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展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那句“你也配姓赵”,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不停的在他脑子里回响。
可惜,赵星驰第二天没有更新,这让杨兴展大为失望,并在之后的几天里茶不思饭不香,唉声叹气不断。
没想到,赵星驰居然九天之后的今天更新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细细的品味着这一章,虽然只是读第一遍,但杨兴展却没有和一般人一样没心没肺的笑起来,而是越来越沉重,像是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口。
重复三遍过后,杨兴展喃喃自语道:“好一个阿q!好一个赵星驰!这篇文章了不起啊,赵星驰了不起啊,我看着这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否决我!”
第二天,杨兴展在授课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站在讲台上,杨兴展扫视了一眼坐得满满的教室,神色一反常态的严肃。
ps:感谢“我爱啖西瓜”同学的打赏支持,也感谢“雁孤狐”同学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二百六十二章京城大学的公开课
杨武和董莱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一对好机油,同是西山省人,老家在同一个小镇,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一直初中、高中,然后到现在的京城大学,铁的不能再铁的哥们,就差穿同一条裤子了。
除了在审美标准上有些诧异之外,两人课外的喜好也相差不大,都喜欢读武侠小说。
杨兴展这位“火箭”大侠的公开课,两人自然不会错过,平日里,他们可没少和杨兴展一起聊武侠小说的话题。
到了公开课的时间,两人提前五分钟进了教室。
杨兴展还没有来,杨武和董莱除了议论一下今天的公开课将会讲什么之外,剩下的就是对着教室的女生们评头论足一番。
中文系向来是阴盛阳衰,所以两个人在这个方面的福利不错,每天都可以养眼。
杨兴展进来的时候,脸色是严肃的,这和他平时笑眯眯的态度截然不同,杨武和董莱看得暗暗心惊,有些担忧杨教授是不是遇到了麻烦事?
不过,课堂之上,两人不好公开问,所以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和其它同学一起开始等待杨兴展授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
杨兴展授课从来都不拖沓,走上讲台之后就直入正题,这一点和很多“教授”是鲜明的对比。很多“教授”在授课的时候,喜欢先讲一讲自己的威风的过往史,摆一摆自己过去创造的成就,实在是让学生伤脑筋。
不过,杨武和董莱没有像以前一样暗暗嗤笑那些“教授”的作风,因为他们已经被杨兴展的这句话给惊到了。
杨兴展很推崇赵星驰。曾经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及将赵星驰的几部小说搬上课堂,甚至还考虑弄出一个“赵学”来研究,这在京城大学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和杨兴展是趣味相投,所以更加的清楚。
然而,行动和结果是两码事。
杨兴展的行动一直都是失败的。所以“赵学”没出现,赵星驰的小说也没有有选择的搬到京城大学的课堂上。
但是现在的结果呢,杨兴展却是公然把赵星驰的《阿q正传》搬到课堂来!
这算什么?
轻一点是说先斩后奏;重一点可以说无组织无纪律!
杨武和董莱不由得很是担心,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头可别因为今天这事被学校给处分啊。
他们的这些想法刹那间在脑子里转过,但在多媒体大厅里,大半的学生立即骚动了起来,议论纷纷,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两人更是担心了,看向杨兴展的目光有了一丝焦急。
讲台上。杨兴展不仅没有被学生的抵触反应给惊到,严肃的脸上反而渐渐的有了笑容,恢复到了以前授课时的态度。
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杨兴展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今天之所以要讲赵先生的这篇《阿q正传》,大家可以放心,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武侠迷……”
学生们先是一怔,然后就哄然大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顿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大家可能没有看过《阿q正传》,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赵星驰是写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不是文学的主流,所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去看他写的任何东西。但是不要紧,我先把《阿q正传》的内容读给你们听一遍,字数不多,只需要五分钟。”杨兴展说着,拿出昨天晚上打印好的两张文稿开始朗读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有兴奋的,有茫然的,有好奇的。
兴奋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读了《阿q正传》;茫然的和好奇的都是没有读过。
杨武和董莱没有读过,因为他们这几天还在重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的实体都没有上。
两人对视一眼,好奇了起来:“这《阿q正传》真的这么好?”
“……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杨兴展语速缓慢,抑扬顿挫,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不会让人精神发困,但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将《阿q正传》的序章和“优胜记略”读完了。
学生们听得都很仔细,原本?
阅读华娱高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