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甜美的笑容,高挑的身材以及典雅的装扮都成为吸引聚光灯的焦点元素,
可以在这里听到上海的一种甜蜜的香味。
你像他那个,“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齐唱,月下的树儿都已睡,只有那夜来香,吐露出芬芳”。那个节拍,伦巴,然后很舒展。
“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完全一派大都会里的奢华。
而夜,的确是现代都市的一个标志。
上海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
它有各国租界。
像外滩那一带,那个建筑,上海的建筑它是万国博物馆,博览馆。
“外滩”的建筑就是英国帝国的威严的表示。
后面“摩天大楼”是美国的商业化的建筑。
“虹口”那是日本的建筑。
而到法租界那儿,完全是法式的文化了。
市中心的地区以前叫“霞飞路”,那儿就是一个法租界典型的,就是以梧桐树为标志的地方。
那时候法租界是拒绝高楼的。
旧上海呢,它有很多高雅的文化元素,但是人们常常看不到这一点,就只看到了舞女和流氓。
但它的主流是什么,它主流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城市文化,它又能够兼收并蓄所有东西。
上海有没有舞女,有没有流氓?
在闻名海内外的百乐门,座落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愚园路二百十八号,令沪上老舞客念念不忘的,还有三十年代红极一时,以演奏爵士和夏威夷音乐著称的吉米乐队。
路边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几个犹太人在里面弹着唱着。
上海当然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但它有一种奇异的智慧,就把这些揉合一下成为这个东西。就是中西方交融起来的产物。
它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一个东西。
它有一种高雅的情调,很通俗的语言,是文人写的是市民生活的音乐。
二.
走进百乐门,其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不凡的品位征服了整个上海滩,也征服了陈颖弘。
在当时享有的东方天堂美誉,成为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舞动了起来,伦巴,恰恰,看得她是眼花缭乱。
回马廊依旧,爵士乐犹在,但这些舞动的人们仿佛在轻诉“往事不要再提”。
以舞著称的百乐门在夜上海树立了最经典的金字招牌。
百乐门以中西合璧,相容并蓄的复古气质活跃在上海,上海老街最后的夏天夏日的黄昏降临,老街居民便铺开躺椅或搬来方凳,白天静谧的弄堂顷刻热闹起来。
上海的曲艺主要有滑稽和评弹两种。
其中唱滑稽,又称";独脚戏";是上海本地的";土特产";,不管清晨,午后,还是晚间,总会传出阵阵清丽,软糯,甜润的评弹声调。
在整个三十年代,逸园可称是上海最高级的娱乐和交际场所。
当时虽也有好几处娱乐和交际的高级场所如法国总会,上海总会,花旗总会等,但都是实行会员制的高级俱乐部,主要对本国侨民开放,即使是“高等华人”,要想入内也是难上加难。
而逸园是对外营业场所,只要花钱消费便能入内,于是这便成了最热门的华洋杂处的社会交际场所。
当然,里面的消费是十分昂贵的,尽管收费如此昂贵,却还得提前一个多月去预订,否则便有向隅之虞。
当时上海最有名的营业性舞厅如仙乐斯,百乐门等舞厅中都只供应咖啡,茶和汽水等饮料,并无西餐供应,而到逸园的舞厅中去却能一边品尝法式佳肴,一边婆娑起舞,无疑是件乐事。
上海的子夜因无数的珠宝而闪闪发亮。
夜生活的中心就在那巨大的灯火阑跚处。
快乐,杜松子酒,爵士乐。
上海一切都是无拘束。
伴舞女郎她们亲亲热热,俄国的,中国的,日本的,朝鲜的,欧亚混血儿,有时还有其它的。
舞厅成了上海城市环境的另一个著名,或说不名誉的标记。
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阳台上另有一个舞池,玻璃地板,下方有脚灯,让人感到像在鸡蛋上跳舞。
舞台正对着人口,上面是乐队,都是俄国乐师,但奏的都是最新的爵士乐。
陈颖弘她们来到的时候恰逢表演开始。
表演合唱的也是西方女子,有些是金发美人。
穿戴很少,帽子,浅帮鞋和非常细的腰布。
和合唱队姑娘相比,演得不算好,但常用不流畅的英语唱最新的歌。
歌舞升平,乱世之中倒也出现不少绝色佳人,
她那把低沉柔又带懒慵韵味的磁性嗓音确教歌迷如痴如醉,加上她那一口京片子,唱歌咬字吐词唱出感情,更夹有种放浪形骸的味道,教喜欢听她的歌的人们永不忘怀。
陈颖弘频繁出入上海的上流交际社会,为的是打好基础,迎接姐妹们的到来。
她表面上已和军统脱离了关系,除了对重庆本部负责,不受任何人领导。
灯光摇曳,媚影闪烁,旗袍下那裸露的女人的美腿,绅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老上海对她是一场纸醉金迷,似幻似真的梦。
对于女人而言,人生经历越简单就越幸福。
生活中的她,单纯,活?
阅读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