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当毛遂自荐-三谈钱多惹的祸
亚洲区十强赛预选赛刚打完,国内球迷对国足表现的非议稍有缓合的时候,大腕球星郝海东站出来发了一通y言,风平浪静的足球界又掀起了一阵浪花。
一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更何况一个球员,一个在国内称得上腕的球员。
这种现象,即使在意甲赛场,一个队的球员发表对主教练的不同意见也屡见不鲜,不足为奇。问题在于,这个球员是暂时没有入主教练法眼的大腕,即或是为了给上不了场的本队球员打抱不平,这通言论又当别论,值得思考。
对米卢,愚同意央视刘建宏的看法,属于国际大师级的教练,这是世界公认,有目共睹,用不着像我们小郝所说,一个人提个包到中国来,就掉了价。或者说拿了高薪,输了,打起被包就走人。
米卢还有他职业教练的荣辱观,他在中国失败了,即使有千张口,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他始终抬不起头,说不起话,但在世界这个国际大家庭,可能我们听到的将是另外一番语言,中国足球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信,走着瞧。
中国足球的问题,反映在球员身上的更多,最显著的就是比赛的随意性,反复无常,大起大落,令人难以捉摸,作为中国球员的一员,郝海东也不例外,对此米卢身处其境,有所身受。
高峰重庆球迷喜欢,但他在重庆上过几次场,打过几场比赛?这就是腕们的脾气。
惹不起,躲得起,挂牌出售,让你一走了之。
还有一个彭伟国,上场时候比高峰多,但遵纪守序差强人意,俱乐部只好忍痛割爱,前者差点落得无人要的境地,彭伟国稍好,在塔瓦雷斯抓住现行后,反客为主,硬是让老塔走人。
哥们人缘好,老塔一走,平安居然打了几场好球。这些脾气尽管不是优点,但在中国球员身上表露无遗。郝海东、孙继海你说呢?
当孙继海一人从后门走下飞机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球迷,当时的心境,真不是个滋味。这小孙又咋哪?在欧洲的俱乐部,再大的腕,总不可能如离群的孤雁,独往独来,我行我素吧!
这个时候你想没有想过国家形象,国家的利益?这又是腕们的脾气。
至于无端指责裁判,硬是腕们的家常便饭。
一个以足球为职业的运动员,表现何以反复无常,反差之大,出乎常人预料?原因在于“钱多惹的祸”。
俱乐部一年投入数千万元,尽管投入谈不上有大的产出,上得马来就难脱身,如果降级,身价立马降价,市里领导、球迷的责怪铺天盖地,你担当得起。
咬着牙硬撑,唯一的要求,不降级,拿冠军。后一项,不管行不行,劲总要提。于是,球员,特别是球星,成了不可得罪的大爷。
中国教练败下阵来的多,外国教练也不例外,被称之为神奇教练的桑特拉奇,塔瓦雷斯,最终都以离开中国了事。试问,在沙特执教的桑尼,你能说他在沙特的收入比中国低吗?你能说他在中国无能,卷起铺盖走的人吗?
腕们得意之处是,一离开他这个红萝卜难成席,有恃无恐;其次几年每年二百万以上的年收入,早已让他赚了过满缸满钵。吃喝玩乐有保障,下半辈子已无后顾之忧(加上开公司、办酒店照样财源茂盛)。
高峰待业那一段他忧过吗?
实德的老板花钱投入足球,力帆的老板花钱投入足球,敢说两位老板家财万贯,但就一年拿到手上的钱而言,不及几个上场的腕。
如果按城市排名,甲级足球俱乐部的上场队员,在该市的年收入排名中,应在百名之内,不信,你去排一下(袁隆平拿多少?腕们不看报,认不到这个人)?
中国足球就是这样一个怪圈,靠足球的收入养不活,吃补助的俱乐部,拿得出高薪来娇养一批技不如人、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
马科斯是中国球员的一面镜子,杨晨是中国球员的另一面镜子,可惜,前者是敬业的外国人,后者又是外国的职业联赛造就的,而由中国职业联赛造就的本土具有真正职业素质的球员可以说凤毛麟角。
难怪,联赛都七年了,何以外国三十开外老气不横秋的,尚不入流的球员,可以在中国联赛上驰骋自如,游刃有余。
回到郝海东的言谈,如果他今日不是腰缠万贯,富可敌中国足协,他能这样颐指气使?
想当年李富胜等足球老前辈,光顾位于重庆市中区新华路,球迷王绪明先生的鸡毛小店的时候,那时的球员和球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现在相反,荣的是球员,辱的是球迷。中国足球在十强赛预选赛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亿万人都看得出来的问题,你说老米熟视无睹,心中没有想法。问题是他毕竟是统军的元帅,埋怨没有用,只能是鼓励。
中国对印尼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们罚了那么多角球,都是前点,毫无变化,难道不会动动脑筋,罚高点,远离球门,但就没有人去动这个脑子。
用脑子踢球,说来容易做起难。对于这些参加了七年职业联赛的大腕、小腕都成了新问题。
甲级联赛最现实,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手的进攻,突破一人容易,突破两人难,知道利害关系的对方后防,最简单的道理是将其放倒,进攻自然宣告结束。
郝海东的某些提法确实有道理,在甲a联赛中中国球员的个人盘带突破技术日渐生疏、难觅踪影,作为有威胁前锋的基本技能,除郝海东外,现役国脚中少有强者。
郝海东的y言,权当他是向中国足协请战的宣言,既然毛逐自荐,我相信他那腕们的脾气也会改一改,十强赛能用他,是中国足球最好的一着棋。毕竟他的个人突破令对手生畏,记忆犹新。
2001.6.4
***
七年职业联赛,百万高薪养就的一批娇(骄)子,郝海东再谈中国足球。
郝海东说:“有的球员打了半场就抽筋了,就这样的体能能打十强赛吗?国家队现在这批队员,现在这种状态,要是打高强度的比赛,一大半都得抽筋。”
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他讲:“中国球员平时的训练情况本来就差,到国家队后训练又没跟上去,体能能不差吗?”
又说“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但如果谁也不说,中国队就这样一直下去的话,那我想十强赛我们很可能还是没戏。是,我们这次机会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但阿联酋好打还是卡塔尔好打?1997年十强赛我们是怎么输的?现在打马尔代夫、柬埔寨都这么费力,十强赛就能赢球?”
对小组赛他说“我们的对手都是些什么队?其实比分低不要紧如果每场比赛我们有10个单刀,但都没有打进去,结果比分打得很差那不要紧,但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吗?和印尼队比赛,我们的球都是怎么进的,倒是对手有机会打单刀。”
摘自重庆晚报6.46版郝海东无悔放炮:中国队若出线甘愿认错。(如果两炮惊醒中国足协,使中国足球有质的改善,中国队出不出线,都应该给郝海东记功。笔者)
球迷谈输赢;一个球队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有可能缺员,新来的球员也都需要磨合,但是一个球队,一个以球场为战场的战斗队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失掉自己拼搏的斗志,更不能上了战场,还没有一点视死如归,与对手周旋的激情。球是圆的,输球难免。但要输得明白,输得壮烈。
球迷谈外教:外籍教练可以对中国球员的战术进行组合,通过战术纪律的要求,把运动员的能力发挥到极至,但他绝不可能把技术动作已经定型的中国球员的传接球、定位球、带球过人的基本功,有一个质的飞跃。
球迷谈马科斯:马科斯,其发端在重庆,和刘劲彪等昔日的红岩将士是战友。用这面镜子照照中国球员,论技术刚来的马科斯,十分粗糙,不如雷纳托,也不如马克,连中国的好几位国家队队员如郝海东、彭伟国、高峰、姜峰、申思、祁宏、孙继海、胡云峰、张效瑞都不如,结果怎样,前者如日中天,后者昙花一现,辉煌如天上之流星,稍纵即逝。
差距就在体能、技术、意志。场上的马科斯,是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摧城拨寨永远向前的坦克。职业运动员忠于职守的意志品质,让他视每场比赛的胜负如珍惜自己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不惜体力的奔跑,严于律己的苛求,使他在实战中,技术日臻完善,勤能补拙,铸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说来简单,他的意志,源于忠于职守。他的体能,是玩命似的付出。他的技术是在前者的支撑下,过五关斩六将。
反观中国球员,能够像马科斯、马克那样前场开始反抢,并借此创造机会的,可以说寥如晨星。一是体能跟不上,二是技术不过关,难以抢断,即使有了这个机会,最后一击也是高射炮打蚊子,飞的多。最根本的是,没有一上场,为捍卫自己职业运动员声誉,一拚到底的意志,和平时为此一搏的付出。
阅读足球钱多惹的祸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