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求”夷州及州?
这真是个很难解开的谜。可是这个问题对了解这段历史很重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解开这个谜,即使解得很肤浅,也是很有必要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引的史料仅写“入海求夷州及州”,重点还是放在州,似乎仅是为了求神山仙药,对我们所要探索的问题避而不谈,大有王顾左右而言他之意。
但我们把史料中全琮与陆逊对孙权的谏言拿来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孙权对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取夷州。
第二阶段:取夷州兼取珠崖。
第三阶段:取夷州再取州。
很明显,孙权之意,志在夷州。至于珠崖,州,可有可无,用一“求”字来表达,可谓恰到好处。
史料中,最能说明孙权意志的,当属陆逊谏言中的一句话:“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
何为三国时期帝王的“大事”?
答曰:统一天下。
为何要“远规夷州”?
答曰:因为不规的夷州,使孙权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唯恐小小的夷州坏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事。
“规”,陆逊这一“规”字将是解开这一历史之谜的钥匙。
虽然这是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但我们仍然有必要谈谈。
陆逊是东吴位极人臣的大臣,是夺取荆州以及夷陵大战中为东吴立下了不朽战功的功勋之臣,是尚公主的心腹之臣。但陆逊之妻乃孙策之女,与全琮所尚的公主――大虎公主是不一样的,大虎公主是孙权最心爱的女儿。陆逊上疏谏言,要反对的是孙权心意已决,执意要实施的重大决策。所以陆逊下笔时遣词用字肯定是斟酌再三,精准达意的。因此陆逊这一“规”字是能够彻底体现孙权之意的。
规,即圆规也,画圆圈之用。守规矩,行规劝,都是针对圈内人而言。
如老师上课,要求班上同学守规矩,遵守纪律,而有一位同学乱讲话,这就是不规矩。老师就要进行规劝,在古代,老师则要拿出戒尺,对不规矩者施行惩戒,打手心,打屁股。如果是有外来小孩从窗外扔进石块,则属捣乱之徒,自然不在规劝之列。
当然,在家中有不规矩的孩子,则要请出家法惩戒。
所以,从一“规”字,可以看出当时夷州(台湾)的情况,是有别于作乱,叛变,自立山头为王,以及与东吴敌对的。
孙权当时出兵之意,当是:以实力的展现,“规”夷州入东吴统治的正轨。
既然孙权与陆逊认为当时的夷州的领导人属于圈内人,说明当时夷州的领导人是承认东吴的政权,甚至是打着东吴的旗号的。只是不为孙权所知,不依赖东吴政权而独自存在罢了。
而夷州(台湾)突然引起孙权的警觉,以致“忧劳圣虑,忘寝与食”,生怕夷州对自己的统一大事造成威胁,当是夷州在一次反入侵中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显示出非凡的战斗实力,引起轰动所造成的。
我想,孙权在遣出卫温与诸葛直时,一定心中在说:夷州一定要成为让朕放心的后方,治理夷州的人应该是朕的心腹之人。
阅读阿里山传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