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中看差距
带着中国足球的困惑,我国高层的足球官员,资深的足球教练,纷纷飞赴法兰西,亲临现场,目睹风采,以获取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状态的真经。
有的说: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如非洲,不可能跳出赏心悦目的桑巴。
有的说:中国人若进世界杯,其速度了得,亦会令对手头痛。
有的说:中国找不出一块象样的草坪,练不出高难度的动作。
我看世界杯,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弄明白,为何中国球员老是停不住球,传不准球,罚不出有威胁的定位球,即使带球也很难过人。
于是乎,熬更守夜,苦坐在电视机前,把目光盯准世界级球员的一招一式。
杯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球传得准,接得住。笔者观察,对于高速度旋转和飞行的足球,在接触球的瞬间,接球队员往往用足弓划出一道优美的小弧线,充分施展其髁关节和足弓的柔韧性,将来球的速度和旋转化解,或乖乖地停在脚下,或因势利导完成下一个带球过人以及起脚射门等技术动作。
接得住球的另一要素,则归功于传球队员准确和恰到好处的传球。杯赛上,传出的球准确度很高,其误差多控制在接球队员身前身后一米左右(指中长距离传球);而到位的传球,又往往处于下降减速阶段。
停球从动力学理论上讲,就是将来球动量尽快降为零,缓冲减速,两者精妙的结合,事实上是将足球运动的动力学规律应用得淋漓尽致。
国外的优秀球员通过日积月累的苦练,让自己的技术动作符合了足球本身的运动规律,才达到今天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境界,给世人以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
赛前巴拉圭教练讲,该队的定位球由守门员奇拉维特主罚时,寡闻的我尚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与保加利亚交手时,其技惊四坐的一记任意球却让世人领略了他的利害。
一个守门员有如此绝技,唯一的解释,是他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世界杯赛场上,误差只有零点几米,又准又刁、又狠的点球屡见不鲜,像一支无形的手,牵动着全球亿万球迷的心,令其陶醉,拍案叫绝。反观中国,一个来自巴西的二、三流选手马科斯的定位球,就让电视评论员反复称道,甲a、甲b无人出其右。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不少,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球员技不如人,基本功不如人,青少年球员的训练方法不如人。
霍顿教练可以对中国球员的战术进行组合,通过战术纪律的要求,把运动员的能力发挥到极至,但他绝不可能把技术动作已经定型的中国球员的传接球、定位球、带球过人的基本功,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是从青少年抓起,改善训练条件,改进训练方法,坚持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使队员的基本功和对抗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但愿我们不只是看到和认识到差距。
此文原投重庆晚报,1998年7月21日刊登于重庆新闻图片报第9版球迷专版
阅读足球钱多惹的祸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