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金大成、金不为和李金莲这三个孩子,个个怀念着鞋底子烧饼的滋味儿,争论着鞋底子火烧哪个部位香甜可口,逗得金不为口水直流。他们急切地盼望着金昌盛的归来,耐心地等待着金昌盛的到来。可是,他们左等不见金昌盛的到来、右等也不见金昌盛的到来,急得抓耳挠腮,特别是金不为不断地冲着王金花叫嚷,“娘,怎么俺爹还不回来呀,俺爹到底有没有买到鞋底子烧饼啊?俺都快馋死了娘啊!”
“真是不觉死的鬼儿,外面兵荒马乱的,你爹出去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娘的心里空落落的都快急死了。不为,你是馋死鬼脱生的,怎么裁缝放下剪子光知道吃(尺)啊?闭上你的嘴,消停消停!”王金花站在屋门口,不时地向外面张望。
金昌盛光着脚耍着大刀一进家门,突然想起了三个孩子的托付,觉得心里很愧疚,于是,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托词儿,没留神,举着大刀就进了院子。
大刀的光亮一闪,金昌盛的老婆和三个孩子都以为土匪闯进来了。“土匪,”王金花变了腔调的话音没有落地,孩子们就吓得叽哩哇啦地直往门后里扎堆儿,王金花转身瞅见孩子们窘迫的样子,隐藏在骨子里的那种母性特有的勇敢瞬间爆发出来,她河东狮吼般地嚷道,“大成、不为不要怕,金莲不要怕,有娘在、有大娘在,什么样的歹徒恶人咱都不怕他,都给俺勇敢起来,俺不会让你们受到伤害的!”她顺手抄起了炕上的笤帚疙瘩,劈头盖脑的冲着金昌盛猛打过来。幸亏金昌盛是个练家子,才没有被王金花伤着。
“发什么神经啊你,俺是金昌盛,不是土匪恶徒!”金昌盛一手拿刀,一手抓住了笤帚疙瘩,一下子却把刚才编排好的瞎话忘光了,一脸的无奈与尴尬。
王金花和孩子们忽然看清楚了金昌盛的这副尊容,都禁不住哈哈大笑。可是,当王金花和孩子们弄明白了金昌盛拿鞋和鞋底子火烧换刀的来龙去脉,王金花的冷嘲热讽和金不为的埋怨一起向金昌盛袭来。特别是金不为,当得知鞋底子火烧变成了别人口中的香物时,竟然嚎啕着满地打起滚儿来。然而,金大成对母亲的唠叨和金不为的难缠不理不睬,他瞪得滚圆的眼珠子先是惊奇而兴奋地望着金昌盛手中的那把刀,继而索性凑到金昌盛的跟前摸起那把刀来。李金莲迅速站在了金大成的身后,不眨眼珠地盯着金大成的动作。
金昌盛的家里一直很贫穷,他三十来岁了还打着光棍儿,后来遇上从山东讨饭过来的父女二人,他的父亲硬是用家里仅有的一布袋棒子给他换了个媳妇,也就是现在的金大成和金不为的母亲王金花。世事难料,金昌盛的老丈人在回山东老家的路上捡到了不少财宝,分给了他们一些,才让他们盖起了房舍、置办了田地,才使他们有条件让金大成和金不为读上了私塾。可是,就在金昌盛的生活日渐好转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暴病而亡,带着遗憾撒手人寰。金昌盛伤心过度,大病不起。在王金花的操持下,卖了一些田产,才让他的父母入土为安。所以,金昌盛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婆,更喜爱老婆视为珍宝的长子金大成。
这些年来,金昌盛对老婆的意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几乎是有求必应。他习惯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他觉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
然而,世道变了,金昌盛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面的抗日气氛日益渐浓,他在家里实在呆不住了。金昌盛一有空闲,除了摆弄他的那把刀,踢踢腿,打打拳,就是跑到外面打听抗日和消灭土匪的消息。金昌盛逐渐地了解了时局,逐渐地增长了爱国情绪。
在冀南党政军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李朝宗书记的亲自领导下,枣强县的抗日局面进一步打开,建立了各级抗日政权,收编和改造了游杂队伍,扩大了抗日武装,建立了县抗日游击队,推行了合理减租减息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拥护,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为了给日寇占领和据守县城制造困难,一九三八年夏,枣强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各级战委会组织了近万名群众,彻底拆除了敌人占领后可为依托的天然屏障――县城城墙。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做好与敌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动员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路挖沟改造平原地形的热潮,把全县村间大道挖成了交通沟,村村相联。金昌盛积极响应县委号召,自愿参加了这次拆墙挖沟劳动。
在劳动的间隙,李朝宗抓住一切机会教育民众,要求民众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不能像“乌米”那样做无用的人。
那是在李朝宗当小学教员的时候,他把学生领到一块高粱地头上,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种高粱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因为高粱可以蒸窝窝熬稀饭填饱肚皮;有的说,因为高粱可以喂牲口干活、造酒喝了解乏。李朝宗瞧了瞧那些天真的眼神儿,略加思索地说:“农民辛勤劳动种粮食就是为了让高粱长成粮食,而不是为了别的,”他的目光在这片高粱地里搜寻着。他一边说着一边找到了一颗乌米(就是不结籽粒只长了一些黑粉的穗子)继续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一齐回答:“这是乌米”。李朝宗点了点头,把手里的乌米举过头顶,“可是,这乌米好不好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李朝宗这时意味深长地说:“是啊,乌米不是好东西。人们一样给它下种、施肥、除虫、锄草,可是它却长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学生们由此领悟到长大了应当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象高粱当中的那种乌米。李朝宗又讲了如何才能不当乌米,使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生动的教育。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朝宗又经常拿这个故事教导人们。
和李朝宗年龄不分上下的金昌盛牢牢地记住了李朝宗讲的“决不当乌米”的故事,并深受教育和启发。他暗暗发誓,“要与军刀共存亡,不消灭土匪和小日本决不罢休!”
阅读凤凰铿锵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