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在吃醋的李承术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陆云起,心道:这位爷真是每次都能想着法让自己当炮灰啊,明明你自己吃醋吃得比我还凶……
正应了那句亘古不变的老话: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岚清和陆云起两人还是到了离开的时候。
可真到了分别的时刻,岚月却反常地沉默了,他只是紧紧攥着岚清的衣袖,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岚清主动地搂了搂岚月,宽慰道:“别难过,我们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陆云起被这氛围压抑得也有些伤心,却还是坚持打趣道:“我们走了不是正好,你们小两口可以尽情地在宅子里喝酒玩乐,不用顾忌着我们坏你俩的好事了。”
岚月虽从小见惯了陆云起调戏岚清哥哥,可这下调笑到自己和李承术头上来了,不免羞恼,也顾不得伤心了,撺掇岚清道:“岚清哥哥,你不能这么宠着云起哥哥啊,要是他惹你生气了,你千万别让他近身!”
岚清也被逗笑了,他认同地点头道:“确实如此,免得他得寸进尺。”陆云起一听不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忙讨饶道:“是我失言了!你们俩可饶了我吧!”
玩闹了一番,这分别也不至于太多难熬,岚清和陆云起终于挥了挥手,转身跃入了晴山泉,身形一隐,就从泉眼中消失了。
岚月望着他们的背影,有些怅然若失。李承术见着心疼,当初自己下山的时候,岚月都不能忍受当面的告别,还是自己趁着他熟睡悄悄地离开。这次时隔三百年才重聚的亲人,却又要离开了,岚月怎么受得住?
李承术上前把岚月拉近了怀里,紧紧抱住他,在岚月耳边一字一字珍重地说道:“岚月,你放心,有我陪着你,我活一日,便守你一日。我定会倾尽此生所有的柔情,尽付于你。”岚月被李承术护在怀里,没来由的一阵安心,他将脸埋在李承术的颈脖间,沉声道:“我不会让你死的,你必须好好地陪着我,永生永世……”
第32章《山参》番外《海璃珠》
今日学校里没几节课,楚焕也没跟同学一起玩,自顾自背了包往一条幽深的小巷子里走去,自己打工攒了些钱,去李爷爷那儿淘些老货去。说到李爷爷那人,倒也是奇怪得很,把店铺开在那么偏僻的地方,生意简直是惨淡得不得了。可里头的玩意儿确实好,都是真正有年代的老物件儿,没一个赝品。更有趣的是,若是李爷爷觉得和客人有缘,连钱都不收,竟直接把稀奇的古玩给送了!
上回楚焕看上一块老玉,但穷学生又没钱买,李爷爷竟二话不说给塞到了自己手里,连钱都没收。可楚焕心里头不安,李爷爷连个老伴儿都没有,这么白送人东西,自己怎么生活?这不,他连着打个好几个月的零工,攒了些钱给李爷爷还过去。
七拐八拐的,楚焕终于找了李爷爷的古玩铺子,这铺子连块招牌都没有,若是人家路过,指不定连扫都不会扫一眼。楚焕进了门,边跟李爷爷打招呼,边把背上的包取了下来。李爷见了他也是颇高兴的,像跟自家孩子招呼一样,亲切地说道:“小焕啊,学校不忙吗,有空来我这儿玩。”
楚焕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有些分量的信封,递给了李爷,李爷扫了一眼,也没推辞,无所谓地接了过来,只是语气平常地说道:“屋里头的东西,你随便看看,再取一件走吧。”
楚焕听这话,便四处看了起来,虽然李爷这么说了,可楚焕也真没想白白又拿他一件老货,自己这点钱,怕是连那块老玉的零头都不够的。他见屋子角落里有几个雕饰朴素的木匣子,之前似乎没留意过它们,便走过去一一打开看了看。
奇怪的是,每个匣子里的物件儿都是两件,有些搭配也非常不可思议。比如有个匣子里是一方斑驳的青石板,隐隐能看到端澄二字,另有一支老旧的毛笔,笔尖仍有墨色,似有幽幽墨香。另有一个匣子,是一把不知什么动物的骨头做成的刀刃,旁边还有一条绣着白鹿卷草纹的发带,看样子它已经很陈旧,却竟然没有腐坏……
楚焕正看得入神,忽的店里出现了一个极好看的少年,楚焕以为那是老人的孙儿,疑惑道:“李爷爷,你有孙子了啊?”李爷却意味深长地摇头微笑。
楚焕也没深究,突然,他看到一对剔透闪烁的琉璃珠,瞬间眼前一亮,楚焕忙问道:“爷爷,这是什么珠子?”李爷似乎意料到他会看上这对珠子,微笑道:“这是海璃珠,你看,他像不像一对眼睛?”
楚焕倒是没注意什么眼睛不眼睛,只是觉得喜欢得不得了!他想让李爷出个价,攒钱买下它,李爷却拒绝道:“这个是不卖的。”楚焕听了这话,自然是非常遗憾。这应该是李爷珍爱的物件,那自己也没有硬讨的道理。楚焕没有讨要别的东西,只是有些不舍地看了一眼海璃珠,就和李爷道了声别,离开了铺子。
李爷在他走后,幽幽叹道:“这海璃珠,我再替你保管些日子,你迟早会回来找它的。”
这时,方才出现的少年走到李爷身边,这千年未变的模样,不是岚月是谁?白发苍苍的李承术深情地搂着他,语气却有些愧疚:“我已经又老又丑,你却还是少年模样,要你陪我这糟老头过一辈子,实在委屈你了。”
岚月闻言,摇身一变,幻化出一头白色的长发,却还是年轻俊逸的模样,他对李承术说道:“那我陪你白头便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番外出现的楚小焕,是我另外一个脑洞(现代古墓探险)的主角,不过暂时没时间开新坑,先把梗埋下来,一篇一篇填坑吧orz
第33章《夜照公子》(一)
梧州城并不是座繁荣的大城,相反,城头的鸡犬声若是遇着大些的风,便能刮到城尾去。但它却有个远近知名的特色,那便是灯笼。梧州的上元节,那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梧州人口也不多,但有小半的店铺都是灯笼铺子,每逢上元节前,别的城镇都上赶着来梧州收些花灯回去,每每都能卖上极好的价钱。
何远志家里头兄弟姊妹太多,父母又不富裕,何远志才十三岁时便把他交给一间颇大的灯笼铺子当学徒。师傅看他脾气好,又有耐心,想着虽然年纪尚小,打打下手还是能够的,便也收留下了他。
起初进灯笼铺子,何远志看着无数精巧至极的花灯,乐得嘴的咧不上了,他自小便喜爱花灯,没到上元节和家人出游,见着路边铺子里的纸灯、绢灯,甚至颇有些昂贵的琉璃灯、云母屏、水晶帘、万眼罗等等,好是羡慕。
可是当兄弟姊妹们哭喊着要爹娘给他们买灯笼时,何远志却是唯一一个沉默不语的。他知晓父母亲养活自己这么些儿女实在不易,就连最廉价的纸灯,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那时起,何远志就想着,若是能学会做灯笼,那就可以做给弟弟妹妹们玩了,也不用让父母因为买不起灯笼也羞愧难堪。
阅读灵鉴鬼说之风露含章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