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收功
1、收功动作
第三章“徒步山路”中有一段道长教授雪儿收功动作的描写:
道长转向雪儿,一脸平静,毫无表情,一对眸子闪动着敏锐的、黑亮的光芒:“每次待气行小周天完毕,别忘了将其收归丹田,多捂小腹一会儿。或者这样从上而下下按几次,算是送气回田。”
他两手相对,掌心向上,上抬至心窝,再翻掌向下,下按至小腹,如此这般反复三次之后,双手交叠于小腹。道长很快示意完这一动作,便转身走开去。”
完整收功动作(动静功收功):两手交叉(男:左手在内)手捂腹部,静养一下,待心定静下来,两手自然分开于体前的左右两侧,即左右小腹前部,再翻掌向上,两掌缓缓抬至锁骨,再翻掌下按到两胯,再翻掌上抬...如此3、5次。再手捂小腹静养一小会儿。
2、收功机理
第十一章“月夜授拳”中关于收功机理有段描写。
“……内气逐渐增多、内气机制逐渐强化之时,就不仅仅是感应而已,相互作用也会加强。内气机制尚且不强之时,须得利用‘真气的相互作用’这一规律,去导引体内气动,比划收功动作便是以手臂之气导引全身内气回归丹田。”
说明:修炼层次尚且不高或带病修炼者的内气凝聚机制一般都较弱,气机发动之后收之不全,自动运行之气往往易扬难伏,收束不佳,做收功动作n遍仍不见气归伏于丹田。比划收功动作不仅可以肢体之气导引全身之气回归丹田,而且可以训练内气凝聚机制。时常比划收功动作可使内气逐渐形成定向凝聚趋势。
二、关于小周天
1、气聚丹田
在小周天之前,先有一个“气聚丹田”的现象。不是“气沉丹田”而是“气聚丹田”。“气沉丹田”仅小腹以上气下沉,实修并非如此情形,腿脚也有气生而聚往丹田。实修中可体会到全身任何地方都可能产生气触感,亦即四肢百骸、筋骨皮肉、津精血液中所含精华物质皆可炼化为气,此为“炼精化气”真正内涵,在入静态下,全身精华物质化生为气,疏通通往丹田路段的经脉,这便是“气聚丹田”现象,当气聚丹田到足够量,丹田之气才会自动行走,去通督通任。
2、小周天修通的表现
不是任督二脉有气循行一两圈就算通了小周天。小周天通必以丹田气足,并贯通任督二脉为前提。小周天通后,丹田气会不定时发动、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地运转任督二脉。丹田气雄浑膨胀之时,会有不可阻挡的大气从下丹田直“逼”向督脉,就算强行用意控制它,它也不会停住的。内气微粒是比粒子更小的物质实体,真气运转于任督二脉是客观的物理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初通小周天时,丹田时常气机发动,内气运转于任督二脉数周,气机过去体内恢复平息,转入酝酿状态,内气蓄积到一定量会再度发动,循环往复、周流不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此现象早有记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本书第三章最后道长念诵老子之文“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便是小周天现象,这一现象具有周期性、重复性、普遍性,人人修到此境,内景相同。
3、小周天通的误判断
第一,如果练有数月,真气也走过任督二脉,自觉已通周,却没有丹田气动、汹涌翻滚、自转任督的情况出现,那必是未通小周天。小周天通必会丹田时常气动、循走任督二脉,这是内气凝聚机制初步形成的表现,若无此象,便与一般的未修之人没有两样,便算不得小周天通。
“不一会儿,体内又开始循环往复地转圈,转得厉害之时,雪儿停住脚步,呆立片刻,任其自转数圈,平静下来,再挪动脚步。雪儿觉得纳闷,这体内之气如此这般循环往复地转悠,究竟是哪来的动力?”在这第三章中多次描写雪儿体内之气自行转圈,自转数圈方才平息,此动力来源于丹田气机发动,藏匿于命门中的先天元气被激活,方才有此现象,内气凝聚机制也因此而逐渐增强。
第二,先得气聚丹田,才会通督通任,而在气聚丹田阶段,会出现一个现象即“舌头上翘似有吸力”,若无气流通过舌头仅有吸力感便不是小周天通的表现,仅是全身散气拧成合力趋势的表现。小周通必定是有气流循行于任督二脉间,两脉的有些地段气感较明显,有些地段气感较弱,但就算有的地方弱也不会弱到仅“舌头上翘似有吸力”----这仅是合力而非合流,说明小周天未通。
4、小周天持续时间
初通小周天时体感气势很强,几天后气行任督二脉的转数渐少,气由任督一点一点分流于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在任督脉及以外形成线状气、片状气,开始通大周天了,即通全身经脉,这时气势渐弱,因为内气流动的单位面积增大了嘛。另外,周天通后,深层段落经脉上及脏腑之中的病邪渐被调出,功态会被相对削弱,功感渐渐的似乎不如初通周天时好,实是功深表现。
“第四章铁杵磨针”中,雪儿通过九曲黄河墙时,“再体感体内气状,丹田虽是蠢蠢欲动,首尾难辨的周天景象倒是没有显现……”这句描写即说明雪儿小周天转数减少,任督脉之气开始向四肢分流
三、关于修炼原则
周天通后,功境渐佳,功力渐深,在性情的修持上要求越来越高。《道德经》乃性功修炼的指南,只因雪儿对经文毫不熟悉,在此章内还不宜多解经文,之后将逐渐结合故事情节展开,以期形象地、在更深层面上昭示老子道学思想对修炼、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阅读中国功夫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