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么这个病人是什么类型呢?”
赵主任目光炯炯地看着我。
“是……是外髁劈裂型。”
我死死地瞪着x光片,唯恐看漏了什么。
“哦,应该怎样处理呢?”
看来他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石膏外固定或者切开复位内固定。”——这是《外科学》书本上的标准答案。
“啊呀!”
赵主任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隔着台上的病人望向老鲍,“老三,孺子可教也,”
他指了指我,“这个小家伙反应倒是蛮快的,回答也很流利,虽然是在胡说八道!”
“腾!”
我的脸涨得通红,局促不安地看看鲍主任,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老鲍眼皮也没抬,只是摇了摇头,继续自己手上的活计,只有钱大师兄朝我闭了闭眼微微颔首,半是鼓励半是安慰。
“小黄啊,我不是课堂提问呀,”
赵主任痛心疾首地说着,“光会背书有什么用?你看看,”
他的手指在已经切开的手术野上空转着圈圈,“有病人你不看,去看片子?亏得今天的片子拍得清楚,你总算没有讲错分型,但是你要记住,任何影像学的检查都会发生误差,只有目视最可靠,懂不懂?”
“懂。”
我点头答应,暗自松了口气,还好错得不算离谱。
“还有,我问治疗方法,你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什么‘石膏外固定’!完全是照本宣科!”
赵老头越说越生气,“你也不看看病人的年纪,能不给他复位吗?去!看病人多大啦?”
我战战兢兢地探过头去,看了看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面部:“三四十岁…”
“哼!又胡说啦!三四十岁!你应该回答‘中年男性’!你是医生,不是老百姓!明白不明白?”
“明白明白。”
我脑门上热汗直流。
“那么中年男性病人能不复位吗?”
“呃……不,要复位的,还要内固定。”
我的话说得哆哆嗦嗦。
“为什么?”
老赵依旧瞪着眼看我。
“因为如果不复位就加以外固定,将会造成胫骨平台关节面不齐,病人正在壮年,活动力强,很可能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我偷偷向侧后瞄了瞄,钱师兄一边缝着血管,一边微微点头示意,鲍主任发觉了,从操作台下踢了他一脚:“专心点!不要开小差!”
“嗯,不错,书上没有提及适应征和禁忌征,你就自己编一套,编得蛮像回事嘛!好,好……”
赵主任点着头,弄得我哭笑不得,“临床医生就应该学会融汇贯通,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是书本上笼笼统统的病,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很微妙地影响病人一辈子的生活,要慎之又慎,晓得伐?”
老前辈的教导语重心长,说得我频频点头。……
我和赵主任这边进行得很顺利。
他颀长的手指灵巧地揭起劈裂的胫骨外上髁,轻轻一提,向上推了推,将楔形的骨片严丝合缝地按在上帝安排好的位置上,我操起二氧化碳气钻打了两个完美的孔眼,老赵赞许地点点头:“嗯,手艺还过得去,”
他把不锈钢钉和旋刀塞进我手里,“干吧,小心点,弄碎了骨头我剥你的皮。”
我小心翼翼地用螺丝刀顶起钢钉对准小孔,右手腕慢慢地拧转,第一次卡住了,我连忙反转几下退出,一缕殷红的鲜血从小窟窿里流了出来,老赵用纱布醮了醮,鼓励道:“再来,胆大心细,一次成功。”
我感激地看看老上级,定定心再次尝试,这回终于进去了,一旋到底,第二枚钢钉同样成功。
我扔下手里的旋刀,一屁股坐在圆凳上长长地吁了口气,后背上汗如雨下。
“小朋友,第几次干这个活?”
赵主任问,眼里带着笑意。
“第一次,以前光让我缝皮了。”
我重新站起来,抓起吸引器管帮着上级清洗手术野。
“哦,不错嘛,”
老赵从护士手里接过持针器开始缝骨膜,头也不抬地对老鲍说:“老三,这个小黄以后跟我啦,哈?”
“不行不行,小钱刚出徒就给你抢去了,王兵又走了,黄军再给你?我这组就没年轻的啦!”
“你日子不好过?我都快揭不开锅啦!小钱明年春天要考研究生,肯定不回来了,是吧,小钱?”
钱师兄尴尬地看看两位主任,一言不发地低下头。
“他一走,我这里一个主任带两个副主任,再下去就是洪良啦!他连住院都不是,呵呵!三个光杆司令……”
赵主任苦笑着摇摇头。
(bsp;“第三组老蔡那里……”
鲍主任试探地问。
“拉倒,”
老赵一撇嘴,“他老早就破产咧,去年他带的王建中去澳大利亚了,连快到手的副主任职称都不要了,今年年初又跑了一个研究生,回去读博士了,也是要走呀,现在他就靠进修医生和实习生撑门面,天天跟我哭穷,打他的主意?想都?
阅读我的青年岁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