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一下台就被潘副部长拉了去。这素材在总结里绝不能少。
有一个林海就行了,这么个漂亮姑娘居然也是人才?太让人眼馋了。那些大队书记们心里懊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不把几个知青要到自己大队来。他们围着何本志说他捡了便宜,要他请客。
何本志询问中才知道他上了王士安的当了,当初根本没有哪个大队提出过要林海他们三人。他心里暗骂王士安“老滑头”的同时,却也高兴这个当上得值得。他满脸痞相对众书记道:“老子脑袋没有你们那么多弯弯,老子就是靠的憨人憨福。想要老子请客可以,老子这回也玩个心眼,每人带两瓶平阳大曲来,喝不完的都给我留下来。不然你们以后别求我!”
各位书记傻眼了。难道人一有钱就变奸诈了?
培训班结束后的第三天上午,王士安专程到光明大队找到林海,通知他他和王晓燕、许亮的入党申请公社党委昨天已经批准了。同时公社党委同时还决定任命他为光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晓燕为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
王士安说他这就算代表公社党委和林海正式谈话了。晚上他再来在光明大队的党员和干部会上正式宣布。
林海道:“感谢王书记和公社领导的关心和信任,我一定要——”
王士安赶紧道:“行了!行了!那些话我不听,你留着晚上去讲。”说完找何本志商量事情去了。
入党和当支部副书记的事,林海没有什么准备。
大队支部大会前天才通过了他们三人的入党申请,没想到公社党委昨天就批准了。而且党章规定的入党年龄是满十八周岁。林海前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硬等到了十八岁那年的“七一”才入党。可是在这里,大队公社竟没有谁提出自己和王晓燕的年龄问题。
难道在农村虚岁也当周岁算?
当然林海绝不会傻到自己去提这个事。
林海赶紧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王晓燕和许亮。俩人听了都十分高兴,后天许亮要到平阳,正好连着丰收的事一起给家里报喜。父母们也一定会跟着高兴。
晚上的党员干部会上,王士安宣布了公社党委的决定。所有人都向林海他们报以热烈而真诚的掌声。林海三人也分别表了态。
接下来何本志又宣布了大队党支部的决定,任命许亮为副业队副队长,原来的大队助理职务仍不变,继续参与大队工作。
虽然入了党,但许亮听到林海和王晓燕都有了新职务以后,心里还是有些不快。可在何本志宣布大队决定后,许亮不禁为前面自己的想法感到了羞愧。人家林海根本就没有忘记自己这个同学,也没有忽视自己的作用。
“以后不要再想这些事了。安心干事情,前途的事就交给林海去操心好了。”这是许亮最后的想法。
第三十一章在希望的田野上
光明大队缴完了全年的公粮任务,留足了社员的口粮后,还大幅度的超额超卖了余粮。每户社员家都暂时先拿到了大部分的售粮款,最少的都有一百多元,其余的待年底和副业收入一并结算。副业队的每个人也都先拿到了五十元的预支收入。
还不是全部的收入,就比往年全年的收入高了一截,时间也提前了两个多月,大家的高兴劲就别提了。
当人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林海又抛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这就是种植温室蔬菜。
冬季种菜,人们想都没有敢想过。可林海做的事哪一件又是别人想过的?何况林海拿出的计划让人看起来确实有可行之处。
林海计划利用种双季稻的那二十亩地,等晚稻已收割完后就用木架和玻璃建起一批可拆卸的温室。同时采取提前育苗后移栽的办法,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影响晚稻种植的基础上,有近六个月的种菜时间。如果抓紧一些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就可以收获第一批青菜了。要是买到城里和一些厂矿机关,估计可比平常的价格高二三十倍,等于建了一个聚宝盆。而且猪圈里有得是肥料,根本不用操心土地的肥力问题。
大队干部们听林海一说,首先反应的不是温室能不能种菜,而是要花多少钱,花不花得起的问题。
林海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木料到山里去砍,只花人工钱就行了。玻璃郝政委那里已经批下来了,两万五千平米玻璃的处理价只要两千五百元,绝大部分是可以用的。大队有几个土木匠和泥瓦匠,搭建温室时以他们为主,抽一批人配合。再买一些加温管道和工具。这样如果不算人工钱的话,估计有四千块钱以内就拿下来了。而这些东西都可以循环使用,明年的投入就不要几个钱了。何况玻璃还多出不少。
要是一个月以前,林海说出的钱数绝对会把大家吓一跟头。但现在大队的副业收入和应提留的钱已经有七千多了,而且大头还在后面。现在大家对林海都有一种盲目的崇信,一听有这样便宜的事哪有不愿意干的。于是当即板一拍便分头行动去了。
而林海把主意一出,大的办法一拿,就再没有自己什么事了,每天到处去找活干。大队干部们对此早已习惯了,没什么要紧事也不找他了。
王晓燕这时才明白了去部队仓库时林海为什么盯住那批玻璃打主意。原来那时他就有了计划,还一直瞒着自己,一定要找机会惩罚他。不过好像每次惩罚最后吃亏的都是自己。
阅读重回之风云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