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距尼雅遗址有近50公里的路程,浩瀚的沙海中,分布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沙丘。有金字塔形的、抛物线形的,还有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垄。
在这里安营扎寨,出乎很多队员的意料之外。在考古队中,领队拥有绝对的权力,再加上张教授的威望和对尼雅遗址的了解,队员们虽有微词,却仍按部就班准备着所需的一切。
不远处队员呼喊时,张教授正在和副队长王思渊教授商量具体的安排。王思渊教授是著名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张天朔多年的考古合作伙伴。
其实王思渊教授对领队的安排也有些不解,不过多年合作形成的信任和默契,让王教授并未提出反对的意见,早就习惯了张天朔的发号施令。过去的成绩也证明,张天朔教授不合乎常理的举措,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一次,张天朔确是有些私心。年龄与身体告诉他,再次来到尼雅遗址的希望渺茫,索性去的远一些,更远一些……
队员们的呼喊已经引起了他与王教授的注意,两人停止交谈,朝那边望去。
……
“张教授…王教授…”,小王喘着粗气跑了过来。“您看!这是刚才发现的!”,眼神里洋溢着说不出的激动,手心里,一块圆形的玉石,正发出青绿的晕光。
“哦!在这里找到的?”,张天朔稍感差异,伸手把玉石接了过来。“这玉石明显有加工的痕迹,表面光滑,尤其是这个小孔…很精致!”,张教授仔细端详了下手中的玉石,将它递给旁边的王教授。
“看来我们的运气不错,这个米粒大小的孔,一定是装饰用的!还有…”,王教授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没想到会有如此梦幻般的开始。
“在哪儿发现的?”,张天朔作为领队,仍保持着沉着与冷静,但言语间还是显露出少许内心的激动。
“刚才支帐篷的时候,感觉立杆下有硬东西,随手刨了出来!”,小王热切的望着张教授。“队长真是神奇,这鸟不拉屎的大漠深处,居然…”,队员小王心里暗自琢磨着,此时早已全没了路上的疑惑和抱怨,多了几分敬重与感激。
队员们都纷纷围了过来,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张天朔教授看到队员们如此热切,把手一挥,“走,到帐篷里,我们一起研究下!”,扭身当先走进了自己的帐篷。
由于受到帐篷空间的限制,只有几个小组长参加了讨论,一致认为这枚玉石乃人工制成。最让人惊奇的是上面米粒大的小孔,孔径光滑均匀,几千年前似乎没有如此精湛的钻孔工艺,即使是现在,利用高精密的钻头也很难加工。
考古队决定立即将这枚玉石送抵文物局,进行仔细的研究,并对驻扎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搜索和探测。
……
一个星期过去了,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却迅速给队员们泼了盆冷水。
先进的地下声纳探测设备发现,地表五米以上全是黄沙,没有任何金属物信号。而五米以下则不规则的分布着坚硬的石英状物体,初步认为是岩石。
丝毫没有进展,考古队的工作似乎陷入了僵局,大范围手工的发掘也没有什么发现。
大漠的夜晚,帐篷在呼啸的风暴中,仿佛一叶扁舟,似乎随时都会被沙海吞没,而张教授则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探测设备形成的图象沉思。
……
张天朔教授不知道何时睡着的,醒来时发现天已经大亮,自己则爬在了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电脑屏幕还在不知疲惫的展示着探测仪器所拍摄的地底图象。
揉揉眼睛,开始四处寻找自己的老花镜。60岁真是个奇怪的年纪,白天眼睛花,晚上则近视,总之怎么样都看不太清晰。
帐篷里已经透进微光,由于没带老花镜的缘故,视角宽阔了很多,好象一下子整个帐篷都显示在了眼前,让张天朔教授很不适应。“唉!真是老了啊。”,心里叹了口气。张天朔终于在自己的口袋里找到了花镜,摸索着戴好。
帐篷外边,已经有早起队员锻炼的声音,隐约听到“没有什么收获”,“什么时候返回”等话语,让张天朔教授有些闷闷不乐。连日来的劳累,张教授的身体明显有些吃不消,连平时早起的习惯也自动取消了。
“看起来队员们对这一个星期来的工作并不满意啊!”,张天朔暗自思索着,随手又把花镜摘了下来,朝镜片哈了几口气,用衣角擦拭干净。
没有了花镜,眼睛前又是一片模糊,心里一点灵光却是一现。昨天晚上看了一夜的地底探测图象,都是分区域一张张看的,为什么不可以将视角范围扩大,把各个区域的图象合并放到一起来看,也许能发现什么?
雷厉风行一向是张教授的风格,想到这里,立即快步走出帐篷。
太阳刚刚露出头,耀眼的沙黄有如璀璨的宝石,铺天盖地而来。
披着金黄色的光泽,那太阳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毫不掩饰它无穷的力量,似乎要吞噬整个世界,却又是那样的宁静,悄悄的将整个大地沦陷。
……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操作探测设备的队员已经按张教授的想法,将全部区域的探测图象,合并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图,覆盖了这次考察点大约近一平方公里的面积。
仔细对着屏幕观察,张教授的神色显得越来越激动。“快,立即通知几个小组长,就在这里召集会议!”,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几乎是在朝队员喊。
五分钟后,几个小组的组长围聚在了探测仪器旁边,紧张的盯着黑眼圈兴奋得走来走去的队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有些疑惑。
“大家看,这是我们这次考察地点整个区域的探测图象。”,张天朔教授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让声音平静一些,但还是忍不住有些颤抖。
“看这里,还有这里!”,用手指指点着显示屏幕。图象上,两个巨大的阴影显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该不会是地下岩石吧。”,有人小声的发表着意见。显然,也代表了大部分队员的判断。不过看到张天朔教授喜悦的神色,有些底气不足的样子。
“不,这绝不是岩石!因为它太规则了!明显是经过加工,甚至是精密仪器加工。”,张教授指着其中一个长方形阴影,语气坚定,大声解释着。
队员们鸦雀无声,场面有点沉闷,领队的权威自然是不容置疑。可是一向沉稳的张天朔教授,突然变得如此激动,弄的大家有些不知所措。
队员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屏幕上的画面,阴影呈长方形,因为探测仪器测绘的图象是靠声波反射的强度、密度差别所绘制,类似我们所见的“正投影图”,所以只能初步估计这个阴影恐怕有十几米宽和几米厚,而高度则不知。
“我建议,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增派力量,对现场进行保护!”,张教授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此巨大的阴影下,将会是何等的古迹?队员们有些不相信的盯着队长,而由于实在无法压抑自己的兴奋,张教授干脆当场拿出卫星通讯设备,要亲自联系。
阅读星空隧道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