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杯水,也不可能真的出现静止的水面。所谓的静止,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与平衡,事实上、水面永远都有丝丝波纹,在湖面在江面我们看得见,在杯里在碗里,我们看不清,但无论湖江、不分杯碗,水面没有绝对的静止。
有人群的地方叫社会,人类社会、总是根据自己的规律,一刻不停地发展变化。有一些变化,来得猛烈、而有一些变化,常常“沾衣欲湿”,若有若无。
门市部的专车、有一个司机,废话、有车一定会有司机。
开车的是一个二十出头儿的小伙子,出纳大姐的亲生儿子,其实不解释谁都明白,鸿远公司如此重要的部门,能开门市部的车、不可能没有“缘由”。
这是一个心特别灵、手特别巧的小伙子,书念得不多,但反应快、眼里心里能拿事儿,所以老太太带了他整整三年半,而平常、司机是一年两换。
芬儿虽然不是天天都在外面跑,但十天、至少有七、八天需要“出去走走”,出去的时候,司机总是芬儿的“第二脑”,因为干的时间长,所以一些事儿、一些话儿,司机都会主动地帮助芬儿记着、想着……
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个“好孩子”,芬儿熟悉门市部的“外面事务”,肯定不会如此地“有速度有质量”,芬儿不能不心存感激。
不出车的时候,司机也不会去乱窜,门市部就那么一个通长的大屋儿,有活儿能够伸上手,就伸手帮着忙乎忙乎,没有什么事儿的时候,司机会找一个不碍事儿的地方,抱着一本武侠或是神怪之类的小说,读得专心致志。
将近四年的一个地儿,硬是没有什么大的纰漏,难怪老板和保管员不止一次地说这个司机“有乃娘之风”,确实是谨慎不逊其身为出纳的妈妈。
算一算,芬儿与门市部的人在一起的时间,远比与老公、与妈妈、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回到家里,吃过晚饭,收拾一些杂五杂六的事情,然后、倒头就睡,早晨醒来、匆忙地洗漱,有时候早餐都上班以后买着吃,那有太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共醒”。两个服务员、一个司机,基本构成芬儿的“稳定接触人群”,就这么四个人、当然很容易熟悉起来……
“芬儿姐”,开始的时候、司机叫得好拘谨;“姐”,时间一久、司机叫得自然而然。就象这称呼一样,芬儿与司机的配合、越来越多默契。
芬儿个儿小,当然拿不动大的、重的东西,而每次出去,又不可能带过多的人,毕竟人多则嘴杂,所以总是司机拎着、抱着、扛着……
因为这一层儿,芬儿每次出去,只要是赶上饭时,都会带司机去吃“板面”。
板面不是什么好咬儿,但司机就喜欢吃板面,虽然芬儿是什么都能够将就,还是因为“犒赏”司机的缘故,去司机喜欢的那家板面店就餐。
一来二去,芬儿与司机有些“黏”――
谁都看得出来,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出去办事的时候”,司机才与芬儿“形影不离”,慢慢地、不出去的时候,芬儿在哪、司机也会在哪儿。
明明白白地“晾”在公司的门口,几百只眼睛天天、时时和处处看着,这点“小节目”,不能不成为搬弄是非的人最需要的谈资。
大吹姐与出纳大姐是“铁子”,虽然没有烧过香、叩过头,那也是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一起走过来的,如今、出纳大姐“荣退”不在公司,大吹姐对这些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丝一毫也不曾怠慢。
要说有什么,那是“嚼舌头”的人也没有“猛料”好炒,但时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名字并举,都会格外有吸引力,况且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常常是形动而影随……
再说,年轻人年轻心、要是日久天长,保不准会不会发生点什么。
大吹姐毕竟不是出纳大姐,除了“及时汇报”、也只能是徒唤奈何。
没有人太长时间在意这件事儿,因为不长时间,门市部的人再次发生小小的变化。公司新买一台国产“宝马”――老板说,鸿远需要一台“象样儿”的车,当然,这象样儿的车、就一定得有一个象样儿的人开不是。出纳大姐的儿子、要模样有模样,再说风水先生算过、“这孩子是福相”,所以出纳大姐的儿子、顺理成章地“接了‘宝马’”,门市部的司机、则换了司机老王。
说起这老王,在鸿远公司也是“开国功臣”,一直在送货、在跑通勤,人是老一些,但忠诚、可靠,生辰八字也“合格”。
一切,似乎都非常正常、非常自然……
其实,大吹姐知道,看似平常不过的“人事变化”,实际上、是保管员再一次防患于未然的“先发制人”,只不过是隐蔽得让人无法察觉罢了。
阅读夏荷跳雨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