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_古代科举日常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殿试(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西北军胜利而归的消息在帝都广为流传,无数文人墨客为其歌颂,这几天走在街上,都能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王珩等新进三百名贡士迎来了科举的最后一道门槛:殿试。殿试时间在巳时开始,地点定在群臣上朝的太和殿,太和殿够大,放下三百张桌椅绰绰有余。王珩是和褚云煊一起来的,临行前花氏神秘兮兮地将她从严华寺求来的平安符挂在王珩的脖子上,警告他不许拿下来。花氏来京后总共在严华寺求过两件事,一是求王珩会试得中,二是求儿女婚事顺遂。如今王珩会试得中,又得褚国公府许嫁,严华寺的大师还算出王珩、褚安妤两人乃天作之和。顿时,花氏便认为严华寺可灵可灵了!这次殿试的平安符绝对不能错过。王珩戴着他娘满满的心意,来到褚国公府,收到了未婚妻送的一个香囊,上面绣满了满天红叶,像极了他向褚安妤求娶的山林。王珩收到香囊,傻呵呵地笑,酸得一旁被当做信使的褚云煊直牙疼:“再笑下去,我怕你的嘴都咧歪了。”王珩不理他,他对单身狗一向很宽容,最后还是褚云煊受不了先走了,直想他是不是应该也找个人成亲?他娘最近对此事非常热衷。不过,想想王珩、褚安妤两人的样子,褚云煊打了个冷颤,认为他就算成亲也不会变成他们那个傻样。本次参加殿试的人共计二百九十六人,其中有两人因为会试后生病无法参加,还有三人认为此次成绩不理想,留待下科。大齐规定,凡参会试,得录取者,因病无法参加殿试,保留其贡士资格,下科可无需再参加会试,直接参加殿试,本次二百九十六中有一人就是如此情况。而对于主动放弃殿试者,取消其贡士资格,保留举人身份,可参加下届科举。每一届科举,都有人主动放弃,那些放弃的人,都是在此届名次不理想的人。每一届科举,都分为三等,即一甲,第一名至第三名,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四名至第一百名,赐进士出身;三甲第一百零一名至三百名,赐同进士出身。在文人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同进士,如夫人。”就是说三甲进士像夫人一样,其实不是夫人,地位尴尬。再者,每届科举后翰林院都会选一批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补充人员,而庶吉士也不是谁都能考的,非一甲二甲进士,想考也考不了。翰林院自来被誉为“储相”摇篮,更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说法。因此,对于一些有野心,想要往上爬的人来说,进入翰林是官场路必不可少的一步。也基于此,才使得每一届会试过后,有一部分的人才会想要放弃殿试,等到下届再战。其实,这些事要让要王珩来说,根本是庸人自扰。科举一甲二甲每三年都有一百人,而内阁替换多少年才换一次?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可能一生都熬不到四品官。就是官宦世家出身的人,又有几人敢保证自己会出阁入相。人贵有自知之明,你觉得自己惊才绝艳,其实还有比你更惊才绝艳的人在,需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偌大的王朝,人才从来不缺,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同进士,如夫人”什么的,更是扯淡,天下有多少读书人,连当这个“如夫人”都当不了?要王珩说,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个落榜举子,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王珩边等禁卫军搜查,边胡思乱想,时间倒是过得飞快,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紧张。禁卫军搜身,王珩很快过了,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不会有人傻到在天子眼下作弊,现在被抓到,可不仅仅是丢了功名的事,弄不好连身家性命都得搭上。进入太和殿,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铺面而来,王珩觉得在这里大声说句话都要思量半天。王珩规中规矩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做好,目不斜视,等待开考。殿试还未开始,景文帝也没有来,大殿四周只有值守的守卫,但王珩总感觉有许多眼睛在观察他。有好几次,王珩都忍不住想望一望,但一想到所在的地方,还是把这份欲/望忍住了。好奇心害死猫,王珩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其实,王珩一点没感觉错,确实有很多人在观看他,不仅是他,还有所有参考的贡士们。今早下朝后,平时日理万机,一直很忙的大臣们都没动,待其他人走后才慢悠悠地移步到大殿隔间。这间隔壁不大,但能清晰地看清大殿情形,平时是用来给老臣们休息用的。此时留在这里的人,官位都低不到哪去。他们或是关心新晋官场的新秀,物色着有没有值得拉拢的对象,或是有参加科举的后辈,还有关心这批贡士能力的人等等,心思各异。考核,其实在王珩等人迈入大殿起就已经开始,他们的每一分表现都印入其他人的眼里。也许这些人决定不了他们的名次,也没有直接参与科举选拔,但他们或者他们背后的人却能决定他们以后的路是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小路。科举只是做官的敲门砖,谁都乐意扶持提拔值得栽培的人,而值得栽培,自然需要本身足够优秀。对于在大殿里东张西望,焦急骚耳,坐立不安的人,观察者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甚至会在心里有“不甚大用”的想法。其中一人对褚凌云道:“褚大人好福气,儿子和女婿都如此优秀,你后继有人了。”其他人听到,也纷纷附和,最近褚凌云正受景文帝青睐,他们也不介意锦上添花。褚凌云微笑而谦虚地接收下夸奖,这些天他收到的恭贺实在有些多,早已习惯。尤其是之前那些说褚凌云将女儿嫁给一个穷酸小子的人,现在已反过来赞他慧眼识英雄。其实考前的这种隐形考核,早已形成了传统,许多家里有做官的人都会对后辈或多或少提点两句,但对王珩和褚云煊,褚凌云一句也没有提。褚凌云认为,如果连这点小试探都过不去,也别谈什么以后,趁早找个地方,老老实实呆着得了。还好王珩、褚云煊两人表现可圈可点,褚凌云脸上笑意更加真实几分。当然也有看不惯褚凌云的,酸溜溜地说那王珩再好,也不过一寒门进士罢了,和她女儿前两桩婚事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对此等言语,褚凌云连搭理都懒得搭理,直当他在放屁。巳时转眼便到,只听一声罗响,景文帝在众人盼望下登上龙椅,宣读了本次殿试的试题。王珩听到题目,心下松了口气,果然没出他所意料,景文帝出的试题确实是对西北的处理。当听到西北军战胜消息的第二天,王珩就拜访了褚凌云,问了他许多关于西北的事。殿试策论一般都与时事政治相关,而今年最大的事莫过于西北战事,相信对此很多人都已经猜到。只是猜到归猜到,如何作答确是个问题,只因这道题本身就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景文帝问的是西北大胜,活捉铁什大王子后,朝廷接下来该对西北如何安排。对此,别说是王珩这群刚刚要迈入官场的新丁,就是朝廷重臣也是分为两派,主战或主和。一方面认为该让顾景深乘胜追击,以铁什大王子祭旗,彻底解决北蛮隐患,将他们打痛、打怕,再不敢犯我□□。一方面却说这些年朝廷为西北战事出粮、出钱,国库入不敷出,若再行战事,恐民不聊生,不妨让铁什赔款、纳贡,修养生息。至于铁什大王子是生是死,就要看北蛮最强部落的表现,相信他们为了他们大王子的性命会很乐意为此交纳一笔费用。主战派骂主和派放虎归山,置国家安危而不顾。主和派骂主战派不管百姓死活,陷国家于大乱。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丝毫不让,甚至在朝廷上大打出手,令景文帝头疼不已。而今天的试题,似乎无论怎么作答都会得罪一方。王珩想了想,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答了。他答题的思路并不在对铁什的处理上,而是西北。景文帝既然是说对西北的安排,那么王珩就避轻就重,完全撇开对本次战役后的处理上,大谈西北发展。国强,用武;国盛,用文;而国富,则需用商……王珩在文中列出许多西北经济发展的策略,着重点明商业对西北的重要性,还提出可以在商业上制约北蛮等等。从构思到落笔完成,王珩一蹴而就,浑然忘我,连景文帝的巡查都没注意到。等他写好抬头一看,插在香炉里的香已经要燃烧殆尽,王珩不敢耽搁,立即将试卷整理好,静待结束。当——锣声响,贡士停笔。不论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都放下了笔,向景文帝行礼后,安静有序的离开。自此,殿试结束。

阅读古代科举日常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