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骂道:“有何害怕之处,最多一死而已。”
刘琦没有心情与他斗嘴,当即端坐在大厅中央。
不久张允、蔡和来到大帐,看到刘琦端坐正中央后,准备离开,但被铁卫所阻,不能离开。
刘琦看到荆州诸将陆续到齐,也不言语。
蔡瑁张允蔡和诸人,如热锅上蚂蚁,相互对视,呆呆的站在大帐中。
不久,魏延、诸葛亮、贾诩来到大帐,刘琦知道大事铺定,亦长舒了口气。
点将后,令贾诩为军师左中郎将,诸葛亮为军师右中郎将,协助刘琦处理三军事务。
在所有事务安排妥当后,刘琦问蔡瑁:“将军进兵三月有余,缘何遭此大败?”
蔡瑁见如今大势已去,刘琦当众追究责任,知道今日难以脱身,只有有所取舍。
沉思片刻,说深夜被袭,大军慌乱,而此时张允将军临阵退缩,从而导致三军惨败。
刘琦感觉犯疑惑,得到的情报明明是蔡和先退却的啊?
刘琦问张允,为何提前退却?张允回答道是蔡和先退却,害怕孤军被围,故退却。
如此一来,他们给了刘琦一个糊涂帐,不知如何处置才好。这是诸葛亮走到刘琦身边,告诉刘琦道:“这几日蔡瑁三人商量多时,亮估计其中有诈,他们相互推托,让大都督不能处置,押解到襄阳后他们好向刘表求情。”
既然这样,怎么能给他们退路,刘琦转身问随军参军,临阵退却的将军该当何罪?
当然这个时候参军也被刘琦更换了,立马按照军规回答到:“临阵退却者,罪当处死”
刘琦见时机成熟,立马命令刀斧手将张蔡二人推出去斩首,悬于中军帐前,以震劾三军。
但是蔡瑁拦住了刘琦,说蔡和前年跟随大都督征伐东吴,颇有战功,而张允往日征讨山贼,也有功劳,不应该处死。
帐下的将军们都知道刘琦与蔡氏的矛盾,只有寥寥数人为蔡和张允求情。
贾诩看到这一幕,说道:“若各将军都依仗往日战功,如此三军何来用命,如此治军必败无疑”。
刘琦见贾诩这样说,当然要求立即斩首。而蔡瑁这个时候却说,蔡和曾经救过刘表一次(事后才知是杜撰),刘琦若杀他,是为不孝。而被刘琦鼓动起来的部分将领见已经撕破脸皮,都说还是杀的好,如此这般搞得刘琦左右为难,灵机一动。
决定采纳贾诩的建议,斩杀张允,对蔡和施行鼻刑。
为了表明刘琦不是为了私怨而对张蔡二人实施处罚,演戏天赋再次得到发挥。
刘琦在外面设立香案,向天发誓道,蔡和犯罪罪当死,但念其曾经救过刘表一命,故不忍杀之,只是实施鼻刑。而刘琦徇私枉法,当众责打20大板,好在刘琦身体强壮,行刑亲兵也手下留情,虽然样子吓人。
当然蔡瑁蔡和两兄弟,被刘琦递解到襄樊,将难题交给刘表。
在处置完兵败事宜后,刘琦将军队撤离到新野,整顿三军,对杀敌立功的军士进行提拔,对一些胆小如鼠的,对一些年老体弱的,父子兄弟都在当兵的进行削减。
这样蔡瑁4.5万大军被刘琦整编为三万大军,经过三个月整编,士气也慢慢得到恢复。
阅读窃国枭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