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将军、都统阅水操,均在鲤冈麓武圣庙下之观音殿。先背旗兵二名,枪兵若干名,单队兵丁若干名;次演水围,背旗兵二名,兵丁若干名;次演水围,背旗兵二名,兵丁若干名;次演泅水,兵丁若干名;次演过剑河斗快,兵丁若干名;次演爬桅,兵丁若干名。最辛苦者莫如斗快,非素娴水务者不能胜任。次则爬桅,爬桅能高立赶缯船之桅顶,演种种武技,演毕打生斛斗落于水面。次则放水枪者,能足踩水中,胸部现于水面,两手放枪,枪长二尺,故名曰“水枪”。
而泅水及水围之兵丁,水量最下也。其背旗兵皆称水教习,系报水出身也。至壮丁之报水者,则由协佐送考甲缺或二次或三次不等,其执令及号炮,刚在剑屿也。若届总督五年一次大阅各营水陆等操,则本营水操在南台江面操演也。
清代水师的训练还是比较严格的,有制定训练的规章。要求水兵训练不公要提高单兵的素质,更强调增强每艘战船的整体作战能力。八旗水师各部一般由驻地的将军或正、付都统率领,开赴预定的海面或江面,进行会操。在海上会操的有天津、奉天、福州、广州、乍浦的八旗水师。战船因海品附近演练防守海口的战术。很少到远海去训练。因此,缺乏远海作战的能力。每年上至八月间,各地八旗水师于潮平风顺时,张帆起碇,列阵启航、鸣炮操练。官兵们体验“风色水性”,练习“驾驶、行阵等法”和“凫水、打枪、斗械、爬桅”等技能。其余时间,各部在营地进行基本操练,讲习水上战术。
清军所谓的严格不过是闭门自己认为罢了,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海军水师的发展,此所以被欺负之根源,水操之外还有船操,也是如此,多为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可见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阅读致远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