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被遗漏的时候,我已经在半途张望
想着丰收的麦田,继续前进才是重点。
我希望脑海是空的,是轻盈的,是无风浪的
苍茫之中遇见一只海鸥或一只孤帆
我希望我坚守的岛屿是安静的。
不到傍晚的时辰,就不该敲响凄凉的晚钟
不到担心的时候,就不该抚摸滚烫的胸口
我需要一道闪电的严峻和一轮朝阳的热情
我需要在奋斗上将自己卡得紧紧。
不止喊着永不言弃,在半途更不许脱离!
......
江放本以为梁晖这家伙会做出什么让自己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事实上,梁晖确实做了一些让江放匪夷所思并啼笑皆非的事情。为了让江放奇迹般的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心理医生,几日来梁晖可谓忙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仿佛要做心理医生的并非江放,而是他梁晖本人。
而这些事情归结起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其一,梁晖帮江放印制了大量广告传单,然后和江放一起大街小巷的发放,与以往发放的那些广告传单不同的是,这次的传单上明确标示着江放的大名、手机号码以及密密麻麻的关于心理医生的吹嘘。
如果说对于工作中要求发放的那些广告传单,江放通常都不屑一顾,偶尔忍不住窥视一眼,多半会引动自己的笑神经,从而对那些打虚假广告的人产生嘲讽的心理。那么,当江放忍不住凝视手中这些为自己发放的广告传单时,更是忍不住大笑起来,不知该嘲讽自己还是该嘲讽这个疯狂的世界。
其二,除了广告传单,梁晖还帮江放特意做了几十张够不上壮观的广告牌,广告牌是纸板做成的,纸板上的内容大致与广告传单上的内容相似。这些广告牌被梁晖交给了自己的几十个好哥们,而这些所谓的好哥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他们都是在大街旁混饭吃的人。
或者帮人贴手机贴膜,或者帮人设计艺术签字,或者卖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从这点中,江放再次得出一个结论,梁晖一个月能拿八千以上的人民币,绝对不是偶然,当然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必然,毕竟梁晖的身份摆在那里。不过江放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城市拥有这么多要好的哥们,无论堕落到怎样的一种地步,梁晖是绝对不会饿死在大街旁或垃圾堆里。
当然也不会去伸手乞讨,博取别人乞怜的目光和施舍。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大凡是个正常的男人,大凡没有达到那种动弹不得、呆若木鸡的地步,若想养活自己,总能够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手段。有些从未出过远门的人或者从富裕之家沦落出来的执绔公子,想在异乡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或许有些难度,但这些难度绝对不至于成为伸手乞讨的借口。
在江放看来,很多在大街上乞讨的人,大多数都是那种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渣滓。
出于某些特殊意外或特殊境况,偶尔沦为乞丐倒还可以酌情理解,长期如此那便是真正的败类了。
事实证明,无论是广告传单还是广告牌,打出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或许是当代人的好奇心太过强烈,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忍不住观摩一下,哪怕当成一场戏剧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许则是因为当代人中确实存在着太多心理有问题的人,尽管这些人多半还是自以为是的有问题,倒不是心理真有毛病。
从第一张广告传单发出和第一张广告牌打出到现在,不到十天的时间,江放已经接到了十多位“客户”的电话,要求见面的也有那么六七位。结果似乎在意料之中,当那些“客户”见到眼前的所谓心理医生不过是个二十岁不到的青年,更是顶着一头灰白的头发,谈话很容易被掐断。
然后江放所必须面对的就是那些“客户”极具嘲讽和讽刺的眼神。
用梁晖的话来讲,任何事情都有起步的时候,起步的艰难那是顺其自然,不必要为之过于在意。
不到傍晚的时辰,就不该敲响凄凉的晚钟,不到担心的时候,就不该抚摸滚烫的胸口。如果说之前大半都是在梁晖的刻意安排下,自己糊里糊涂罩上了一个“心理医生”的头衔,那么现在经过几次挫折和几次来自“客户”的嘲讽后,江放反而下定了决心,哪怕是假的,也要将这个“心理医生”做下去。
我需要一道闪电的严峻和一轮朝阳的热情,我需要在奋斗上将自己卡得紧紧。不止喊着永不言弃,在半途更不许脱离!江放现在的自我感觉多半与奋斗有关,与放弃和妥协无关,所谓永不言弃,江放自知还没有那种强大的足以翻江倒海的信念,却总还能继续抓紧奋斗的纤绳,不至于轻易坠海。
用梁晖的另一番话来讲,江放无疑还是有收获的。
阅读我做妖孽好多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