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六巡江南耗巨资_新视角读清史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43、六巡江南耗巨资(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六巡江南耗巨资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乾隆也六下江南。不过,康熙是在清朝获得天下不久、政局尚不稳定的背景下南巡的,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收服人心;而乾隆南巡的时候,已是康乾盛世,他南巡主要是为了粉饰太平,游玩观景。特别是乾隆南巡豪华铺张,耗资巨大,骚扰地方和百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后世对两位皇帝的南巡,评价大不相同。

江南主要指长江三角洲一带,核心在江浙地区。这里古称吴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文茂盛,山青水秀,美景如云。南京、苏州、杭州、扬州都是闻名全国的繁华大城市。

江浙是清朝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上交的赋银赋粮约占全国百分之三十,并且盛产丝绸、茶业、陶瓷等许多高档物品,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有史料说,康乾时期共举行了六十多次科举考试,江浙两省出了五十一位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朝廷中江浙籍的官员很多,有着很大的势力和影响。乾隆六巡江南,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江浙地区。

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登基已经十六年了,天下大治,不少人歌功颂德,乾隆心中洋洋得意。于是,乾隆下发诏谕,要去巡视江南。乾隆在诏谕中说了四个理由:一是江南民众早就盼望皇上驾临;二是大臣们多次建议;三是效法康熙体察民情;四是陪母亲浏览江南名胜,以尽孝心。

乾隆第一次巡视江南,准备工作做了一年多,江南各地修整名胜,兴建行宫,地方官员忙得不亦乐乎,百姓负担更为沉重。一切准备就绪,乾隆陪着母亲钮祜禄氏,携皇后嫔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类随行人员共两千多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沿京杭大运河向南进发。

沿途各地,闻风而动。官府大讲排场,争相逢迎;百姓们扶老携幼,争先恐后观瞻皇帝龙颜,人群沸腾,热闹非凡。乾隆大为高兴,沿途赏银二万两。同时下令,免除安徽、浙江税银各三十万两,江苏历年所欠税银二百二十八万两一笔勾销。真是大方。

乾隆此次南巡,效法康熙皇帝,往返路线和内容差不多,也祭祀了孔子、朱元璋陵墓和大禹陵。所不同的是,乾隆陪母亲在杭州玩的时间很长,遍游西湖名胜。皇太后饱览美景,玩得兴高采烈,乐不思归。这次南巡,历时数月。

公元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这次南巡的理由,是奉母亲之命,大概皇太后上次没有玩够。于是,乾隆带着庞大的队伍,依然浩浩荡荡,几乎沿着上次的路线又走了一遍。在杭州大玩特玩,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公元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这次乾隆办了点正事,当时钱塘江海潮严重,海宁首当其冲,如果海宁大堤被冲毁,就会威胁苏州、杭州。于是,乾隆亲自去海宁勘察,部署抗灾事宜。

有的史书说,乾隆到了海宁,住到陈世倌家里。陈世倌原是朝廷大臣,当过山东巡抚、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内阁大臣,退休后回原籍居住。可是,陈世倌死于1758年,享年七十九岁。乾隆去海宁的时候,陈世倌已经去世四年了,不知道他的妻子是否还活着?

公元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他的母亲钮祜禄氏已经七十三岁高龄了,仍然玩兴不减,照样跟着。乾隆第二次去海宁视察海塘,然后陪母亲饱览杭州美景,游遍苏州各处园林,并坐船沿长江游览,参观了长江中的金山和焦山。

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已经七十岁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活了八十五岁。乾隆龙船走到镇江时,远远看见岸边有一枚巨大的桃子,光鲜绚丽。乾隆正在惊讶,忽见桃子咣的一声裂开,里面居然是一个大舞台,有百余名演员正在表演祝寿戏,欢迎皇帝驾临。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皇帝,真是费尽了心机。乾隆高兴地合不拢嘴,当即给予重赏。

公元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此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由于江南名胜都已逛遍,这次到的地方不多,等于到江南度假了。

乾隆下江南,最喜欢干的事情,是减免税赋,以显示皇恩浩荡。乾隆六次南巡,共减免税赋一千万两白银以上,虽然有益于当地百姓,却使国库收入大幅减少。

乾隆比起康熙南巡来,要铺张浪费得多。康熙南巡时,随行人员不过数百人,有时候搭帐蓬住宿,并下令不得扰民;乾隆南巡时,每次要带随行人员数千,光船夫就需要三千多人,并且各地举行大规模迎送活动。为了修御道,不知道毁了多少百姓的田地、房屋和祖坟;为了建行宫,各地投入了大量财力和民力;为了迎接圣驾,各地官员敲诈勒索,盘剥百姓。所以,康熙六下江南颇有政绩,缓和了民族矛盾,收服了人心;而乾隆六巡江南,却搞得鸡飞狗跳,民怨沸腾。

乾隆六巡江南,耗费巨额钱财。有史料说,直接花费白银在两千万两以上,至于各地投入的人力物力,则是难以计算。乾隆南巡开支浩繁,又大免税赋,成为乾隆后期国力衰落的原因之一。

乾隆在晚年的时候,对南巡的错误有所悔悟,对大臣们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犯有过失。”但大错铸成,悔之晚矣!

有野史说,乾隆六下江南,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陈世倌夫妇。说陈世倌在朝廷为官时,妻子与雍正妾同一天生下孩子,陈世倌生了男孩,雍正则是女孩,结果被雍正调包了。此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大加渲染,说乾隆实际上是汉人,似乎像真的一样。

史学界对此予以否定,认为是虚构之事。皇室生子有严格制度,根本不可能调包;雍正当时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乾隆母亲又不是正妻,也根本没有必要;乾隆六次南巡,有四次是陪母亲一块去的,怎么可能再去探望别的母亲呢?

阅读新视角读清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