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望走了之后,萧末道:“看样子,国主果然对我汉部有了猜忌,就算我部迁往辽东,只要赵老大被留在会宁,我们也是投鼠忌器......”
华云道:“我们又没有想过去做那叛逆之事,即使赵贤侄留在会宁,相信也不会有事!”
杨绣道:“华先生此言差矣!既然国主对大将军起了猜忌之心,难保不会对大将军下手,一旦大将军有所不测,我部就是一盘散沙。”
杨流芳道:“先生你这恐怕是危言耸听了吧。赵兄弟马上就要成为国主的乘龙快婿了,国主会对他下手?”
杨绣冷笑一声道:“二将军,为了权力,古今多少人不惜杀掉自己的至亲,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都是杀了自己的兄弟,宋朝太宗的即位有什么猫腻相信也不用在下多说......何况大将军只是国主的女婿!”
华云道:“杨先生言之有理!虽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却不可不防!”
杨绣道:“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当心,在辽国没有显出明显的败势之前,大将军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杨流芳道:“话虽如此,只是......”
欧阳鼎笑道:“现在我们要议的应该是东迁的事,不是赵老大的事。再说,赵老大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去找走走那两个公主的门路。”
杨绣道:“欧阳将军说得对!以两位公主对大将军的爱慕,一旦有事,自然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将军出事。”当下众人心头一松,直到此刻他们才发现,汉部一旦没了赵端,就没有了主心骨。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就东迁。
除了随着萧末出征时的三千人外,整个东迁的队伍约有八千人,愿意走的大部分都是追随汉部时日较久的部民和归顺汉部时日最浅的俘虏,前者早已培养起对汉部的忠诚和依赖,后者则是因为惊魂未定,唯恐留在这里会变成奴隶。对那些希望留下的人,杨流芳给他们安排好了财物土地,最后在宗望的有心策划下入了会宁的女真籍。
几个首领将东迁的人马大体分成三部分,由杨流芳带着农人先行,后面是华云和阿鲁巴带着工匠紧紧跟随,其次才是萧末和欧阳鼎带领的杂七杂八的队伍。一些人在路上叫苦,被张老实、赵二搭等听见往往厉声斥骂。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杨流芳看到辽东的土地时心里还是凉了半截,尽管萧末对这一带地方作过了初步的处理,但仍然非常地荒凉。
见惯了汉村的良田、市集,再看到这片荒芜的土地。汉部的部民脸上都露出了凄苦的神色:跟汉村相比,这里几乎就是荒地。
杨流芳见不止是新的部民,连孟胜这样从死谷中就一路走过来的老人都流露出凄苦的表情了。当下他让众人集合,道:“兄弟姐妹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当年是怎么横跨整个辽国,又是怎么到达女真的吗?”
很多人都面面相觑,因为他们都是后来加入汉部的,自然不清楚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杨绣也跟着他一起,和下面的人一样仔细地听着。杨流芳道:“孟胜,别人不清楚,难道你们几个汉部的老人还不清楚吗?”
孟胜道:“二将军,我们自然是记得的。只是现在提这个还有什么意思?”
杨流芳大声道:“当年我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挺了过来,我们到女真是什么都没有,过了两年不就是良田美屋都有了。这次迁居的辽东,以后就是我们的了,在不是我们地方的会宁,我们都能建成那么大的一片基业,难道现在条件比当年好得多,我们还建不出来像汉村那样的一片基业吗?”
孟胜等几十个老人听了杨流芳的话后眼前一亮,纷纷道:“二将军说得对。我们既然能够建造出一个汉村,自然能造出另一个汉村。”其余的人听了也精神大振,大声地附和。
华云和阿鲁巴十多天后才到,见了也觉得此地过于荒凉,杨流芳道:“一切不都是从无到有的吗?”华云和阿鲁巴听了甚觉有理。
杨流芳见他们的队伍人少了一大半,便问道:“怎么回事?你们的人怎么少了这么多?”
华云道:“我们到了鞍山,发现那里有大矿和好矿,所以我把大多数人都留在那里开矿了。”
杨流芳皱眉道:“开矿?那里不属于我们的领地啊。”
华云道:“那有什么打紧的!反正都是在大金境内,我们开点矿,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杨流芳道:“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妥。”
华云看了看四周,小声道:“我这是在学王翦像秦王讨要赏赐的方法......”
杨流芳“哦”了一声,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他转过身去,望着荒凉的大地道:“不出两年,这里将会出现另外一个汉村――不!比会宁汉村更加兴旺。”
华云道:“这个是自然!反正现在已经不是寄人篱下了,有些东西也不用顾忌,大家尽心尽力将汉村先建立起来再说。”
一个月后,欧阳鼎和萧末的最后一批人也到了。此时不仅建起了好多间房子,连田地都开垦好了,杨流芳还组织人将一些粗粮给种了下去。
这日,萧末叫亲兵将几个首领都请来,说是商议大事。
欧阳鼎还没到九远远地道:“老幺,你这么心急火燎地叫我们来是为了什么?”
阅读宋征万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