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医药广告_中国功夫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章 医药广告(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蓑衣人距离众人几米之外,静立草丛中,纹丝不动,仅两片嘴唇一开一合:“武当八宝紫金锭从秘方收藏、应用到药品生产,其中的八大环节使用了八种宝物。其药效神奇,百病可治,而且药到病除。无病之人服食此药,可致身轻如燕,可辟谷延年”

王石转过头去,将询问的目光投向教授:“教授,他说的可真如此?”

教授点点头:“是的。那八种宝物即该药炼制程序,包括御制金印、金镂玉幞、白虎把门、青龙挡关、华佗神方、雷公炮制、八仙隐居、三丰护宝,仅从这名目就可知其制作程序之复杂。”

书生频频点头:“似乎很专业,便如医药公司一个精细的项目一样。”

蓑衣人仍然站在原地不动,声音高亢,字字清晰:“工序虽然复杂,制法却至臻完美。民间历来就有武当山‘十道九医’的说法。元明时期,武当道人万计,相互交流并传承至今,研制出神品方药是顺理成章之事,八宝紫金锭便是其中之一。”

教授接着说道:“是啊,何况武当山植物资源丰富,道教的外丹术早被纳入制药领域,成为制药手段之一,道教医药自古便有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多次派大将军戴孟前往武当山问医采药、觅长生不老之术,戴孟留恋于武当山的钟灵毓秀,最终归隐不出,潜心修炼。这段史话说明两千多年以前武当山就是名闻天下的‘天然药库’,唐代孙思邈、宋代陈抟、明代李时珍都曾来武当山,或采药、或修炼”

王石插言问道:“究竟是药物好还是修炼好?”

“当然是修炼好!”雪儿脱口而言:“我自小体弱多病,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不能使我健康强壮”,雪儿轻轻皱起眉头:“可现在,什么药也没吃那些病却好象都不翼而飞了”雪儿这话说得吞吞吐吐,因其心中尚在疑惑、纳闷。她步入修路不过几日而已,却自觉体力反常,身轻如燕,可时间如此短暂,身体真的彻底好了吗?武当功夫真的如此神奇吗?

正值沉思之际,书生的话打断了她的思绪。“武当的内丹术、外丹术名头都很响亮,在武当道人心中,可能制药与修炼同样重要吧?!”

“那是当然!”蓑衣人接过话题:“刚才教授举例西汉戴孟,这位戴将军便是在内丹、外丹两方面都有成就的高道。戴孟在武当山,曾得恩师清灵真人裴玄传玉佩金经并石精金光符,他服食大黄及黄精,种植云母等药材,最终得到不死之道,练就轻身健行功夫,能日行七百里,为武当道教医药学及武当内丹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石侧耳倾听,并喃喃自语:“玄!真够玄!难道真的是真的?不会又是一个传说吧?”

蓑衣人一声冷哼:“哼!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教授从脚旁草丛中拾起一枚长乎乎的椭圆状的幼嫩枝叶,一边低头细看,一边接续话题:“很多玄惑的事情,只要纳入按部就班的研究范畴,便有可能揭开其神秘面纱。”

小孙将眼睛凑近教授手中的枝叶,轻皱眉头:“是这棵树上的吗?”

教授把幼枝举到眼前,轻声说道:“嗯,小孙哪,你看这这树,有可能是野生的太和茶古树。”

小孙眼中掠过一丝惊异之色:“哦?”

“榔梅祠后山岩林下还有好几丛。走吧,我们去看看。”教授言罢,拔拉着身上雨衣,一边脱它下来,一边环顾四周,并对书生等人说:“各位可有兴趣一起去看看?”

蓑衣人已然转过身体,背对众人,径直前行,其声音仍然洪亮高亢,让人听得字字清楚:“小金兄弟,我们走吧,得赶路了。”

众人一一向教授与小孙挥手作别,然后从榔梅祠沿着古神道默默前行。

翻过两个山坡,便是七星树,七棵高大的古柏象征北方真武巍然苍翠、常青不老。七星树旁是著名的小武当,山头虽小,其上却有一座小庙,正与天柱峰遥遥相对,并被赋予了“真武拔剑削掉天柱峰峰尖,飞落至此而成小武当”的神话传说,使这不过十余米的小山丘充满了神性。

越过七星树向上,沿着弯曲的青石神道,经过一条狭长的峡谷地带,来到一座四方亭,抬眼即可见上悬匾额书“黄龙洞”三字。雪儿喃喃自语:“那句歇后语‘黄龙洞的眼药,买卖两不见面’就指的是这里吗?”

“是的,正是这里,”蓑衣人已在亭中,背对众人,面向山峰,伸手指向东面紫盖峰回应雪儿的问话,声音洪亮高亢:“黄龙洞在那里。”

雪儿走到蓑衣人身边,沿着其手指方向向紫盖峰绝壁望去。只见那洞口有一根铁索,直通四方亭。蓑衣人又道:“相传那洞时常吞云吐雾,紫气蒙蒙,乃黄龙居所,故名黄龙洞。除此神秘传说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洞、这亭以此铁绳相连,承载了重要的商业信息”

“哦?”书生扶了扶眼镜,皱了皱眉头,面呈好奇之色:“什么商业信息?”

蓑衣人转过身来,目光投向亭内悬挂的金匾,再指着镶嵌亭内的两块黑色木板:“‘天下驰名黄龙洞眼药在此’,‘有缘相遇,错过难逢,救人疾病,莫大阴功’,你们看这内容这是清代同治年间武当云霞道人制作的医药广告牌,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牌。”

王石一字一顿地念诵道:“祖传秘授制炼龙砂虎液、八宝紫金锭能治云翳攀睛、老眼昏花、迎风流泪,兼治七十二般眼疾此药大有功效,非与寻常售者可比,凡赐愿者每瓶大钱十文或纹银一分,不可短价,而且神洞高远,音语难传”

王石话音刚落,书生那带磁性的嗓音便响起来:“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随即是一串低沉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与现代广告词何其相似啊!”

蓑衣人接过话题:“它的信用机制与现代商业信用机制也非常相似。”

“哦?”书生好奇神色愈来愈浓:“此话怎讲?”

“17世纪初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为稳定荷兰经济,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帝国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银行信用,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信用机制,这种信用机制传承至今。当时,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书生问道:“这种信用,这种交易自由到何种程度?”

“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拼命厮杀的时候,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国。”

王石插言问道:“怎么说与黄龙洞出售眼药的信用机制相似?”

蓑衣人在亭内来回踱步,举手指点着连接黄龙洞与四方亭的那根铁索:“这铁绳上原来系着一个竹篮,篮下挂着一个铜铃,求药者将钱币放到竹篮里,摇响铜铃,洞中道人便将竹篮拉上去,据钱币多少将眼药、紫金锭等药物与找回的零钱放入竹篮,再滑下来返给求药者。这种经营模式,凭借的是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完全凭着诚信进行,这与阿姆斯特丹银行所建立的信用机制何其相似!”

王石频频点头,显是十分感慨:“武当山道士倒是非常前卫的啊!”

书生低头沉思,低声自语:“不学道,不足以处世;不学道,不足以经商;不学道,不足以为官!”

几位同行将商与道联系到一起,雪儿已觉纳闷,又听书生念叨这么几句,更是疑云锁眉,困惑滋生:“嗯?不学道,不足以经商?”

“哦,这是诠释老子思想的一本书的内容简介,不是我的观点”,书生微微一笑:“不过,这其中必有玄机。近世以来,《道德经》竟屡屡被视作经商钻营、投机巧取之道!似乎三百六十行都把目光投向了老子的鸿篇巨制。”

雪儿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疑惑:“鸿篇巨制?《道德经》仅五千文字,你怎么说是鸿篇巨制?”

书生扶住眼镜,往上抬了抬:“我是有根有据!第一,《道德经》成文于春秋时期,五千文字在当时已算巨著,第二,《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涵盖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为政之道、用兵之道、修炼之道等等,也包括可能为小姐您所不以为然的经商之道!”

书生这番话令雪儿不由自主想到曾亮,曾亮读《道德经》已有两三年,不知他是否也有此看法?一时间,竟想得有些出神,无意中瞥见蓑衣人黑沉的脸上露出一抹赞许的微笑。\

阅读中国功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