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正喝酒间,小环一路小跑,赶进来。气喘着道“小少爷,曹大人来了。”
周瑜一听,古人诚不欺我,说曹操曹操到。郭嘉、文若也从周瑜那里知道曹操所来为何,但也忍不住叹到周瑜的才能。看来曹操之所以来的这么快,真的是如周瑜所说替袁绍道歉来的。
曹操一进院门带者点他那特有的威严俊貌。(美中不足的是矮了点)“今日本官特来打扰,打扰。”说完拱手道。曹操只和其中的颍川名士文若熟悉,深知其谋略。所以以礼相带,至于他的兄弟周瑜和郭嘉。他不是很清楚,不过还略有耳闻,知道周瑜在洛阳的善名和琴技的高超,早在九岁时,所弹的哀乐就能让人闻着伤心。至于他的才能,也只是听文若所说的,但看起来他还只是个孩子,最多也就是将来才能不凡。郭嘉对于曹操来说还是有点熟悉的,是蔡大家的弟子之一,曹操毕竟也曾从师蔡邕,自然是知道的,听闻他善谋。连蔡大家也自叹不如。
曹操拜礼,周瑜也只能跟着大哥、二哥拜道。
“今日之事想必周公子早有所闻,其中有所误会,操特来代袁大人恳请周公子不要将此事放在心上。”曹操端坐下来后,直接开门见山。虽然对方只是个尚未加冠的小屁孩,但是还有两个才子哥哥,曹操故而谦逊、亲切的自称为操。这样的恭谨让郭嘉、文若心中起了涟漪,郭嘉暗道曹操的气魄果真了得,对大哥这个世家也就罢了,连对自己这个寒士也如此客气,真是明主也,他日若有所势力必然相投。
周瑜听后,口中只能喊“不敢,不敢,大将军、袁大人和曹大人等几位大臣为天下百姓劳苦奔波,我等没能帮上忙,深感惭愧,怎敢在添些乱子。何况曹大人不以周瑜微小,替周家护院说情,应该是瑜感激大人才是。”周瑜向曹操敬了一杯,不留痕迹的拍了曹操一个马屁。周瑜言罢转头看向漏出赞赏神色的郭嘉,知道了二哥心有所想,恐怕就这一句传出去就收买了天下寒士。要不未来怎么成了袅雄了呢!
曹操哈哈大笑,心中有些得意起来,心想自己干的真的是几场大事,这宦官之祸、党禁之争、黄巾之乱,头等的三件大事,自己除了党禁时,还小,没帮忙,其他哪件也没少帮忙。党禁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就解禁了,黄巾之乱自己带兵斩杀张宝、张梁俘虏万余贼人。如今这诛宦官之举,自己也掺乎在里面,想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不会有问题,到时自己就平步青云,想想就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曹操嘴上可却说“哪里哪里,再说周家护院确实了得,有虎将风范,而我也只是尽些微薄之力,比起……”周瑜这一恭谨可不好,就等于打开了曹操的话夹子,什么身为大汉之臣云云。说的文若、奉孝也跟着慷慨激昂起来。
周瑜知道曹操的来次目的也就二点,一是袁绍所拖的事,二就是趁机给自己兄弟三人留下好的印象方便以后被他自己所用,当然自己年幼,还为出冠加冕,没什么名气,看来主要是冲着大哥、二哥而来。
曹操见文若、奉孝皆被自己所言有所动,惟独最小的周瑜一幅若然无事的样子,笑着看着自己,看的曹操头皮直发麻。
“不知道奉孝、周瑜今后…”曹操之所以没问文若是因为文若一被袁绍推举作为孝廉守宫令(永汉元年(189),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因为剧情需要所以提前一下。)所以没问。把主意打到了另为两人身上。曹操也不是愚昧之人,刚才自己说的那么慷慨激昂,保家为国。也看的出奉孝有所动,而周瑜却不在乎,可能是年纪小,还不懂这些,也就是说自己今天至少能得到文若和周瑜的人情,还能得到一个奇才奉孝。心中顿时大乐。
奉孝看了一眼不在意的周瑜,暗道这个三弟又玩什么鬼把戏,自己的奇才之名应该给他才对。“曹大人,嘉学识尚浅。”这话就是说自己暂不出山。说郭嘉不为所动那是假的,学习这么多年来为的不就是能治理一方,对国家有些建树,留传千古,郭嘉也看的出来曹操的才能,也料定周瑜刚才所说的话不假,他这种人起是久居人下的人。所以暂时不为所动,等到袁绍和他一战之时自己在去帮忙。三弟也说过,做锦上添花的谋士那是二等的,做雪中送炭的谋士那才是一等,这样才能更加的对自己有足够的重视。
周瑜此时心理却暗道曹操爱才之心当真三国中无人可比,对自己和二哥一白身也如此有礼,放在哪个寒士面前都要感动一番。“曹大人,瑜才略更别说了,除了风花雪月行,其他一窍不通,只会误国。”
曹操一听心中顿时有点受伤了,自己这么推心置腹,周瑜不来也就算了,郭嘉怎么也拒绝自己。又一想没准郭嘉是考验自己没准多时就会去寻自己在手下谋事。对就是这样。曹操豁然开朗起来。
三兄弟哪知道曹操想的什么,见曹操表情丰富的不得了。要是让周瑜知道曹操所想定会奇叹他赶的上后世一个叫鲁迅的大作家写的小说里的啊q了。
“无妨,无妨。”曹操自然又回复刚来时面带笑容的表情。
曹操又饮罢几杯便告辞了。
“三弟,今日怎么如此藏拙。”文若不明的问道。曹操在文若新里印象不错。所以今日之谈也就没隐瞒什么,一直夸着二弟、三弟。可是说到周瑜时,周瑜总是简言带过。一点也突出不了周瑜的才能。
“大哥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只想游历天下,隐遁山林。当然若有贤德之君我自辅佐。”周瑜嘴上说着心中却迷茫了,这个是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自己也要跟着群候割据、自己也要争霸天下吗?
“哎!”文若心中所困不由自主的叹了声,这个三弟自己怎么也读不懂他的心啊,有如此惊天之才,怎么就不去考虑江山社稷。将来驱除鞑虏,让大汉雄风传名千里,震撼边缘小国。
奉孝也迷惑了,这个三弟啊!
“大哥、二哥,我说天下大乱后,早晚诸侯并起,到时恐怕会有一番群侯割据的景象。你们信是不信。”周瑜盯着二人。这大汉将亡是个明眼的人也看的出来,可是大都想也就是改成文武之争,袁绍一干清党之人等除宦官后定然平地而起,削弱大将军何进的兵权,到时也就是两派相斗。
“怎么会?”文若惊叫道。郭嘉听后却沉思不语。心想却有可能,到时朝廷一乱四面八方的诸侯们都拥兵自重,谁不想做个逍遥王爷,或者更有野心的诸侯会广积粮草,广招士兵,准备一霸天下。
“也有可能,这天下之乱将起,黄巾起义只是个开始,恐怕这朝廷一乱,天下必分。”郭嘉想明道。说出来后却看着周瑜只等他说。确实这黄巾之乱只是个国中的开始。原先也就是边缘地带闹的列害,现在大汉的疆土之中,何处无盗贼?何处无灾祸?何处民不苦痛?何处有世外桃源?”
文若,吃惊的看着郭嘉,听他这么一说便知道三弟说的是真话了。想明白了只觉心口一痛,这汉家天下将亡矣,自己这大汉子民真是无用,直痛恨自己没有滔天权势,拦上这一河江水,挽救大汉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哥说的也对,不过还有一种可能,这宦官祸乱已久,朝廷半边天都是他们的,想除他们若不小心恐怕大将军危伊。你想清党将大将军摆在面上,让宦官门痛恨,他们却躲在暗处,张让、赵忠等人那里看的来大将军只是个摆在面上的主子,真正计划的却是清党,要知道狗急了还要跳墙,更别说权侵朝野的他们,就算将军俯派人刺杀不了,也可以叫大将军进宫被杀啊。以他们说服太后之事是轻而易举的。大哥、二哥,你知道我担心什么?我就是担心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要是傻点就好,将“党人”他们视为最大的敌人,努力打消他们。可惜他们被清党的低姿态所蒙蔽,以为除了大将军和为首的“清党”几人,就天下无险了。曹操等人在他们眼力也就觉得算是小障碍,他们只会觉得,最多就那几个掌点将军俯兵的,手下有点权的。其它不妨事。”周瑜说完看了文弱难看的脸色上带有一点疑惑,难以置信的神色又道“大哥不用疑惑,容小弟之言,这宦官掌权,很容易除去,要是清党们掌权,哎!恐怕也会闹的天下大乱。到不是他们也会敛财,卖官,买官,但是他们会争权,整天不为国家着想,只为他们自己的族人利益什么的。”
周瑜说完看着脸色有些煞白的大哥,心中知道大哥现在所想。恐怕接受不料现实,的确,他也听说当初禁党之前,清党的所作所为,觉得有些过了,整天不为皇上分忧,却老是争权夺势,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就连自己家族人都是,怨不得小时侯就开始教导自己,要不是自己父母早亡,恐怕也会如公达他们一样。也奇怪了,当初他们一个一个的都为什么来当官,只有家族利益吗?恐怕也有不少家族子弟想要报效朝廷。
“大哥听我一言不用难过,想开点,你可知道绝对的权利绝对的腐化,人心的最大障碍就是贪欲,当了一个地方官为家族谋取了利益,他们不会知足的,家族也不会允许他们知足的,等到他们当上大官后,便常到了万人景仰的感觉和甜头,他们会因为心中所在的那分欲望而坚持,哪怕他们已经不合适那个位子了。他们还想爬的更高。而今恒、灵二帝让人心痛,有多少人会在乎那无所作为,没有威严的皇上,如果你说忠主之心,都让人觉得可笑,恐怕在高位者的人心中的那份忠诚,早被随之而来的万人景仰的待遇所磨光。也就是那些君子般的老臣才会坚持,就如蔡大家一样,可朝廷中能有几个蔡大家,平野村士,各方名士中又有几个庞德公、郑玄。党人中又有几个水镜先生司马微。他们早年的雄心壮志早被利益磨砺的干干净净。”
听后的文若缓缓的抬起头,道“三弟或许你说的对,可大哥还要坚持。早晚会找到一个明主,到时如果真的如你和二弟所言的诸侯并起,我会找一忠于汉的诸侯投奔的。希望到时二弟三弟能来助我。”文若虽脸有些的苍白,但眼光中却闪着坚定。
郭嘉虽然不顽固可也是心中如文若想的一样,有自然是最好。没有大不了挑一个对民好点的,反正自己所学不能没有用武之地,那不是白学此一生。
“大哥放心。今天恐怕是我兄弟三人分离前的最后一次了饮酒了。大哥、二哥我心意已绝,最近就出发游历天下。”周瑜声音里带者不舍。在一起虽没几年,却经常一起吟诗、弄琴,谈论天地,拜访亲友,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是最有乐趣的,最难忘怀的。
文若、郭嘉一听,早知道周瑜有游历之心,却也被他所说的措手不及。几人伴着朗朗明月,大喝起来。
尽请关注,今天晚上应该还能赶出一章,现在才知道原来收藏、推存很重要。新人就是无知啊!书架有空位的各位大大,帮忙收藏俄!
阅读三国高手是周瑜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