰中最强的攻击力和最高的机动力。和王虎、亚斯克利姆一样属于同盟军最怵的高速火力型战舰。
本舰于帝国历487年3月配属鲁兹中将,同年10月13日在勃鲁索伦星域大败同盟第12舰队。新帝国历2年12月鲁兹上将在乌尔瓦希叛乱事件中阵亡,之后本舰永久系留于费沙军港,除籍。
火龙salamander
全长992m,全宽210m,全高244m。佛尔塞提级的第三号舰,和其它战舰不同,火龙在设计上侧重于行星登陆作战。考虑到光束武器在大气中威力衰减,同时舰体受到实弹攻击的可能更大,本舰装备了很多实弹武器,防御上主要是依赖装甲而非防御力场。底部钩爪状设备是用于将舰体悬停于山丘等崎岖地形上(知道为啥派瓦列去地球踢馆了吧?)。
本舰配属于瓦列中将,参加了自亚姆立扎会战以来的各大战役,特别是新帝国历元年7月率领5440艘舰艇剿灭了地球教。
维札尔vissarr
阅读网游――银河英雄传说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