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贾华,正收拾自己的随身物品,刚才王大爷一见曾连长同意,急得又差点下跪,幸好大家都有以前的经验,急忙搀住,杨指导员是政工出身,就先将贾华安排在三排的杨老贵他们一班,带王大爷到一旁去做政治思想工作了。贾华和王大爷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贾华身边就是两本书,还是路上捡来的,剩下的便是王大爷身上的那个钱褡裢,说是个钱褡裢,那里面却是没有钱的,只剩下半个发霉的饼子。
饼子自然是留归王大爷了,至于这些书都是用繁体写的,贾华开始还看不大明白,慢慢的才充着认出一些,这年月可没有人用简体字。见贾华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而是手里拿着几本书。杨老贵班长一琢磨,这大知识分子和常人就是不同,别人逃命都是那些值钱的东西,他到好只带了几本书。这杨班长又那里知道,贾华在逃命的时候,书也没有带。
这边贾华收拾东西,那边王大爷已经被做通了政治思想工作,不在阻拦贾华,曾连长让人将王大爷送进大同,去找他那拜把兄弟,也算是暂时有个落脚的地方。
看来我的运气不错啊!贾华看着身边的那些战友,激动不已,自己终于又向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一进连队,就认识了连长和指导员这样的大官。妈的,自己一定要好好争气,等打走了小日本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争取混个连长干干,这样一个级别等到退役回家的时候,指不定能发几个大洋,自己就可以安安稳稳过下半生了!
贾华心里想着美事,反正现在是休息时间,便和同班的那些战友们闲聊起来,这一说一答之下,贾华知道了很多事情,他现在加入的部队不是国军,而是共产党领导的一一五师,现在他们刚过黄河北上,参加即将到来的大同会战。
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贾华驻守的那海岛上的书里他看过一些关于这个大同会战的描述,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打起来。因为在这前一年,史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板垣征四郎,以山西省主席阎锡山的老师身份访问太原,阎锡山曾经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板垣是他的教官。在此期间,板垣先后对山西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活动。所以大同会战前,日军并没有像中国军队预估的那样,会从北面进攻,而是从东面绕过大同,给中国军队狠狠来了个左勾拳,直接攻击太原。迫使中国军队不得不仓促南撤守卫太原,从而爆发后来的忻口、太原会战。可以说日军是没有费一枪一弹,就成功的占领了大同这个战略要地。
“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都喊了几声,你也没有听见。”看到贾华并没有在听大伙的议论和政治学习,班长杨老贵喊了他几声,也不见反应只好推了他一把,才将贾华从回忆里唤醒。
“没什么!班长,我想我们可能不会在大同呆太久,恐怕很快就要南撤或者东进。”贾华看着四周战友奇怪的眼神,接着讲道:“从地理位置上讲,南部的忻口、太原,是华北屏障,若是失去其二者,则华北屏障不复存在。我们在华北就很难再组织起,大规模的像样抵抗。日军进攻,大同虽然重要,比起忻口、太原来还是若了一筹,即便大同的重要意义在其二者之上。若失去了忻口、太原,大同自然会落到日军手里,用不着在这里浪费兵力。三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孙子就说过: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就是这个道理。”
孙子是谁杨老贵他们不知道,但从贾华嘴里熟练的冒出,那一段中国人都听不大明白的古文时,他们就更加相信贾华是个有大学问的人。
杨老贵是江西人,参加过长征,典型的佃户出身,没有读过书,自己的名字还是参军后,问了好多人才学会写的。一班除了杨老贵外,还有一个副班长叫唐和,另外还有十名当年红军老兵组成。这些人都和杨老贵一样,只会写自己名字那三个字而已,甚至还有不如他的,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虽然当年红军有夜校,可由于平日作战频繁,很少人会有时间好好参加夜校学习。往往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不过我还是没听明白,你给咱好好说道!说道!就你前面的那句话是啥意思?”一个战士先开口问道。
“那句话的意思就是,打进攻仗的时候,就一定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打防御仗的时候,就一定要防御敌人进攻的地方。所以说,善于进攻的人,就是让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御。善于防御的人,让敌人找不到进攻的地方。”
“班长,这下我可是听明白了,咱们平常不就是这么打的吗?只是不知道这话,几千年前就有人说过呀!”一个年轻的战士,搔了搔头,开口说道。
“那这样咱们也应该算是大知识分子了!”另一个接口道。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这时一名通讯兵快速跑了过来,通知他们连,原来命令有变,部队迅速向东行进。
走在队伍里的贾华这个时候还不知道,他的这一番言论,却改变了他以后的整个人生道路。
阅读中国军魂之抗日先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