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七天长假,本打算去鄱阳湖南矶山观赏候鸟,朋友告知季节不对,候鸟此时还没有大规模迁徙至鄱阳湖,于是与家人朋友改变计划去了一次星子县,游览秀美的庐山南麓风光。
将近中午,到达星子县。午饭过后,稍作休息,打算在附近找几个去处看看。首先去的是桃花源,据说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种桃花源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全国好几个地方在竭力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论真假,至少陶渊明在此处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有些意义吧。
那里有一个漂流点,可惜将近两个月没下什么雨,水流很小。在入口处照了一张照片,询问当地人是否能开车进去,一个漂流车的司机告诉我们只有7里路,可当我们开车进去才发现上了当,不仅是路程不对,里面的路也越来越难走,不得已只好原路返回,建议驴友们下次也不用进去了。
从桃花源悻悻而归后,立刻掉转方向,前往星子县城,找了个民政宾馆住下,国庆期间,套间90每天,真够宽敞的,外间差不多有20平米吧。想想天沐的价格,真是天差地别啊。
安排好住宿,前往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与当时的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根据文献记载,“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楼建亭,引泉植花,遂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取名白鹿洞。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建立了“庐山国学”;宋(公元960―1127年)初扩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北宋末年,书院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重建院内的建筑,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亲临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宋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后代书院又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多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
路途十分好走,驱车20分钟左右到达,门票每人30元,进去后古树参天,环境幽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座以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谷、冰斗、漂砾群、泥砾等)及变质核杂岩为主要地质内容的地质公园,始建于宋朝的中国四大古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就位于公园内。
离开白鹿洞,我们前往海会寺。
海会寺位于庐山南麓,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清代重修,殿宇宏敞,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是庐山五大丛林之一,至今寺内还保存有高丽国使臣赠送的“第一名寺”横匾。
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千古绝唱,让坐落在五老峰下的海会寺增色不少,因为这儿是观览五老峰远景的最佳视角。
海会寺曾是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团址,刘少奇也曾在此修养。在海会寺观五老峰峭壁,真可谓壮观。可惜今日的海会寺已经残破,已无和尚在内修行。
今天的海会寺残破不堪,只剩下残垣断壁。门前的石牌上介绍院内有飞来石,可能也是由于“冰川学说”中冰川搬运而来的吧。
唯一让我们振奋的是,海会寺确实是观赏五老峰的绝妙地点。以前去过五老峰,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感觉确实如此。身处五老峰上,并不觉得五老峰的雄伟竣奇。李白曾有诗赞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如果不在海会寺观赏五老峰,很难有此感受。海会寺门“真面目”,正寓有在此观五老峰,乃代表庐山面目之意。苍峰耸立,白云为腰带,五老峰在我们眼前是如此的让人惊叹。
建国以后,海会寺附近又建起了不少楼房,先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庐山分校”的校舍,后为九江师范学校校址。昔年的庐山古刹海会寺已无当年之观。一路之上,看见数头牛儿悠闲地逛着,不知放牧人身在何处。在这昔日佛门一方净土之处,透着点点清静。
别过海会寺,以近傍晚,驱车返回星子县城,觅得一饭店,菜肴颇有风味,尤其是农家豆腐,滑嫩味浓,尤为美味,让人叹不绝口。
10月2日早,我们前往秀峰。秀峰门票50元,不便宜啊。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湖之滨的江西省星子县境内,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四周山奇水秀,摩岩碑剑如林,是集自然美景与人文胜迹与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誉。
志载南唐中主李少年曾在此筑台读书,即帝后九年(公元951年)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先兆之意名为开先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自此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
庐山的秀峰瀑布,又名黄岩瀑布,高约150米,宽约30米,瀑布水源于庐山大汉阳峰,悬崖陡峭,李白诗中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既是指秀峰瀑布。
秀峰索道位于星子县秀峰公园内。索道全长1395.88米,全程往返约46分钟,设上、中、下三站,上下站高差410.58米。
在上站可以饱揽刚妍各俱仪态万千的双剑香炉、文殊、鹤鸣诸峰,下站可以观赏到碧波荡漾的龙潭、青玉峡和被大文豪苏东坡赞为“匡庐二绝”之一的漱玉亭;最为壮观的是在索道的中站,驻足“李白像”,背依双剑峰,尽揽被“诗仙”李白叹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岩瀑布。
索道单程40元,双程60元。我们坐索道上山,步行下山。秀峰索道大约25分钟的单程,也是我坐过的最长索道了。想当初都是步行登山,不想现在要靠索道取捷径了,唉,真让人感慨。回想徐霞客游遍名山大川,很多都是渺无人迹的地方,连阶梯都没有,真让现代人汗颜啊。索道上观景倒是别有风味,也许是视角的不同吧,沿途上可望见的一些奇特、雄浑的峰峦让我陶醉不已。
天公不作美,据山上工作人员讲,我们前去的时候,秀峰已将近三个月没有大的降水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秀峰瀑布已经到了最小的时刻。坐在缆车上,远望对面山崖上倾泻的瀑布,几乎只剩下一条细细的白带;而在白带周围的山壁上,显而易见数十米宽往昔瀑布冲刷所留下的痕迹。我们只能凭此想像往日秀峰瀑布的壮观和磅礴了。
略为扫兴地沿着山路而下,可是沿途的石刻却吸引了我。一路之上,我们观赏了王阳明纪功碑,颜真卿碑,御书碑和摩崖石刻。每一块石碑,每一处石刻都记载着不同的来历,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这些石刻都是凝固在苍山秀壑之中的历史长河璀璨的明珠,伴着山泉飞瀑,更增添了秀峰的奇美。
古代山东有盗泉,孟子立廉不饮;广州石门有贪泉,晋代廉吏吴隐之喝了为官更清廉。而庐山秀峰有聪明泉,泉水清泠,传说喝了使人更聪明。聪明泉旁,矗立着一面石碑,上书北宋黄庭坚题写的“聪明泉”三字,意味着喝了这泉水,不仅聪明,而且有善良,大公无私之心。
“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这就是刻在庐山秀峰“聪明泉”井碑上一首无名氏的诗。
可惜今日的聪明泉边,还守候着收钱之人,喝一口水,收一份钱。本来良好的心境,被破坏无余。
最后一站,我们选择的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可以说是书院式传承教育的典范,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的昌盛,离不开一代儒学宗师朱熹,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阅读万里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