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编辑本段二十一条简述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正式谈判于1915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日趋高涨,日本见事态严重,便一面宣布第五项为希望条件,属于劝告性质;一面提出新案,内容与原要求一至四项基本相同,仅将若干条文改用换文方式。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应允。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又怕得罪日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政府事后也不得不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被迫同意的。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其为有效条约。战争过程广州誓师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组织国民军联军约5万人(后发展到约20万人)响应北伐。进军湘鄂战前,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拥兵4个师,名为自治,实为吴佩孚的附庸。1926年初,湖南人民掀起讨吴(佩孚)驱赵(恒惕)运动。湖南省防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与两广取得联系后,起兵反赵,占领长沙、岳阳,就任代理省长。唐生智倾向革命为吴佩孚所不容。4月,吴令赵恒惕所部第3师师长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率3个师另2个旅反攻长沙;同时,命湘鄂边防军司令李倬章率4个师另3个旅增援叶开鑫。在吴军重兵压迫下,5月初,唐生智放弃长沙,退守衡阳,急电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国民政府于5月10日决定派兵援唐,遂命第7军第7、第8旅先行入湘。21日,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24日,又派第4军第10、第12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援唐。第7军第8旅于6月1日在衡阳西北金兰寺地区击退叶开鑫一部的进攻。叶挺独立团于6月2日到达湖南安仁,在第8军第39团一部配合下,于安仁北面的渌田、龙家湾地区击退直军4个团的进攻。5日,进占攸县。援唐之战告捷,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北进通道。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左路第8军第2、第4师和第7军第8旅相继克娄底、谷水、潭市,向宁乡推进。右路第4军第12师指向沈潭(醴陵南),叶挺独立团进击泗汾,第10师在皇图岭策应,迫敌向浏阳退却,不战而下醴陵。中路第8军第3师、教导师、鄂军第1师连克湘乡、湘潭后,第3师于11日进占长沙,俘敌2000余人。叶开鑫残部退守汨罗江北岸。8月12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在直隶(约今河北)进攻国民军,湖北兵力薄弱之机,迅速以主力直趋武汉;对江西暂取守势。由唐生智兼中央军总指挥,率左纵队(第8军)和右纵队(第4、第7军)攻取岳阳、平江,直指武汉;朱培德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2、第3军、独立第1师(由赣军第4师改编)和第5军第46团集结醴陵、攸县等地,对江西警戒,掩护中央军侧背安全;袁祖铭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由黔军改编的第9、第10军从湖南常德地区进取湖北沙市、荆门,相机占领宜昌、襄阳;第6军和第1军第1、第2师为总预备队。击退国军8月19日,中央军向汨罗江北岸发起进攻。右纵队第4军进攻平江,其右翼第10师从托田渡汨罗江进占肥田,左翼第12师借其掩护,由白雨湖渡汨罗江,一部向天岳山、鲁肃山实施佯攻,一部向平江城东北攻击前进,经过激战,守军由北门退入城内。叶挺独立团向平江城东门猛攻,击退守军,攻入城内。平江守军1个旅被缴械。与此同时,右纵队第7军第1、第2旅分别占领浯口、黄塘后,在将军坪击退顽抗之敌,迅速向张家牌前进。第8旅猛攻将军山,遭守军反击。第7军使用预备队从两翼投入战斗,击退守军,攻占张家牌。左纵队第8军于同日渡过汨罗江后,未遭抵抗,即分别占领长乐街、黄谷市。之后,左右两个纵队乘胜前进,至8月22日连克岳阳、通城(属湖北)、羊楼司等地,开始进入湖北境内作战。在此期间,吴佩孚率部协同张作霖军在直隶南口(今属北京)等地将国民军击败后,调兵南下,亲率湖北暂北伐战争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于8月25日抵达汉口,令自岳阳、通城败退的湖北暂编第1师和卫兵旅等部共万余人固守湖北咸宁地区汀泗桥,并派中央第25师第13混成旅另1个团增援。另以陆军第8师进至贺胜桥地区设置坚固阵地;武卫军占领纸坊,鄂军第3旅及部分湘军残部在白螺矶、新堤、嘉鱼一带,协同海军阻止国民革命军渡江。8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作为第12师的前卫,奔袭粤汉铁路(广州-武昌)上的中伙铺车站,歼灭吴军1个团;第10师进占杨泉畈。第7军占领大沙坪、桂口市。第8军占领临湘(今陆城)、羊楼洞、蒲圻等地。唐生智根据总司令部关于迅速攻占武汉的决定,以第8军攻取汉阳、汉口,第4、第7军沿铁路北进,攻取武昌。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战役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8月26日凌晨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第12师第35团在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头,遭对方火力封锁;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第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第36团乘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军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被俘2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4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当日中午攻占咸宁城。贺胜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杨林塘、桃林铺、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战役。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第12师在杨林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入吴军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正面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南浔战役南浔路战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结三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训,在于孙传芳军控制南浔铁路主要干线,便于机动。于是决定集中兵力,先破南浔铁路各要点之敌,尔后再取南昌,并决定从武昌增调第4军入赣作战。国民革命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开始总攻。右翼军右纵队第14军在第2军配合下,先期于10月20日攻占抚州,切断孙军入闽通路,从东南向南昌推进。左翼军第7军于11月2日攻占德安,第4军在独立第2师(由湘军第1师改编)和第7军一部配合下,于3日攻占马回岭后,第4、第7军主力在德安以南的九仙岭击败孙军2个师,截断南浔铁路,向永修推进。1927年1月下旬,东路军第1、第26军在第2军配合下,由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发起进攻,在龙游附近击溃孙军一部,于2月上旬进占兰溪、金华后,乘胜向淳安、建德(今梅城)、浦江推进。2月11日,在桐庐、诸暨、富阳地区遭孙军孟昭月等部4个师抵抗,激战五日,俘敌8000余人,于2月18日占领杭州。在此期间,东路军第14、第17军和第1军一部由闽入浙,相继攻占临海、宁海、宁波、绍兴等地,肃清浙江境内的孙军。3月上旬,东路军开始进攻淞、沪,至20日,第14、第17、第2军和第1军一部经太湖以西攻克常州、丹阳等地,截断沪宁铁路;第1军主力和第26军克松隐、松江、吴江、苏州,迫近上海。21日,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多个小时激战占领上海。第1军一部乘机进入上海市区。入豫奉军5个军约10万人,分驻西平以北及开封、郑州、洛阳等地。5月中旬起,唐生智部与奉军先后交战于西平、漯河、上蔡等地区,特别是在临颍地区的决战,歼灭奉军逾万,后向郑州、开封挺进。与此同时,冯玉祥部也连战皆捷,先后占领灵宝、陕县、渑池、新安,至5月27日攻克洛阳、孟津、偃师等地。6月1日,唐、冯两部在郑州胜利会师,2日进占开封。奉军败退冀、鲁。不久,吴佩孚率少数卫队逃往四川。ps:二十一条的内容第一号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第一款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第二款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第三款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第四款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第二号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因中国承认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兹议定条款如下:第一款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为期。第二款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为盖造商工业应用之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第三款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第四款中国、政府允将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矿开采权,许与日本国臣民。至于拟开各矿,另行商订。第五款中国政、府应允,关于左开各项,先经日本国政府同意而后办理:
阅读民国超级电脑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