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重庆发展,球迷支招_足球钱多惹的祸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5节 重庆发展,球迷支招(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重庆发展,球迷支招

直辖后的重庆,来渝传经送宝的理论界权威、学者、高人如过江之鲫,来了一拨又一拨。高人毕竟是高人,大都言之成理,点子过人,遗憾说说的多,能见诸实效的则少。

这不,高交会的论坛刚结束,新近的“城市形象和企业品牌”研讨会又开张。且看来人的名头:名牌战略研究专家李国保,北师大副教授、影视博士于丹,中国政治大学教授孙选中,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秦启文,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廖元和……。

会后长安、嘉陵、力帆和重啤四大集团公司联合向全市企业发起《创名牌、建名城、塑重庆新形象倡议书》。

由此不难看出,整个会议落脚点,就是如何创名牌、建名城。

于博士讲:所谓的名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色,且是唯一的。

李战略称: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必须要有大批的名人、名企、名产品等来支撑,重庆应挖掘历史名人、遗址等,并包装名企、名产品。

其著名论断是“五名”方针,即名牌产品、名人、名厂、名企业家、名地。他认为,专注于其中之一,重庆城市形象就有了依托载体。

于博士还提到了重庆人的“麻辣”气质,忠信刚毅(笔者加一句,坚忍不拔)。

孙教授的名言是: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存在自然、文化和经济三类变量,其中经济是基础,发挥核心作用的则是企业品牌。

笔者受研讨会专家言论的启示,也斗胆在泰斗面前,凑个角,发发歪言。因身出无门,只是一介球迷,谈足球的多。不妨从足球看过去,谈谈创名牌、建名城。

不自量力,不对之处,请各位专家、教授指教。

我欣赏于博士的那句话,所谓的名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色,且是唯一的。更欣赏他对重庆人的鼓励:“麻辣”气质,忠信刚毅,坚忍不拔。

我在想,什么东西在现今中国才算得上唯一的,而且可以实现的呢?

笔者首先想到了足球,想到了隆鑫付出的几千万,想到了嘉陵、红岩付出的数千万。想到了力帆付出的二个亿。如果我们像抓足球那样抓名牌、名城战略,那么其资金不就会有保障么?

抓足球都有一个副市长,那么抓名牌、名城战略,岂不要个更高级别的长官,那就非市长莫属了。

尽管对足球的高投入非议颇多,但其网开一面的政策,我想,对抓名牌、名城战略而言,只能更高而不可能不及。来自足球的第一个联想,解决了名牌、名城战略的资金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了可行性的问题。让我们这些专家、学者的高见,有了兑现的机会。

来自足球的第二个联想,给我起缔。什么才算得上中国唯一的?当隆鑫用一千五百万元,购买寰岛一年冠名权的时候,我曾提问到,为何他不用这笔钱,引进十名博士,为他工作十年呢?按这个思路走下去。当力帆一年不到在足球身上花了两个亿的时候,又问到,他为什么不用每年一千多万,引进百名博士,为他工作一年呢?(二亿要维持十到二十年)要知道,韩国现代集团,光汽车,就有一百多个博士在进行着不懈的研究。

翻开中国大陆的现在史,我问了不少人,在中国大陆,有哪一个企业有一百个博士在工作?多数人答,不知道。好象没有。我到想知道能有这样的企业站出来告诉我,他们有。

用百名博士从事摩托车开发,用百名博士进行汽车开发,用百名博士进行生物化学的开发……。这就是我,一个球迷为重庆规划的全国唯一。

只要重庆有得三、四个或更多个百名博士的开发团队,你看,那重庆的知名度在国内,在国际,可以说不摆了。

记得嘉陵厂的老总谈到重庆的摩托车水平时,说重庆现在仍停留在仿制阶段,所获专利,多是外观造型。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开发创新能力。

尽管有那么一、两个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但规模和投入与国外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在大批量生产摩托车的二十年间,我们始终是跟在人家的后面一步一趋的爬行,不难想象这样的名牌当走进世界时,只能是廉价货的代名词。可见,现今的名牌、名企、名企业家,不靠科技投入,进行深度的开发,你这个名牌“板凳”的厚度够吗?能维持得久吗?

如果我们重庆的摩托邦,能集中资金建立相应的科研中心,共同使用避免重复购置的高精尖设备,而各个大集团公司的博士组成的小组,既可以独立列题研究,又可以组织攻关,像日本的彩电攻关一样,某项成果大家投入,利益共享(实际上长虹和菲利浦就是联合开发,利益共享,这种开发模式世界通用)。

重庆的汽车生产也大致如此,庆龄也好,长安也罢,哪一家不都是靠日方开发一种,就引进一种,生产一种,就靠那种卖钱。显然,开放的世界,这条路,走起来更加艰难。

这种所谓的名牌,连脚都站不稳。事实上,只有当自己开发生产的汽车,其水平与韩国相当,且从政府官员开始,不迷恋洋货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业才长得大。靠什么?只能靠中国自己的人才,坚持不懈的开发研究,当我们下决心并付诸实践引进百名博士研究汽车的时候,我们的对手才能感到些许害怕和担忧。

名人,用不着去挖掘,也用不着一门心思去寻觅,在这三、四百个或更多的博士集团中,难道出三、四个或更多的名人,会很难的么?

事实上,你就把王蒙引起重庆,并不能代表你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成百成百名博士的引进不仅开创了中国企业界的先河,而且只要提供现今足球运动员享受的礼遇,我想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这些博士一定能在自己的国土上,干出自己人生的辉煌。

孔雀不只会东南飞,那就看你怎样对待它。当袁隆平的收入不如符宾的时候,袁隆平不计较,但博士呢?他不寒心!

善待知识,这是一个球迷对寄希望于名牌、名城战略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忠告。

01-12-21p10:45

第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1-12-2321:05:49.0)

为重庆医科大学的气魄鼓掌

财大气粗的重庆企业家、乃至于政府官员,对引进人才的大投入兴趣不大的时候,重庆医科大学却捷足先登。报载:重医大立志“造星”。该校的“造星计划”包括“名家名医工程”和“人才工程”:准备培养和引进一批40岁左右获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过的教授和副教授,同时培养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博士和硕士,为科技强校注入新鲜血液。

5年中,该校年度科技投入预计将达到2千万元,并为科技人才提供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该计划培养出该校自己的院士。(见晨报01-12-23a4)

话又说回来,人各有志。投资足球的老板自有他的打算,比如我们的尹明善老总也称,要加大足球的投入,只不过是为了继力帆庆功酒的销售后,力帆洗衣机、力帆电视机登场。这洗衣机也好,电视机也好,在国人中并不新鲜,家庭拥有两、三台后,好象不再想要?你能搞点新鲜的吗?最好世界没有的?要知道中国自有的一类药物一共才三个,所有的二类药物,都是仿制,引进别人的技术生产。一个大国,创新和开发连韩国都不如,真的感觉好悲哀!01-12-23p2:15

第2条回复:作者:首席评论员(2001-12-2321:16:13.0)

重庆

直辖市的牌子

中等省份的架子

单列市的底子

阅读足球钱多惹的祸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