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我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十、自我(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从心理学的层次来看,自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部分是先天遗传的。包括体质,气质类型。一个人的寿夭,一个人资质,很大一部分是由它们决定的。就象是一个瓷碗和一只木碗的构成不同,它们存在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一样。一个先天不足的人,注意是难以有大的所为的。因为干成一件事,要一定的时间,也要一定的承受能力,更要一定的意志力。这些东西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在相同的身体情况下,成就的大小,又跟后天的学习有关系了。学习得到的东西,是后天补先天。

前一部分叫秉性。后一部分叫习性。

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秉性。

这两者的关系,就象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关系一样。

应该说,大环境决定小环境。这道理正象大河有水小河满一样。但同时,我们也得承认,特殊的小环境,它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对大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人讲到这两者的关系,一般把大环境叫做命。先讲命不可违。但同时,通过人的主面努力,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环境,这又成了运,运可以由自己的作为来改变。

先天秉赋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对于一个人的生理水平的测定,还是不太发达。我们很难对两个的人身体状态,特别是智力状态作出一个准确地测量。大脑内部的情况,我们目前还处在探索它的分区和作用的地步,换一句话讲,对它的认识还处在蒙昧阶段。

对于不懂的东西勉强来讲,是胡说。因此我们还是不要讲不懂的东西。

以下我们来讨化关于习性的构成。

习性,它是指通过多少次的练习,作为,行动,最后养成习惯,在人体形成的条件反射。

当这种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需要经过思考,选择,只要一个条件信号出现,一个自动作的动作就可以自动地完成。

从表面看来,它很象是本能动作,主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做完了。有人把他叫做冲动,也有人把他叫做激情,还有人把它叫本能反应。但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在婴儿的身上并没有这样的反应,而是我们后天习得的。

习性的本质是行动。

如果这个行动的次数还没有形成自动化的反应,那么一定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完成这个行动。

这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影响行动的困素。如喜欢。如明确行动的意义。假如是喜欢,这时在意识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行动的目的放在理想的偶然的位置,注意力专注于它,通过注意力,形成意识的狭隘化,夸大某事物的意义,纯洁化它人形象,唤醒全身的能量,最终完成这次行动。

此时,这种事或物或人,并没有真正成为我们的自我。它象是浮光掠影,表现在情感光趣喜好上,一不小心,或者注意力一转移,这种喜好就会改变。我们说的理想,信念,基本就在这一层次。

如果经过长期的行动,养成了一种习惯,此时,只要一个条件的激发,如时间,空间的出现,行动马上就完成了。有人把这个叫上瘾,也有人把这个叫什么什么狂,都说的是这种行为不可思议。也就是停留在情感喜欢层次的人,无法理解后者的行为。

一般人把喜欢和情趣叫自我。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而那些所谓的瘾啦,迷啦,痴啦狂啦,才是真正构成自我的东西。

在生活中,职业化的训练,最容易养成这样的习惯。它通过几十年时间,训练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情感,同时也让人的身体只能适应这样的活动。

当然,未成年的十几年,也对这样的条件反射养成作用巨大。

人身上的条件反射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种东西,在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就起作用。而有些工作和职业,对时间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某一时间没有做完该做的,而去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那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如一个将军在几十万士兵等着他下命令向敌人开火时,他却迷着台球,因为将军非常喜欢这项活动,没有人敢去报告,只能等他打完球再说。结果球打完的时候,敌人已经胜利了。这好象是个法国人写的故事。有点极端,可也说明了喜好和责任的冲突。

自我是通过行动塑造出来的。

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要求塑造成新的自我。

我们也根据现实的要求改变旧的自我。

从本质上来看,自我是空。

它是现实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行为的长期作用。它如空花镜月一样,行动了就有,不行动了也就没有了。

阅读如何进入审美境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