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结,开始的时候吸有两千两,等到了后来,那是一万两一万两的给,苏玉都有些麻木了。她数了数,她手上都有五万多两了。
那一刻,她甚至有些茫然,她都这么有钱了,还累死累活的养珠干什么?还招人进厂做方便棉做什么?
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后来,苏玉又回到了养蚌的地方,开始记录蚌的习性。
管它呢,她不干活,她那要做什么,吃了睡睡了吃吗。
既然有了钱,不愁吃喝,那就将生活条件改好一点吧,瞧,这新的安定县,下水道有了,能在室内冲澡了,冬天上厕所也不用受冻了,多好。
没错。
苏玉将银票存了起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银子也是,她将银票藏在了不同的地方,藏了十处,就算丢了一处,也还有本钱。
又过了半年。
安定县的名声彻底打响了,短短一年,方策的政绩极为漂亮,不仅将安定县缺失的人口补齐了,还将安定县变成了人来客往的地方,而且,做生意的还有优惠政策。
最主要的就晃住宅的事,一开始没多少人愿意买这里的宅子,说是怕地龙翻身,后来,苏玉给方策出了一个主意:“先买的八折,一个月后九折,再后来的不打斤。”
苏玉说完又道:“对了,咱们可以住宅区附近办个学堂,买住宅的人可以免费让孩子入学。”
有学堂就有人,就人就有人气,那就会变得热闹。
方策微笑:“我是想在安定县办几个学堂,不过,我倒没想过免费。”
苏玉笑:“可以这样,咱们分成五年免费,三年免费和二年免费的,对了,若是成绩好的,还可以奖银子,若是考中了秀才,那得大大的奖,这样等学堂的孩子多了,咱们再办个书院。”
方策眼带笑意的看她:“你的鬼主意可真多。”
苏玉摸了摸息子。
方策叹道:“现有一个问题,大儒不好请啊。”
苏玉狡猾一笑:“那有什么,他们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咱们去请些真材实学的秀才举人,最好是不得志的,不能要那种酸腐之人,咱们价钱出高些,包食宿,等干到十年,再分住宅,还愁他们不留下吗?”
片刻,苏玉又嘿嘿一笑:“对于那些孩子的学习问题,我还有一个极好的法子!”那就晃考试!
不是现在的科举考试,而是试卷!
但凡经过初三高三的孩子,都应该对学校周的大考小考,还有一天十几份试卷记忆犹新吧!
苏玉现在想起,脸色都有些发绿呢!
嘿嘿嘿。
苏玉觉得,古代的孩子,也该享受一下试卷的魅力,将重点画出,变着法子出试卷,现考考考,这样肯定会出成绩的!
多棒的法子啊!
苏玉眼睛都眯了起来,她一想到这个,就很兴奋啊。
对了,她得跟方策好好的商量商量这事,将往年考秀才的卷子找出来,填空背题啊什么的。
☆、273另有隐情
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苏玉嘴上那样说,可心里却将练字的事认真的记了下来,此后,她练字都比以前多一个时辰。练字得心静,苏玉渐里习惯了这事,不得不说,练字久了,苏玉的眉间也有了一股沉静之气。
半年后,苏玉的字能入眼了,用方策的话说,就是有了些许灵气。
此时书院已经办好了。
苏玉看着眼前的小萝卜头们,将‘试卷’的心思压了下去,嗯,还得过两年,等孩子们大一些吧。是的,现在入学的都是小童,最小的才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小宝跟高平都在其中,连石头都被揪进去了,虽说他习了字,可那也勉强脱离睁眼瞎的程度,既然有了书院,现在他们年纪小,多读书多总是好的。
石头原先不愿意进学,那是觉得在家里呆着自在,后来小伙伴们都进了学,连徐师傅都在书院领了差事,他一个人,怪无聊的。
说起来,方策邀请徐师傅去书院光骑射师傅了,说起来了,除开跛足这点,徐师傅骑马射箭的本事还真是极厉害的。
苏玉又在石头耳边说了些厉害武将的故事,尤其是关于智谋的重要,石头听着,若有所思,过了一日,他就主动找了苏玉,说要进学。
书院就叫安定书院,以县的名字起的名,好记得很。
因为书院是新建的,不怎么有名,入学的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新安定县的富贵人家可不多,以前有点权势的,大多都搬走了,比如陈家,比如杜家。
有点小钱的,就单独给请了个师傅,在家中教。
新县重建的事已经上了正轨,方策每天抽出一个时辰去书院教学,县中的人听说了这事之后,书院的孩子顿时增了一倍。
阅读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