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带着周进和几个侍卫来到了郡守府。
柳风在当日向广州城的富商大户们筹款的时候,曾向他们承诺,大战后会在东门外城门口的城墙上刻一座碑,按捐款的多少,刻上捐款人的姓名、捐款金额,到时候还会办一个盛大的典礼,宣扬他们的义举。现在,碑已经刻好了,庆祝典礼也定在下午举行。所以,今天在广州城也算是一个难得的节日了,大将军陈庆也应邀参加这个典礼。
卢郡守外出未回,柳风和陈庆在偏厅一边等候,一边喝着茶。
自从认识了何沫云后,柳风喝茶的境界和品味又得到了提升,随手调弄出来的茶也很有些大家风范了。
陈庆轻轻抿了一口,大加称赞:“文远你可真是越来越本事了,什么时候让我喝上你的喜酒啊?”看来,他的耳朵里也听了不少柳风的‘风流韵事’,顺口开起了玩笑。
柳风大感吃不消,赶紧转移话题:“大将军不是有事跟在下说么?”
陈庆放下了茶杯,说:“圣上已决意北伐。”
柳风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既然皇帝已下了决心,他说什么也没用了,大将军智谋无双,怎会看不出其中的凶险?多半是上书劝说未果,皇帝一意孤行了。可看大将军神色,似乎并没有为此担心。
陈庆对他展颜道:“文远心中的忧虑,我又怎能不知?我已经劝说圣上,一年内不发兵,圣上也已经同意了,所以,咱们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柳风头轻松了不少,可旋即又想,便是多了这一年的准备时间,可又会多了几分把握呢?
陈庆肃然起身正色说:“有些事情,终究是要有人做的,我大汉偏安江南一隅,国力日下,若再这么下去,迟早要亡,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力一博,杀出条血路!”
柳风静静看着他坚毅的脸,心中却已兴起了波澜。若论对国之忠诚,谁又能比过大将军?
“不知圣上打算攻打哪个国家?”柳风问道。
“北齐!”陈庆缓缓说道。
北齐比北周势力稍弱,若是北伐,自然是理想目标,不过在柳风的心里,汉国最需先解决掉的,应该是蜀国。
在四国中,唯有汉国与北周是三面受敌,可蜀国立国时曾受到北周的大力支持,两国实为盟友关系,所以,从地利上看,汉国最为危险,北伐而不灭蜀,难去后顾之忧,实在是一个败着。
至于蜀国向汉国称臣,柳风也很难乐观,眼下几国谁不是尔虞我诈,这口头上的事情,又能有几分保障?在他的心中,总觉得蜀国向汉国称臣是别有用心,要不,以蜀、周两国的关系,北周怎会坐看蜀国脚踏两船?
“北周又当如何?”柳风想起了蜀国,就想起了北周这个在一旁虎视眈眈的邻居。
陈庆也是言无不尽:“朝中也还在商议此事,正打算与北周结盟,共同伐齐,平分齐国江山。”
结盟?与虎谋皮啊!柳风不由说道:“北周岂会轻易答应与我们结盟?便是结盟了,咱们又怎能相信他?”
陈庆叹了口气道:“不与北周结盟,我们又如何能放心伐齐?所以,我才劝皇上推迟进军时间,另外筹建一军用以北伐,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兵力守卫边疆,不被敌人所乘。”
柳风心头叫苦不已,大将军对皇上可真是忠心的过了头了,可是,皇上下了圣旨,大将军能抗旨不遵么?
陈庆转头注视着他,问道:“文远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柳风看着他已经鬓白的双颊,实在不忍心拒绝,叹然说:“大将军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又怎能拒绝?”
陈庆大感安慰,喜道:“这件事我会亲自与卢郡守交代的,镇北军一个月后就向建康开拔,你们兄弟三人一同随军前往吧。”
“这么快?”柳风一想到就要离开这个给自己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心中大是难过。
陈庆解释说:“圣上已经同意另外组建一支新军,取名为征北军,这里的四万镇北军、定国将军陈悦那里的五万人马,另外,还要从各地守备军中征调六万人,共十五万人,都划入征北军队列,这就是以后咱们北伐的资本了。我们还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训练他们,这时间,可是耽误不得!”
十五万人,已经是汉国所能支持的极限了,依靠这点人马北伐,也实在少了些,当年齐幼先率军北讨,麾下足有三十万众,可汉国眼下可比不得当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大将军不再镇守北疆了么?”柳风问道。
陈庆点点头:“我正和圣上商议这事,我打算让杨无惧正式代我镇守北疆,季邢去西疆。”
抬起头,悠然叹道:“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这大汉的边疆,始终是要交给你们年轻一代去守卫的,无惧、季邢虽然还年轻了些,但都是可造之材,也该让他们挑挑重担了!”他深知自己率兵北伐吉凶难料,已经开始为汉国锻炼能牧守一方的人才了。
柳风别过脸去,悄悄擦掉了眼中的泪水。
卢隐之从外面赶回了,一群人前呼后拥,匆匆赶到了东城门。连道善大师都耐不住寂寞,跟着一起来了。
城门外,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碑’上有名的捐款人们今天都穿上了新装,一个个抬头挺胸、神采飞扬的和熟识的人打着招呼。
阅读天下正道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