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新(1861――1930)
字承梅,福建侯官(福州)人,光绪元年(1875年)春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四期学生,六年(1880年)毕业,上“扬武”舰实习。翌年底,船政派出第二批出洋学生,李鼎星是仅有的两名驾驶学生之一。在英留学期间,先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上皇家海军“斯卫福舒尔”舰实习,旋返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进修炮术。留学生洋监督斯恭塞格对他的评价是:“学有心得”,“明决持重,有管驾大船之才”,“兼可充船学、炮学及炮台学教习”。1886年学成回国,调入北洋舰队,授以五品军功补用千总。十五年(1889年)初,按《北洋海军章程》额设官缺任命各级军官,李鼎新升署右翼中营游击,“定远”舰副管驾。三年后实授右翼中营游击。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随舰队参见了黄海海战,提督丁汝昌受伤,李鼎新协助管带刘步蟾指挥作战,表现出色。九月二十三日,李鸿章奏保海军出力员弁,李鼎新以参将尽先补用,并赏给振勇巴图鲁勇名。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在威海保卫战中,“定远”中雷搁浅,旋即勇水雷自行炸毁,以免资敌。北洋舰队覆灭后,李鼎新于二月间呈文条陈海战失败的教训,并据以提出整顿海军的具体建议。四月,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纠参北洋海军失职官员,李鼎新受革职处分。直到二十八年(1902年),经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奏保,李鼎新才被开复原官。宣统三年(1911年)初,署理新设海军部军法司司长,简授海军正参领(及海军上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元年刘冠雄出任海军总长,以李鼎新为海军部参事,8月赴各省检阅军舰,12月4日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刘冠雄保举李鼎新接任,驻上海。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时,李鼎新协同上海镇守使击退革命军。1915年12月5日,因“肇和”军舰起义投奔革命,李鼎新被袁世凯撤职。1916年6月5日在上海率第一舰队脱离北京政府,加入护国军,迫使段祺瑞恢复旧约法和国会。1917年1月20日晋升曜威将军,1921年5月继萨镇冰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海军总长。1924年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李鼎新随之去职。1930年病逝于上海,终年69岁。
在中国的近代海军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有很多洋员反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意格就是其中之一.
在福建船政创办及发展过程中,有位外国人参与其事二十余年直至逝世,发挥了诸多重要作用,他就是曾被聘任船政正监督的法国人日意格。
日意格(1835―1886年),自幼家庭贫寒,勤奋好学。他涉猎颇广,尤其对造船、驾驶深感兴趣,后成为法国海军一名年青上尉军官。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他随军来华。1857年12月参加了攻占广州的侵略活动,1861年任宁波海关税务司,在任上出面组织“常捷军”,任帮领,支持浙江巡抚左宗棠镇压太平军,由此与左宗棠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1863年。左宗棠开始酝酿设厂造船,就经常与日意格和另一法国军官德克碑商讨造船事宜。
客观地说,日意格为中国第一家造船厂的创设及最初的顺利发展,花费了心血,施展了才干,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值得肯定的。鉴于他的功绩,清政府于金钱酬劳外,也给了他诸如赏一品提督衔、花翎、穿黄马褂、一等男爵、一等宝星等荣誉。
还有很多他的事迹,以后我将陆续将这些上传上来让大家了解.
;
阅读致远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