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赵星驰眉头一挑,嘴角隐隐有着神秘的笑意。
“赵先生笑什么?是题目太简单了吗?还是赵先生要回去想它个十天半个月?”蒋圆见他没有立即回答,于是赶紧追问道。
舞台之下,围观的嘉宾和普通观众顿时骚动了起来。
“现场作古诗词?这圆坦克能再无耻点吗?”
“真亏圆坦克想得出来,这不是存心刁难人吗?古诗词的创作那是需要灵感的,没有灵感作个毛线。”
“不知道星爷能不能作得出来,这问题也忒难了。”
……
钱敏丽、詹先军等前来为赵星驰助阵的人立即愤怒了起来,严敏俊更是满脸怒容的站了起来,喝道:“蒋圆,你这不是存心刁难吗?现场作古诗词,你真以为现在是古代不成?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你问十个作家,十个作家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答得出来。”
主持人康磊连忙打圆场,问蒋圆道:“蒋老师,您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太难了?赵先生就算是诗仙诗圣转世,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答得出来啊,你们说是不是啊?”他最后那一问是冲着舞台下问的。
“是”、“没错”、“太刁难人了”、“摆明了欺负人”……,不光是普通的观众开始叫嚷不公平,就连前来观战的嘉宾、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也开始为赵星驰鸣不平,纷纷出言抗议蒋圆有心刁难人。
“大家静一静!先听我说!”一直没有说话的赵星驰拍了拍话筒。
随着音响发出尖锐的“嗡”声,体育馆内顿时为之一静。
赵星驰微微一笑,说道:“谢谢大家的关心,不过大家的关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蒋先生提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我七步就可以成诗!”
话音落地,他就开始在舞台上迈开了步子。
一步!
两步!
三步!
四步!
……
随着一声又一声鞋底踩踏在舞台上的声音响起,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在震惊之余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心脏随着赵星驰的脚步声“噗通噗通”的跳动。
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动在他们的血液里激荡的流动着,冲击心脏,即将迸溅而出……
第二百二十四章才高八斗
诗词创作,放在哪个时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在古代,别看诗词数量有如恒河沙数,多如繁星,千古流传的名篇也是汗牛充栋,但那是几千年来的日积月累,无数先贤前赴后继,这才有让后人望而生畏的数量。搁在单独的一个人身上,哪怕是一首诗或者一首词的创作,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一个绝顶诗人算他还是“神童”的时候就创作诗词,持续一辈子,他能够创作出来的诗词数量也不超过一万首。
在华夏历史上,创作诗词最多的是一个号称“诗王”的人,名叫高伟,赵星驰印象不深,但也知道这人从八岁开始作诗,活了八十八岁,创作年龄长达八十年,笔耕不缀,但创作出来的诗也才八千多首!
而在赵星驰记忆中,地球中国作诗最多的诗人是陆游,但也没有超过一万首。
当然,乾隆那个令人恶心的家伙就别说了,号称创作了几万首诗,但后人有谁记住了哪怕一首?
赵星驰最厌恶的就是乾隆这种家伙了,明明没本事居然还时不时的写诗,写了诗之后还不止,还要把这些诗涂鸦到名画、胜景等等上面,画蛇添足,就跟一粒老鼠屎掉进了一锅好粥里面一样,看着就让人倒胃口。
而就赵星驰所知,乾隆的诗作其实根本就不是他自己作的,而是弄出“诗片”,写上一两个字或者说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字,然后让下面拍马屁的大臣们揣摩代笔,狂拍马屁。最后,乾隆得到了诗,写诗的大臣则是谁拍马屁拍得好。谁就能升官。
乾隆之无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作出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来,无疑要比古代人困难数倍,甚至根本就是无解。
原因很简单。现代人接触的是白话,虽然和古代文化一脉相承,但两者毕竟是有很大差别的,无论是行文还是思维方式,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看不懂古代的书籍,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理解。
华夏建国之前,还有人能够作诗作词,但建国之后出生的人,没有一个!
华夏建国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所作的诗都是现代诗,而且还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所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华夏称之为“现代化”,但和古代的诗词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两者是完全割裂的。
即便有文人学者作了一两首古诗词,但都是平庸之作。再也不复真正古诗词的美感,读起来干巴巴的。拿出去都丢人。
所以,蒋圆让赵星驰以“夏天”为题材作诗或者写词一首,顿时就让所有人都开始为赵星驰担心了起来,因为谁都知道这个问题的艰难。
但是,赵星驰的反应却出乎了他们的预料之外。
七步成诗?
赵星驰居然说自己七步可以成诗?
所有人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色看着台上的赵星驰,不少人甚至伸手掏了掏耳朵。因为他们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舞台之下,媒体所在的区域。
“这赵
阅读华娱高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