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绝世传奇(10)_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47.绝世传奇(10)(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再有就是小祺祺一次上自安伯伯的床,要够靠床头柜上的摆设玩。他知伯伯不想让他去乱翻,顶上太乱了,就怕他一时看不住,拿什么吃到嘴里。伯伯给他拿了几个生活用品他不满意,非要自己拿,见伯伯不让,他就喊救命啊!救命啊!----他呀!是当伯伯在逗他玩呢!

自安伯伯一时不好转移他的方向,说到此,可笑的事就出来了,因为穿着鞋,他知伯伯的床是不好穿鞋上去的,他就跪在床上翘起脚要够柜上的物品,可是他还嫌矮,就站起来,看他怎么站:一手扶着柜子,一手要拿东西,竟用鞋帮踩在床上,而不是用鞋底,不知不觉中,才两岁多的孩子竟如此乖巧----多么可爱的孩子!又是多么让人怜的孩子!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孩子会没有幸福的未来……

真是父母抚育孩子,孩子培育父母的心灵――孩子生命那么幼小、那么无助,凡是像点样的父母,再辛苦也会不知不觉的善待孩子……

因为在一起配合著书,自安没少与寒玉探讨怎么去理解“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人呢,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拥有的根本的东西――善良是不可试探的。正如西教中有关基督耶稣的一个故事表达出来的主题:上帝是不可试探的!故事大意是说,耶稣曾在旷野里住了四十天,期间受到了魔鬼撒旦的刁难,撒旦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圣殿顶上,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从这里跳下去吧,上帝会保护你的!耶稣拒绝了,并引圣经的话说,不可试探你的上帝!耶稣不是怕死,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跳下去的动机――试探上帝是否真的会保护他,他用这个理由挫败了魔鬼的刁难。

正如康德说的――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他向我们证明上帝在我的头顶,也在我们的心中,这是绝对的命令,不可试探!……

当我们执著宗教信仰的表面的道理,连小祺祺这样的可爱的孩子都要去衡量、决定他的未来的时候,就是在试探你的“上帝”!这是非常不好的一颗心,你代表不了“上帝”,你没有权利决定任何人的生死!!有些人千万不要以为你的心胸真的很广大,其实所有人都很难不例外,人的心胸没有想象的那样辽远,说是比海洋宽广、比天空辽阔,只是说说而已,不信你就试一试、放大你的想象,面对茫茫不知所终的苍穹,你到底能想多远?!很有限,往往你的思维,恐怕还没出家门口,就被打回来了。

想想孔子都要一再教导弟子,不要死读书,读死书,明白书中的言外之意才是最可贵――他这一真知拙见也适用于执著任何信仰的人;就如基督耶稣说的,骆驼穿针鼻儿,有多少人只会一成不变的看问题,凡事如此执着在其中、还是无法平常心的拥有,再夸夸其谈慈悲救世,也只是执著自己,否则他们中也不会凭空生出大力宣扬走出教会的流派了;至于佛门,如果不好好理解释迦佛的“不可执有,不可执空,惟修真道妙理”的真意之所在,同样好误在其中。

孔子,也就是儒家学说还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孔子不但有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一面,亦有让人觉十分严厉的一面。批评起学生很不讲情面――在这一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孔子的学生樊迟有一次请教孔子怎样种庄稼和蔬菜,孔子骂樊迟是小人。其实,孔子气樊迟在哪里?想想,为师是在教你为人之道,这可是做人之根本,前无古人的大业,你樊迟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试探为师、诋毁师道的尊严,来满足你什么样的沾沾自喜之心呢?难道为师不会种庄稼,你就不接受为人之道了吗?这可是人之根本,难道你不明白“人有百行,各司其职,各安天命”的道理吗?!

无论孔子对弟子怎么训斥、如何严厉,也只是为提高弟子的境界,而不是斥责完弟子,弟子这一辈子也就完了。想想,做为一名弟子,如果连师父的话都无法承受,怎么还能指望这种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呢!

孔子在“真的好意”这方面给人的启迪是很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一次,孔子与弟子云游四方。一日,走累了休息,颜渊负责烧火做饭,在做饭时,灰尘落尽了饭锅里,他想放着不管,饭就不干净;想扔掉,又怕浪费,于是,他就把带灰的饭捡出来自己吃了;孔子远远看见了,就以为颜渊在偷吃,但是,孔子就是孔子,眼见为实,他也不武断,给人以解释的机会,他对颜渊说他梦到了先祖,要祭供先祖,颜渊道出了实情,并说,脏了的饭祭奠先祖是不敬,孔子自然心领之。从这样一个故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学说的所在――那就是不偏不倚、无不过、也无不及的理念。只有如此作为,才可能给人以机会,亦给自己改正的机会,这正是孔子学说的难能可贵之处吧!

其实,先哲的至理名言所阐述的道理和现在是相通的。现在的道理再怎么自以为是,亦是不可能超越古代的哲学思想基础,只不过是换了现代名词,加以改造罢了;还想超越,不理解偏颇了就不错了。

在孔子的故里有一个这样有关孔子的故事:故事发生于孔子在鲁国为官期间,说有一个老头和儿子一起生活,由于老的贪嘴,小的懒惰,使得家中一贫如洗,父子俩常常为吃喝争吵打闹。一天,他们为吃饭打起来,父亲动手打了儿子,儿子摔坏了家里唯一的碗,于是父子俩拉拉扯扯来到了孔子的大堂。

孔子听了父子俩的指控,在窗前站了片刻,转身发令,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父子俩都关进了大牢。老头被关进了新牢,他不停地唉声叹气,却听到梁上传来燕子的叫声。他有气无力地抬起头,看见燕子从早到晚不停地从窗口里飞进飞出,把衔来的小虫子喂给小燕子;而被关进旧牢的儿子则从窗口看见,院里的一老槐树上,一只小老鸹正给老老鸹喂食----根据民间说法,老鸹生下小老鸹一段时日眼就瞎了,自己不能找食,全靠小老鸹喂养。

三天后,孔子把父子二人放了出来,结果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从此父教子养,日子越过越好……

孔子教导人的方法、方式是很值得加以借鉴的。这个故事引申出事物是相对的,父亲要象父亲的样,儿子要象儿子的样才成立,否则强加于人头上一些大道理,只能成为禁锢人思想的条条框框,这也许就是孔子学说后来被人当做封建、吃人的礼教的一种原由吧!

有的父母对子女付出到什么地步,无论子女如何,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去包容、担待,对这样的父母,那子女应该把父母当做上帝一样对待,甚至可以说父母就是你的上帝。就如西方宗教定义的上帝,你信我,我才会管你,你不信我,那与我何干!上帝该是有多么大的胸襟,能救赎天下众生,可是救你得有前提。而那样的父母,不讲前提,从这一点讲,父母不就是你的上帝!

真孝是绵绵春雨,从一点一滴小事中就可现,绝不是心血来潮,将来将来怎样。不能给父母花一个钱,有一个不花的借口,而给自己花一千个钱却有一千个钱的理由,等有一天能明了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有多么刺痛人心时,就晚了。

到那时,想靠多烧多少纸钱,大摆什么丧事,向人表明自己有多孝,壮什么门面,又能有什么用,莫不如在生前,能做到多少算多少。

看有的人,心思都歪到什么地步了,烧纸做的别墅汽车也就罢了,还自以为是的烧什么二奶,你说这样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烧纸钱,只是表示善心的一种形式,只要适当就可以了。

儒家学说,还传出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对一般人而言,人上了年纪,是能吃好就吃好,能穿得体面就穿得体面。古人的话语道出了多少人世间的感慨,不知又有多少人能设身处地的感触到个中的滋味……

人呢,一上了年纪,难免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保持乐观精神很重要,特别是对身体不好,长年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吃得好点,穿得体面些,能让其身心愉快些,有利于身体的维持;特别是精神思想负担重的人,舒心的生活,能减轻很大的症状。可是对低收入,没收入的老人来说,是不好做到这一点了。

就象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要扶贫济困的公职人员,有这样僵化的思想:那家穷吗?穷还要吃肉!那家穷吗?穷还要用空调,是不足可取的……

如果一个人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也就能理解了。想想自己在炎炎夏日吹着空调,再想想那贫病交加的老人,你还想什么应该不应该吗?

!这世上,小孩哭天抢地的,想要并不过分的那点东西、无法满足很让人怜,想想,现在的孩子吃点好的算个啥!可是就有的家庭,连孩子基本的需求都做不到;再有就是贫困无助的老人,临了临了要吃上那一口并不过分的“好吃的”而吃不上,老泪纵横的样子,真是凄惨,同样让人不忍淬读……

阅读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