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强烈的噪音,使张教授的心绪更加的纷乱,越过舷窗向下,已能隐约能看到城市的灯光。北京,仍然在深夜里灿烂着。
中南海,国家安全部。一间绝密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国家科工委、公安局、情报部门都有代表,围座在圆桌前,看样子在等待着什么。桌上的烟灰缸被各种烟头挤满,有的还在散出袅袅青烟。
外面走廊终于传来了稍显杂乱的脚步声,各路代表纷纷站起身来。会议室门被轻轻推开,两人神色匆匆走了进来。
与张教授一起走进会议室的,是国家安全部张丰起部长。张教授发回的图片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强烈关注,而身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自己,更是以特有的眼光判断出,尼雅遗址这次所发现恐怕会引起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没有犹豫,张部长立即组织召开了这次会议。简明扼要的对张教授进行介绍后,张部长挥挥手,让大家做下。而张天朔教授则站到了会议室桌前,开始了本次发掘过程的详细介绍。
随着一张张图片的投影展示,会议室内众人开始切切私语。没有疑问,这些发现是绝无仅有的,一旦公布必将举世瞩目。
但是,大家最关心显然并不仅是这些,其中两个问题,是这次会议的关键。
一是这些图片中那发出金属光泽的巨大神秘物体,探测设备显示并非已知的金属元素构成。已有历史资料告诉我们,在2000多年前也只有青铜器的出现,而图片上的神秘物体肯定不是青铜器。
五千年前,还是茹毛饮血的洪荒传说时代,根据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不可能制造出如此庞然大物。
二是在巨大神秘物体表面上,可见一个明显的符号,在已知的所有语言文字记载中,都不能找到,是否代表着另一个外星文明?远古的象形文字是不能解释的,河南洛阳“殷墟”中甲古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距今也不过两千多年。
会议前,与会专家已经对这个神秘物体是不是外星文明的产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张教授的介绍更增加了这些照片的神秘感,一致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
会议已经结束,有士兵进来,帮张教授收拾散落在桌上的图片。
张部长在会上宣布,将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全面解手下面的发掘工作,并要求军方进行严密的封锁。
同时,这次发掘工作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机密,因为凡是涉及到外星文明的事件,统一在国家安全部为x绝密级资料。
……
时间的车轮定格在一个月后,全新的新疆卫星发射基地在尼雅附近已经破土动工。当然,卫星发射基地只是对外界的一个解释,是一个美丽动人的谎言,而真正的目的则不言而喻。
被称为卫星发射“组装车间”内,巨大的圆拱型神秘物体已经完整的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而另一个神秘物体也正在挖掘当中。
经过初步的研究表明,这个圆拱型神秘物体的材料并非世界上已知的所有的金属或合金,科学家推测可能这种材料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元素周期表内。这种材料轻盈坚固,耐腐蚀及高温,引起了这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
圆拱型神秘物体直径有10米左右,高有4到5米的样子,正面看起来就象是一座金属拱桥,中间凹陷但是没有贯穿成为桥洞。圆拱分为两层,层中间填满了细沙,让人会不由联想起轴承的样子。
外层周边规则的分布着一些符号,内层则有八个箭头状凸起。神秘物体的另一面非常平整,光滑如镜。
灯光下,神秘拱型物体闪烁着诡秘的金属光泽,朦胧间,如同一扇通向外星的大门,可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
当初的考古队成员大部分都已经带着疑惑离开,惟有张教授、王教授留下来,参加了专项的工作组,还在继续进行下面的科研工作。
有了卫星发射基地做掩护,才可以大规模发掘,并避开其他国家的间谍卫星等先进设备的监视。当然这些都是不得以而采取的措施,国际形式纷乱复杂,现在还不是将发现公布出去的时候。
圆拱型神秘物体表面的符号有二十八种,工作组专家认为,通过这些符号,可组合出多种序列,极有可能是一种外星文明的语言文字符号。
神秘物体保存的非常完好,没有一丝的破损。所有专家都在猜测,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用途。不过意见显然得不到统一,不过基本上认可这显然是建筑物的大门,不过没有完成,居于应用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从何而来则更是争得头破血流,更多的专家认为,即使不是外星文明的产物,也必然是史前文明的延续。
没有白天,也没有夜晚,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各种专业的专家一批批的来到这里,带来更多的先进设备,也带来越来越多的疑问和困惑。
而当另外一个巨大的神秘物体从黄沙中一点点蜕出,揭开它神秘的外衣时,所有的专家都被它的鬼斧神工所惊叹。
不用刻意的去比喻,这就是龙。具体来说,就是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龙型太空飞行器!所有专家取得了极为一致的意见,罕见的保持了高度的统一。
龙头就是驾驶室,透过龙眼睛可以看到驾驶室内,没有各种复杂的仪表,数不清的信号灯,只有一把控制座椅。
龙的嘴巴部位看来象是隔离室,飞行员用来做太空行走的出口。龙身则是中舱,想必许多的设备、能量、控制等集中与此,如同覆盖着一片一片神秘材料组成的龙鳞。龙尾则是起飞行动力、方向控制等作用。
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掩埋,刚刚从黄沙中露出,但在场的专家却毫不怀疑,这龙型太空飞行器,恐怕仍可以翱翔于太空!
……
国家安全部重新调整了基地的安全级别,驻军仍在增加,外围几十公里内都已经封锁,外国的媒体已经嗅出不一般的味道,纷纷猜测着可能发生的一切。
基地内研究仍在进行中。专家尝试着从飞行器的各个部位进入内部,但都已失败告终。有专题提出,使用高温切割设备强制打开,却被立即否定。
探测设备显示,飞行器表面没有一丝缝隙,完全能胜任太空的飞行。专家们甚至提出飞行器内部完全密封,也许还保留着几千年前甚至更早的远古空气。
所有的专家都被如此惊心动魄的发现迷惑了。五千年的文明从哪里来?历史似乎出错了?是外星人吗?还是远古文明的轮回?
而眼下,如何开启飞行器的舱门,成为所有专家最关心的问题。相信在飞行器内,一定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结果,揭开这无数的疑问。
……
静悄悄的房间里,张天朔教授坐在办公桌前努力思考着,台灯发出昏黄的光,照在教授的脸上,几个星期下来,显得憔悴了很多。
或许我们走进了误区,从神秘物体外表看来,制造者科学技术水平明显已经超越了我们很多,似乎应该用一种在更高级的文明看来很轻松的方法,来打开舱门并进行操作。
也许他可以帮助我们,张教授想起一个老朋友,想起年前业内杂志曾留意过的一篇论文,随即拨出了一个电话。
阅读星空隧道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